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
改造升级后的水院北路。 本报记者 刘学维 摄
本报讯(记者刘圆圆)道路改造,不止于“平滑顺畅”,更要“舒服适宜”。今年2月底,水院北路(中华大街—光明大街)项目开工,4月中旬完工通车。这段地处密集生活区和商圈的城市支路,经过“精雕细琢”,不仅通行体验升级,更添生活活力,成为贴合周边环境的宜居道路新样本。
该项目全长760米,建设标准为城市支路,主路为双向2车道,宽度9米,两侧设置人行道。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道路翻建、雨水支管及收水口更换、交通标志标线更新、照明工程升级等,全方位提升道路功能。
记者在此路段看到,沿街两边商铺林立,日常用品店、特色小吃店与周边农贸市场相连,车流人流交织。街道两边楼群密集,从老式建筑到现代高楼,鳞次栉比。这条小路,虽道路不宽阔,却每日人流如织。
该项目施工负责人王少华介绍,改造时,围绕“适配周边”下功夫,考虑到该路段早餐店和小吃店集中,人行便道容易沾油渍,施工团队特意选择灰色的PC仿石材透水砖。这种地砖耐脏易洁,不易显污,即便沾染油渍也能轻松擦拭,可长期保持路面清爽的视觉效果。
如今,道路通车后,不仅行车环境改善、颜值提升,也为周边小区居民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提升了民众幸福指数。居民李泽生感慨,改造后道路平整了,下雨也不存水了,不管骑车还是开车,都比以前舒服顺心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