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师恩如海
在长安大学,有这样一群老师
他们或风趣幽默,让深奥的知识妙趣横生
他们或严谨求实,用专业的学识为我们奠基搭台
他们亦师亦友
用温暖的关怀陪伴我们度过青春的迷茫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随小澜一同认识
2024年度长安大学本科教学最满意教师
这是一份来自学子内心的最高赞誉
更是对潜心育人者最美的礼赞
![]()
汽车学院 余宾宴
![]()
余宾宴,自任教以来,深耕于教学一线,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汽车专业人才。在教学工作中,秉持平等交流、公平公正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他承担《汽车构造》、《流体力学》、《发动机原理》等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深受学生好评。在教学过程中,他引入汽车行业的前沿进展,更新课程体系。同时,他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营造更加积极的课堂氛围;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一名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是他工作的最大动力,会始终牢记教育的初心,专注于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力求让学生学有所获。
工程机械学院 侯劲汝
![]()
侯劲汝,工学博士,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工程机械底盘理论与性能》《工程机械设计》等课程。从教14年来,她坚守教育初心,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在提升思想政治觉悟的同时,她深耕教育理论与业务实践,不断夯实教学专业素养。教学中,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创新开发“工程机械+思政”案例库,将“长安大学学科积淀”+“中国工程机械发展史”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深度融合,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无缝衔接,让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进。授课中,她融合传统课堂与在线教育优势,打造高效互动课堂,显著提升学生参与度。她关注学生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学习诉求,持续探索智慧课程建设新路径,引入智能交互、自适应学习技术,全方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内驱力,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扎实行动践行教育使命。
信息工程学院 荆树旭
![]()
荆树旭,博士,副教授、软件工程系主任,主讲软件工程本科《计算机组成原理》学科基础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发展课。他贯彻工程教育产出导向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算法及软件”设计能力。在教育教学方面,他将“28纳米、14纳米工艺芯片国产化”、“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突破融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堂,培养学生振兴民族产业的自信心。将“数字敦煌”、“龙门石窟”等中国优秀雕刻、造像艺术融入《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几何建模”、“虚拟现实”等相关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文化自信。2020、2021获评“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参与建设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被评为线上精品课程。
建筑工程学院 孙香红
![]()
孙香红,工学博士,民盟盟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她热爱教育事业、精心授课,年均教学工作量350学时以上,主持和参加教改项目13项,主编教材3部;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研发和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中央高校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和一批横向课题研究3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获批国家授权专利7项,已培养和指导研究生48名。她从事教育事业20年,认真总结了教学心得:“知教、爱教、在教、为教”。她认为,既然选择教育事业,就要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不能忘了来时路,要乐于奉献,不断在教育理念、方式、手段方面探索与创新,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建筑学院 谭静斌
![]()
谭静斌,副教授,中共党员。她带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挖课程思政元素,结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青年委员工作,将“国土安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融入育人全过程。结合《乡村发展与规划》课程,组织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乡村规划竞赛,近五年共获得30个奖项,其中2024年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佳作奖1项,实现“以赛促学、以赛精技”。她的年均本科授课超300学时,评教分连续3年≥94.8。获得教育部虚拟教研室 “年度先进个人”荣誉,参与开发《规划设计初步》数字化教学资源,参编国家“十四五”新兴领域教材。她的教育格言是:“以竞赛锤炼规划硬实力,用国际坐标培育创新视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夏慧芸
![]()
夏慧芸,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基础物理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等多门课程,年教学工作量超260课时,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与教改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获多项省部级科技及教学奖励。她指导学生获“挑战杯”特等奖、“互联网+”省级银奖等多项奖项,并指导多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中践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养提升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时将学科前沿动态与个人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拓展学术视野。她始终保持与学生的密切交流,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倾听他们的心声,助力学生实现学业理想。
运输工程学院 张敏
![]()
张敏,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交通运输系统导论》和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交通运输导论》的主要负责人。她深耕本科教学一线十余载,主讲本科生课程2门,主持校级教改项目4项,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推动教学发展。她曾获2021年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校内选拔赛二等奖,获评2023年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陕西赛区优秀指导。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她永葆热忱,将每一堂课都当作新课精心打磨。在课堂之外,她主动与学生交流,倾听成长困惑,分享人生经验,以真挚的关怀成为学生信赖的引路人。她坚信,唯有持续创新与自我提升,才能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课堂,始终以饱满的教育情怀,做学生成长路上坚定的同行者与点灯人。
理学院 宋学力
![]()
宋学力,教授,博士生导师,《实变函数》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负责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近20载,他立德树人践初心,躬耕教坛育英才。他以教学内容为根本,提出了“思政引领+四位一体”教学理念,实践并完善了五步教学方法,解决了学生对一门课程“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的灵魂拷问;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建成了“课程思政课程+一流本科课程+MOOC课程+AI智慧课程”等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指导的学生获得国际和国家级二等奖以上奖项21次,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科研和教研融合为突破,获得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成果,提高了新时代背景下团队教师教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以担任学业导师为契机,帮助学生提高了专业认知水平、制定了专业和职业规划,从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关心学生成长成才。
体育部(系) 何乐
![]()
何乐,副教授,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主任,主讲《运动训练》《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等专业课程,承担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工作,负责本科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他从教十二年来,始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秉承教育初心,用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坚信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唯有真诚热忱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实现自我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会、勤练、多赛”理念,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知行合一。
未来交通学院 杨旭
![]()
杨旭,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他入选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是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公路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他连续4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2%顶尖科学家,王秉纲青年科技英才奖获得者。发表SCI期刊论文超140篇。相关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本年度他作为主讲老师给本科生教学4门课程,均为双语或全英文课程。教学过程中他秉持“以生为本”的理念,致力于营造活跃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活泼的气氛中学到知识,避免传统课堂的枯燥氛围。他贯彻实施未来交通学院创新型授课模式,采用“课前录课+课堂讨论”的新型教学模式,录课观看给与学生弹性时间学习理论知识,课堂中对知识理论进行深化讨论,充分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深度思考能力和课外知识探索能力。他督促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和“形而上”的消化,为学生后续进行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支粉笔,两袖微尘
三尺讲台,四季耕耘
他们用热爱与坚守
诠释了“师者”的真正含义
让我们在此,对所有的老师说一声
“老师,您辛苦了!教师节快乐!”
出品 | 招生办公室
编辑 | 李树青
责编 | 杨 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