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似乎是客观存在的,但细想之下又似乎不那么确定。人们总是感觉历史是什么样的,却分明没有经历过历史上的事件。即便一些经历过历史事件的人回忆起来,也仍然不能做到客观而公正。那么历史还是人们感觉的那个样子吗?
当然不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道:“五官感觉的形成是迄今为止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人的感觉大多数都是依据对象而产生的,即便没有客观事物,人也可以想象一种客观事物去感觉,或者头脑中造出某个概念,造出某种形象,产生某种感觉。人们可能感觉大树是善良的,可以给人类提供建造房屋的木材,可以给人类提供树荫,可以给人类提供生火做饭的木柴,还可以防风固沙,可以形成森林,给动物提供生存的空间,同时也给人类提供生存的空间。但这种认识只是人类自己的认识,而树木本身并没有这种认识。人类认为狗是忠诚的,但狗并没有忠诚的概念,只有人类才有这种概念。人们感觉历史总是波谲云诡,有可能出现很大的变化,也有可能没有任何波澜,平静地发展数百年。人类感觉是什么就认为是什么,其实这种感觉很明显是靠不住的。有人认为历史是不可捉摸的,是受到天道影响的。有人认为历史大势总是分分合合。叫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人认为历史是以权力为主导的,只要权力系统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可以影响历史的发展。也有人认为历史不是由权力系统主导的,而是人民群众主导的,是人民群众影响了历史的发展,叫做“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还有人认为历史充满了偶然性与必然性,偶然中存在的必然,必然中存在的偶然,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研究历史总是要研究史书,而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往往靠不住,总是记载帝王将相的家世,却没有记载老百姓的历史。民间的野史可以作为正史的补充,小说和戏剧也可以作为正史的补充,却不能当真。后朝修前朝的历史,总是要避讳很多东西,要为尊者讳,为长者讳,为当权者讳,而偏偏不会为老百姓讳,当然也就忽略了老百姓的生活,以至于千千万万的老百姓都无法进入史书。倘若有农民起义,没有成功,就算是刁民闹事,盗匪闹事。倘若农民起义成功了,改朝换代了,那么记载农民起义领袖的时候就要用太祖称呼,即便记载他小时候的事,他当时是个小孩子,史官仍然以太祖来称呼,怎么说都有拍马屁的嫌疑,也有主观臆断的嫌疑。史官在著史的时候会收集大量的材料,但材料总是不全,就要在这些材料基础上生发想象,由人物性格来推导事件发展,或者由事件发展来推导人物性格,最终用了先入为主的理念,却往往失真,弄得人物性格类型化,单一化,而不是特别复杂。尤其是面临巨大历史事件的时候,人物居然非常冷静,没有内心的波澜起伏,当然也就不是那么客观了。倘若史官写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充分挖掘人物内心,写出人物复杂的思想,就会变成小说,虽然吸引人,人物性格也非常丰满,但已经距离历史真实特别遥远了,只能说是史观的个人杜撰。
历史叙述和小说之间只是一墙之隔,甚至历史叙述本身就是小说,只不过被很多史学家认为很正规而已。人的感官是有限的,就像马克思说的那样,人的五种感官感触外界的人和事,会产生主观化印象,而这种印象是各个不同的。也就是说,人和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角度是不同的,感触到的事物是相同的,但产生的感触是不同的,产生了联想和想象就更不同了。人是靠经验来判断世界的,而这种经验是人类后天形成的,是受到周围环境刺激形成的认知系统。当人类判断新生事物的时候,总是要调动以往的经验来判断,起码要判断一下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害,这是一种求生的本能。当人们看到一个外星生物的时候,首先要判断这个生物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害,不然贸然前去交流,就很可能被打死。人类看待历史也是如此,总是有自己的主观印象,即便史官写得非常客观,读史书的人也会产生各种联想和想象,会找多种史料来对比研究,不然所谓的史学家们就没饭吃了。史学家们要在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研究,要考证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真假,要还原所谓的历史真相,但这种还原仍然具有一定的主观倾向,而不可能做到纯粹的客观。通过材料来进行互证,进行逻辑方面的推导,算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但历史不是科学,也不一定合乎逻辑。就像人性很复杂一样,有时候会做出不合逻辑的事,也做出让很多人不理解的事,当然就不能用逻辑推导来说明事情的原委,也不能根据逻辑推导来说明人物的性格。
人们的感觉是靠不住的,而所谓的历史当然也靠不住。莫言曾经说过,历史就是一个谜。人们要在破译历史迷局的前提下,得出自己对历史的理解,但这种理解仍然是个人化的理解,而不可能是历史真相,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历史真相。即便有亲历历史事件的人,回忆起来也仍然会出现很大的偏差。他们会加入主观主义的因素,而且这种判断是不自觉的,不由自主的。回忆历史事件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很难准确还原历史事件。因为一个历史事件发生了,人们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判断,会形成自己的感触和认识,当然就会各个不同。即便人们综合了很多亲历历史事件的人的回忆,也不一定能准确还原历史事件,只能说相对准确地还原。倘若站在人类感官感触的角度来看,那么这种对历史的还原仍然是不可靠的。全部的世界历史都建立在人的五感之上,超出了五感的历史就不存在了。当然会有人由此陷入历史虚无论的泥潭,认为历史是由天命主导的,是由天道主导的,而不是由人的意志主导的,当然就会存在很多偶然性,而所谓的必然性只是偶然性的一部分。还有人认为偶然性是必然性的一部分,叫做必然中存在的偶然。其实这些判断都是片面的。但人不能超出自己的认知范围来判断,不然就会变得比较迷信。
历史只能说是人类自己塑造的东西,里面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也就是有太多超出人为干预的因素存在。马克思从经济学角度论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但除了经济以外还有政治、文化、道德、宗教、舆论等方面的因素,还有很多超出人类认知范围的未知的因素,就不可能全面论述了,更何况还有很多史官故意夸大某些历史事件,以适应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需要,当然就更不可靠了。可以这样说,历史是人们自己认为的历史,而不是真实的历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