深兰科技旗下的深兰教育自 2019 年正式启动以来,在 AI人才培养领域已深耕多年。截至 2025 年,这一专注于 AI人才输送的项目将迈入稳健运营的第 7 个年头,7年间的探索与沉淀,也让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服务体系。
近日,我们特别对话了深兰科技(深兰教育)董事长陈海波先生。
访谈过程中,陈海波董事长言语间满是对深兰教育发展历程的珍视,也流露出对未来的坚定期许。他向我们介绍,深兰教育从2019 年诞生之初,就肩负着深兰科技助力 AI行业人才培育的重要使命,核心目标是打造一个能真正为行业输送具备实战能力人才的平台。“这7年并非一路坦途,我们遇到过不少挑战,但始终没偏离初心,一直在根据行业需求和学员反馈,优化调整教育模式。”
![]()
谈及深兰教育的核心坚持,陈海波先生重点分享了以下几个方面:
付费模式与学习权益:在多数培训机构采用“按阶段收费”“按项目收费” 的当下,深兰教育走出了差异化路线 —— 推行“一次付费,全程覆盖”的机制。这一机制不仅包含了授课阶段所有的课程内容与项目实践,学员参与实践项目的次数也没有限制。更重要的是,考虑到AI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快,课程内容会随着每一期教学进行优化升级,而报名后的学员可长期跟进学习这些更新内容,无需为课程迭代额外支付费用。
授课形式灵活性:为适配不同学员的学习场景与时间安排,深兰教育为所有开放了三种学习渠道的权限。线下面授课程能让学员直接与老师、同学面对面交流,及时解决疑问、碰撞思路;线上同步直播则为无法到场学习的学员提供了便利,确保其不错过实时教学;课后录播回看方便学员课后梳理知识点、复盘课程内容,有效避免因时间冲突导致的学习遗漏。
师资与后续支持:深兰教育对师资团队的筛选有着严格标准,核心课程的授课老师均来自AI 研发一线,并且拥有AI行业教学经验,而非仅擅长理论讲解的 “授课型”讲师。“我们希望导师能把行业里的真实案例、实战技巧带到课堂,让学员学到的知识能直接对接职场需求。”陈海波先生强调。此外,深兰教育的服务并未止步于学员毕业 ——即便学员完成课程并成功就业,后续在工作中遇到技术难题,仍能获得平台提供的持续答疑支持,助力其顺利度过职场适应期。
实践资源对接:为了让学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能力,深兰教育一直主动对接行业资源,积极与其他AI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目的就是为学员争取更多元的实践机会,同时帮助他们获得名企项目背书。2025年,深兰教育还联合上海市人社、上海临港产业大学达成三方合作,进一步拓宽了学员的实践企业选择范围,包括对接了科大讯飞、中科院、上汽海外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科通、苹果等头部企业的实践。不过从商业角度分析,增加合作企业意味着运营成本的上升,却无法通过提高学费来平衡成本,但深兰教育始终秉持“不追求短期盈利” 的理念,坚持在实践资源上投入。
![]()
![]()
![]()
![]()
![]()
![]()
深入分析不难发现,深兰教育的运营逻辑与传统培训机构的 “盈利优先”思路有着明显差异。凭借 7年积累的市场口碑,深兰教育完全有能力通过扩张校区规模、减少线下面授环节(转而让学员以自学录播视频为主)、降低师资成本(选用无一线研发经验的全职讲师)等方式压缩开支、提升利润,但它始终没有选择这些“捷径”。
据了解,目前深兰科技旗下的深兰教育板块仍处于亏损状态。但在这份坚持背后,深兰教育更看重的是社会价值的实现。正如上海市委报纸《组织人事报》曾报道的,有残疾人通过深兰教育的专业培训,成功进入AI 领域从事算法相关工作 ——在技能培训行业,帮助特殊群体突破职业壁垒、进入技术核心岗位的案例,其实并不多见,这也成为深兰教育独特的社会贡献。
![]()
![]()
从行业发展维度来看,深兰教育当下的探索,更像是对职业教育本质的回归。当前AI 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但实战型人才缺口始终显著,深兰教育“重投入、轻短期盈利”的模式,为技能培训行业提供了一种差异化的发展思路,也为行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启发。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对想要转行的人来说,不能盲目跟风选择行业,多结合自身的情况去考虑。选择机构需要多维度了解机构的课程细节、实践资源落地情况。毕竟,合适的机构选择再加上自身的努力付出,才是实现职业突破的关键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