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这道豆腐圆子,关键在豆腐的质量,自制的黄豆豆腐才够味儿。豆子提前泡上一夜,石磨慢慢磨成浆,煮滚了点卤,压成型。这步骤急不来,压得实实在在的豆腐,水分少,后期才好操作。
压好的豆腐掰成大块,搁纱布里用力挤,挤得越干越好。水分一多,后面搓圆子就容易散,煮汤也会浑。这步费点劲,但省不得。挤干的豆腐渣堆在盆里,接着准备调味。
姜末要现磨的,蒜花切得细碎,这两样去豆腥提香气。鸡蛋看豆腐的量,一般一斤豆腐配一个蛋,主要起黏合作用。调味就靠盐和一点白胡椒粉,别的不用加,吃的就是豆香味。
搅馅儿这活儿得用手,筷子搅不匀。顺着一个方向搅,感觉到阻力了,说明上劲儿了。这时候捏一小团,放掌心搓两下,试试会不会散开。要是容易裂,就再加个鸡蛋,或者继续搅一会儿。
搓成乒乓球大小,个头均匀些,煮的时候熟成一致。搓好的圆子排开晾一会儿,表面稍微干点,煮的时候不容易破。
汤底要用荤汤,猪骨鸡架都行,小火慢炖出来的清汤最好,别用浓白汤。汤烧开之后转小火,让滚水歇一歇,这时候下圆子。一个个从锅边滑下去,别直接扔中间。
全部下锅后转中火,煮到圆子浮起来就差不多了。尝一个试试,内部热透了就行,煮久了反而老。关火后就让圆子泡在汤里,自然冷却。
这做法妙在保存,连汤带圆子装坛子里,放阴凉处能存十多天。吃的时候舀一些重新烧开,撒把青蒜或者香菜,热腾腾的端上桌。圆子吸饱了汤汁,咬开嫩滑,豆香混着肉汤的鲜,下饭下面都合适。
有人喜欢煎着吃,其实也行。煮好的圆子捞出来沥干,平底锅少油小火慢煎,表面金黄脆壳,里面还是嫩的。蘸点辣椒面,当零嘴也不错。
豆腐的质量决定成败,市售的盒装豆腐太嫩,水分也多,做出来容易散。有条件的自己磨豆子,图方便就买老豆腐,压重物再沥沥水。姜蒜的量看个人喜好,但绝对不能省,不然豆腥气压不住。
鸡蛋的量要灵活调整,豆腐干就少放点,湿就多加半个。搅馅的时间至少十分钟,手酸也得坚持,不然没嚼头。煮圆子的火候是关键,大火沸腾容易煮散,小火慢浸才能保持形状。
保存的容器要无油无生水,不然汤容易坏。夏天最好放冰箱,冬天常温就行。每次取用用干净的勺子,避免污染剩余的部分。汤会越煮越浓,后来甚至能结成冻,下面条特别香。
试过加肉末的版本,其实没必要。豆腐圆子吃的就是素净,混了肉味反而抢戏。要是喜欢扎实口感,可以加点淀粉,但传统做法是不加的,全靠豆腐本身的黏性。
煮剩的汤别浪费,烫点青菜或者煮点粉丝,又是一餐。圆子第二次煮会更紧实,豆香也更突出。冷了直接吃也行,像豆腐零食,咸香适口。
这道菜做一次能吃好几顿,省时省力。多出来的圆子冻起来,下次解冻再煮,口感差不多。注意煮冻圆子不用解冻,直接下沸水,煮久一点就行。
厨房里的事儿,说难也不难,多试几次就摸出门道。豆腐老嫩、水分多少、搅馅时间,这些都得自己体会。做菜嘛,总得失败几回才能找到感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