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10日,此前宣布造车的家电企业追觅科技,日前,其创始人兼CEO俞浩带领团队前往德国,为追觅汽车进行工厂选址。
同时,俞浩还发朋友圈表示:从明年底开始,追觅生态旗下多个业务,将会在全球各交易所,“下饺子”般批量IPO。
一提到生态这个词,就不得不想起贾跃亭和乐视了。
不过,俞浩的心气显然要比贾跃亭高不少,贾跃亭都没想到的用词“全球各交易所”、“下饺子般批量IPO。
那么,追觅是有真实力,还是下一个乐视呢?
先说说追觅汽车业务:
此前,有消息称,追觅汽车要走“中国研发、德国制造”的模式。
现在看来不是这个模式的说辞不是噱头,是要真这么干!
据报道,俞浩此番带队前往德国,和德国柏林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度交流。
追觅汽车计划,将在特斯拉柏林工厂,打造其全球第一家工厂。
实际上,追觅汽车刚官宣造车,在其官方阐述中,有两个说法是颇反常识的:1、追觅造对标布加迪的超豪华纯电汽车;2、要去德国建工厂。
实际上,追觅要造车的消息,在业内也早已不是秘密。
但,这样的造车策略倒是挺令人意外的,有人说是反常识。
下面一一进行解读:
1、中国研发、德国制造
中国研发这个问题不大,毕竟要造纯电动汽车,中国的纯电动汽车产业链最为成熟,工程师储备最为充沛。
德国制造,这个就有点说法了。
从宏观来看,俄乌战争后,飙升的能源成本,已经沉重打击了德国的工业,德国工业反而要来中国进行投资,因为中国有着全球最全面的供应链、更为稳定和低成本的能源成本,当然,还有广阔的市场。
要么俞浩还是问问马斯克在柏林建厂时的遭遇吧,德国的环保组织、工会组织、动保组织,基本上让马斯克崩溃了,动保组织会让柏林工厂为隔壁树林冬眠的动物停工、环保组织要工厂提供各种报告,工会组织的幺蛾子马斯克在美国也见多了、不足为虑。
特斯拉柏林工厂花了差不多三年左右才投产,产能爬坡也极其艰难。
俞浩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2、对标布加迪
对标布加迪造超豪华车,这种连当年风头全盛时期的贾跃亭,都不敢对标的品牌。
这种出于宣传噱头的考虑,毕竟,对标BBA已经没人关注了,对标保时捷在网上上不了桌面,对标宾利劳斯莱斯也被造车新势力玩坏了。
对标布加迪就显得不一样了,就是估计很多人距离布加迪太远,连听都没听说过。
可以肯定的是,追觅造车,所谓的首款车对标布加迪的超豪华车肯定也不指望走量了,后面还是要造更便宜的走量车型。
也很好奇,追觅会在电动车上堆啥技术,能够叫板布加迪。电车马力是不值钱的哈。
追觅造车更像谁
跨界造车的很多,家电行业过来的也有创维汽车和极石汽车,都是不温不火的存在。
跨界造车,目前最成功的还是小米,当然指的是销量上的成功,而不是对行业技术的发展有贡献。小米对汽车行业的贡献,主要还是在贡献新词和新概念,例如18.6亿种驾驶模式、轮轴比、镀银前挡风玻璃等等。
或许追觅认为自己的电机技术、清扫机的路径规划算法与障碍物检测技术等可以复用到汽车上,这真的可以吗?
追觅像当年的乐视吗?
“我们不是在造家电,而是用AI创新思维重构生活空间”。这是俞浩说过的一句话。
在2025年9月4日,追觅科技密集发布了30余款新品,覆盖了清洁电器、大家电(空调、冰箱、电视)、厨电、可穿戴设备(智能戒指)等,此前,追觅还在8月份宣布进军无人机市场。
追觅的底气,可能是来自覆盖全球100个多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家线下门店,服务超过3000万家庭。海外收入占比提升到了58%。
当年,乐视也提出了七大生态化反的概念,覆盖了影视、体育、电视、汽车等领域,一度风光无限,最终暴雷了。贾跃亭给中国互联网贡献了一个经典的梗——下周回国贾跃亭。
或许在俞浩看来,汽车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空间,追觅造车也就成为了必然。
至于追觅生态旗下多个业务,批量下饺子般IPO,这个就见仁见智了,IPO不是终点,更不应该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追觅还不如踏踏实实先做好一个业务、做好一家上市公司、有了稳定的现金奶牛,才能够支撑CEO的梦想。
有时候,梦想太多不是好事,反而容易窒息。贾跃亭那句“为梦想窒息”犹在耳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