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西北角,一条看似平平无奇的河道,原本只是圆明园遗址的一部分。
没人想到,就是这里,竟藏着一件“沉睡”了160年的宫廷重器。
当考古人员在抽水清理过程中,挖出那个满是泥巴的“疙瘩”时,谁也没想到,这件东西会成为“国宝级”的文物。
圆明园的故事,要从康熙年间说起,那时候,园子还不叫圆明园,而是叫畅春园,面积不大,是皇帝的休闲之地。
后来雍正继位,觉得这里风水好,风景更好,于是大手笔扩建,改名圆明园,又修了大宫门,成了皇家的“后花园”。
到了乾隆手里,圆明园才真正成了万园之园,他不仅继续扩建,还搞了融合中西的建筑风格,园中奇景、美术珍品、书画文物、金银财宝多到数不清。
园中还有中西合璧的喷泉,十二生肖的铜像按时喷水,场面极为震撼。
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合一,总面积达350公顷,堪称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巅峰。
但它的辉煌没能维持多久,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政府几乎没有组织有效抵抗,圆明园正门的大宫门守卫形同虚设,甚至传出“有人开门迎敌”的传闻。
联军进入园中,仅用48小时就把能抢的抢走,抢不动的砸碎,甚至连十二生肖的兽首都被砍走。
更令人痛心的是,1860年10月18日,英军司令额尔金下令放火焚园,整整三天三夜,大火把这座“东方凡尔赛宫”烧成了灰烬。
无数文物流入海外,且如今仍有150万件散落在世界各地,大英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两万多件中国文物,却只展出两千余件。
时间来到上世纪末,新中国成立后,圆明园遗址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遗址公园正式对公众开放。
1994年开始,考古人员对圆明园进行了系统发掘,重点是藻园、澹怀堂、长春园宫门等区域。
2013年,北京文物研究所启动了最大规模的考古工程,重点聚焦在大宫门区域。
大宫门是历史上的主入口,官员入园必须从这里经过,可惜这里地处遗址公园围墙外,多年无人问津,缺乏保护,甚至一度被遗忘。
直到2014年,工作人员对大宫门旁御河进行清淤时,意外发现了这件重器。
起初,它不过是个泥疙瘩,搬运时却发现沉得可怕,之后这个东西被送进实验室,经过数周的细致清洗,铜象首才终于显露真容。
铜象首通体鎏金,象鼻自然卷曲,耳朵微张,神态生动,背部的四个孔洞,很可能是连接象身的部位,似乎就是圆明园十二生肖喷泉的一部分。
更惊人的是,这件文物保存近乎完好,几乎没有腐蚀,专家解释,这是因为它掉入河中后被河泥包裹,泥层中的湿度和缺氧环境,反而形成了天然的保护层,阻止了氧化。
它没有被劫走,也没有被毁掉,而是悄无声息地留在了我们的土地上。
专家认为,这尊铜象首与十二生肖兽首极为相似,很可能是其中之一,它的工艺复杂,采用古代鎏金技术,将金与水银调和涂于铜器之上,再经火烤、药洗、玛瑙打磨,才能呈现出如此光泽。
鎏金工艺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汉代时达到高峰,这尊铜象首则代表了清代宫廷工艺的最高水准。
它的发现,不仅是文物层面的突破,更是一种文化唤醒。
从2013年到2020年,圆明园的考古工作持续推进,出土了超过五万件文物,包括嘉庆御笔石刻、皇家金砖、粉彩地砖、铜钱、陶瓷碎片等。
其中,两块御制诗石刻,印证了“如园十景”的真实存在,金砖并非黄金,而是皇家地砖,每块造价相当于一两银子,足见当年皇室的奢华。
这些文物,不仅让我们更了解清代的生活细节,也让圆明园的历史更加立体生动。
如今,铜象首已被称为“镇园之宝”,2017年首次公开展出,吸引了大量观众,它不仅是文物,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是对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野蛮行径的沉默控诉。
它的幸存,更像是一种文化的回声,相比之下,圆明园流失海外的文物至今难以追回,一方面是因为缺乏完整的流失文物清单,另一方面则是博物馆方面缺乏配合。
大英博物馆公开表示,不打算归还文物,这些文物中,还有的甚至被私人收藏多年,至今下落不明。
中国政府近年来持续推动文物回归,整理资料、追溯线索、通过法律和外交手段联系多方,但进展缓慢。
铜象首的出现,也给了我们一个现实的启示,有些文物也许不在远方,而是在我们脚下,保护遗址、挖掘历史,也许比遥望海外更能带来希望。
这尊铜象首,是文化的象征,是历史的回音,是文明的延续,它沉睡的160年,恰是中国从屈辱中站起来的160年。
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国家,面对文化损失,我们有能力、有决心去追、去找、去保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