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正在吃饭,姐姐走到我身边,小声地跟我说:
“爸爸,我想买一双一跳起来就能发光的鞋。”
这种场景我已经经历过好多次了。
姐姐想买喜欢的文具盒,小妹想买喜欢的贴纸,而有时候就是单纯因为同学有我也想有。
以前我都是简单地回应一句,不是还有用的吗?
后来才慢慢懂得孩子的感受,他们小心翼翼的动作,满怀期待的眼神,像极了我们小时候向父母要钱去买冰棍。
这个时候孩子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妈妈会不会买呢?爸爸肯定会买的吧?
作为父母,我们怎么回答孩子都会默默记下,决定了他们未来是自信还是自卑,遇到事情是勇敢面对,还是向后退缩。
所以当孩子跟我们说想要买什么什么的时候,我真心觉得有些话咱们最好不要讲。
买那个有什么用,哪有那么多闲钱
这句话太常见了。
我曾经也说过!
很多父母说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其实就是想让孩子懂得节俭,不要乱花钱。
可往往我们高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他们怎么会懂得我们背后的意图,孩子满怀期待,听完就会觉得买这个没用,别人可以有我不该有。
相信我们小时候也听过类似的话,直到现在那种我不该拥有的感觉,甚至影响了我们这代人的消费观。
现在有了女儿,我特别注意避免这种表达。
孩子小小的心会觉得,我们家很穷,是不是明天就没饭吃了?
会给他们营造一种极度的内心不安全感,会让他们不敢去尝试新事物,不敢去要自己喜欢的东西。
这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哪还有勇气去探索世界呢?
你知道赚钱多么辛苦吗
这句话听上去像是在教孩子要学会感恩,但孩子真能领会到吗?
在孩子那里他们只会觉得,我的快乐,是爸爸妈妈经历痛苦换来的。
我就见过一些孩子,花钱时特别拘谨,买一个小零食都会犹豫半天。
因为他们心里背着一个沉重的担子,我每花一分钱,都是在亏欠爸妈。
但说实话,孩子不该活得像个欠债人。
作为爸爸,我更希望她们明白,钱是通过努力和智慧换来的,值得珍惜,但这不代表她们的需求有错。
你上次买的贴纸还能找到吗
这句话的杀伤力在于,它不仅否定了孩子的需求,还否定了孩子的选择能力。
小妹前阵子花钱买了一堆闪闪发光的贴纸。对我们大人来说,那些贴纸没什么用,但对她来说,是儿童节能和小伙伴们交换的宝贝
如果直接否定她,受伤的肯定不是贴纸!
孩子做的每次选择,如果得到的都是否定,他们还会愿意再去思考吗?
他们只会觉得,我什么都做不好
有时候,如果我们愿意尊重一次孩子的选择,能让他们感觉到自信的感觉。
我们这么跟孩子说
总结下来有四步。
1. 别急着拒绝,先问问孩子原因
蹲下来,认真听:“宝贝,你想买什么呀?”
有时,她只是想给小伙伴买个小礼物,因为人家也送她了,孩子这份感恩难道不比几块钱珍贵吗?
2. 保持耐心,引导孩子思考
“你觉得它值10块钱吗?你是真的特别需要,还是一时想要?”
我们会一起算笔账:如果省下这10块钱,下次就能换一个大冰淇淋,你更想要哪一个?
3. 让孩子感受得与失
姐姐个零花钱账本,每次支出她都会自己记一笔。
如果决定买,可以说:“好,爸爸一会就下单,但这是从压岁钱支出的,买完就会少10块,你愿意吗?”
或者:“可以,不过你要帮妈妈把衣服晾好,这10块钱算你赚的。”
4. 温柔而坚定地拒绝
有些时候我会拒绝,但会解释原因。
比如:“这个玩具质量不太好,爸爸担心会伤到你,我们不买这个,换个安全的,好吗?”
或者:“我会拉着她一起把愿望写在小黑板上,这样她心里就不会觉得彻底失去”
孩子需要的不只是礼物,而是父母的尊重和引导。
写在最后
有时候,孩子也许并不是有多想得到一个东西,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共鸣,被理解、被尊重。
我们不要再拿没钱和浪费来应付孩子,尝试着陪孩子一起学会认识金钱,学会培养他们的财商。
我相信,孩子肯定能感受到咱们的耐心和尊重,他们心里也就不会感受到被冷落,会变得自信起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