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的经济问题,会遭遇到网红教授们这样的批判:请你对照一下马克思的《资本论》。
这是几个意思?
意思是读了《资本论》就封神了,经典理论是信仰,不能证伪。错与对,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不算,现实说了也不算,经典理论说了算。这不是文化自信,如果一个理论不能解释现实,相反,要用现实去迎合理论,那就是典型的黑板经济学,是乌托邦形成的理论根源。
既然要宣称大国的文化自信,那么,就应当高举 “德先生”(民主)与 “赛先生”(科学)的旗帜,走出大清王朝的愚昧,对经典理论做一个中国化、时代化的洗礼。
谈经济学概念要建立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平衡原则,第二个原则是量化原则。
先谈平衡原则。
经济要经世致用,它不是口号,不是理想,不是人本主义的追求;口号、理想、人本主义都可以有,但不能拿来当棍子,与经济学概念错位对立起来,相反,没有经济学支持的口号、理想与人本主义,都是乌托邦。
比如供求关系,与政治斗争,军事争夺不同,不存在非此即彼的 “零和博弈”,不是 “谁干掉谁” 的对抗关系,它是一个资本、劳动、供需、政府与市场全要素交织在一起的系统,要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闭环;如果你主张让一亿七千万非公经济主体离场,用“下一个百年计划生力军”这样叙事,定义民营经济的生命周期,首先要面对平衡原则,要回答失去了民营经济56789的贡献率( 50% 以上税收、60% 以上 GDP、70% 以上技术创新成果、80% 以上城镇劳动就业、90% 以上企业数量)谁来平衡,拿掉了民营经济60%的GDP,年底的GDP 是否还能实现5%的增速预期,这才是经济,如果回答不了,请网红教授们回到书房继续研读马克思的《资本论》。
另一个原则是量化原则 。
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就是因为计量经济学,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第一届得主。无法量化的概念在经济实践中毫无价值,比如剥削论,按剩余价值理论,生产中创造的全部价值全部归劳动者所有,这充满的对劳动者的悲悯,但永远进不了企业财账,因为无法量化。
华为生产一部手机18秒,生产过程却涉及全球设计、零部件供应、组装、营销等无数环节,每个环节(比如某国的芯片厂商、中国的组装厂、欧洲的经销商)都存在各自的 “可变资本” 和 “剩余价值”,且这些环节的价值会层层叠加、转移,这决定了人为地去计算出剩余价值并分给从设计、到门卫、到销售员属于他们各自那一部分的剩余价值,不但愚蠢,也根本做不到。
现实的解决很简单,市场的无形之手通过动态的价格体系,完成了供求平衡中的价值评估,马克思说了不算,而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是”天算“,是无限算力;如果一线打螺丝收入低,要做的不是追着任正非削藩均田,而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去做CEO,至于《资本论》,普通劳动者可以一页不看,让1440家马列学院的专业人士自己去做历史性的研究。
平衡与量化,是定义真经济学与伪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原则,它告诉我们什么是伪经济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