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乌东德镇青龙山村的200亩百香果种植基地迎来开园采收,累累硕果不仅带来了甜蜜的丰收喜悦,更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成功实践。近日,记者走进基地看到,郁郁葱葱的藤蔓间,紫绿相间的钦蜜系列新品种百香果挂满枝头,农户们忙碌地采摘、分拣,脸上绽放的笑容与漫山遍野的果香交织成一幅动人的丰收画卷。
“我以前只种单一的农作物,收入也不多。后来经有多年百香果种植经验的朋友田兴凤介绍,了解到百香果种植前景非常好,于是邀请她到我家这里考察土质、气候是否适合种植百香果。”种植户李仕富望着满园硕果感慨地说。经过实地考察,青龙山村的气候条件、海拔高度和土壤特性都被证实非常适宜发展百香果产业,于是他便成立了会东县兴富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尝试种植。
采访中得知,公司与当地农户协商流转了约200亩土地,于今年3月份正式开始了果苗种植。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为公司提供了规模化种植的土地资源,也为当地农户带来了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和就业机会。如今,这片土地上已经硕果累累,预计亩产量可达5000斤左右,果期可持续到12月份。
百香果种植是一项技术密集型农业产业。李仕富多方考察学习,基地从建设伊始就采用了科学化的管理方式,每亩地采用高密度新技术种植约200株果苗,株行距规划合理,既保证了充足的生长空间,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土地资源。在棚架搭建、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严格执行标准化技术规程,确保了果品的优质高产。
自8月26日正式开园采摘后,基地迎来了首批丰收。产品主要销往昆明、上海等大城市,一级果能卖到30-40元/公斤,二级果可卖到20-30元/公斤。这种分级销售策略既满足了不同市场需求,也最大化地提升了产品价值。据悉,基地还建立了从种植、收获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闭环,由公司统一提供技术培训和标准化管理,并配备了水肥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了定时定量灌溉施肥,形成“滴灌与水肥一体化管理、智能把控品质、品牌对接市场”的现代农业生态链。
产业发展,就业为本。会东县兴富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百香果产业基地已成为当地重要的就业载体,为近百名周边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季节性就业岗位,有效解决了周边村民的就业问题。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不仅让农户获得了务工收入,更使他们掌握了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农业技术人才,参与合作的农户增收显著。
面对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会东县兴富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规划。“预计明年我们将把种植面积扩大到500-600亩左右。”李仕富自信地表示,这种扩大种植规模的计划不仅基于市场考量,也体现了公司带动更多农户共同致富的发展理念。
这片蓬勃生长的百香果基地,不仅是会东县兴富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辛勤耕耘的成果,更是青龙山村乡村振兴路上一个充满希望的起点。随着种植规模扩大,其联农带农的效应预计将更加显著,有望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进一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将百香果真正发展成为持续助农增收的“甜蜜产业”和乡村振兴的“希望果”。这条依托特色产业、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正越走越宽广。
记者 曾圆媛 王安民
编辑 孔维琴 审核 赵海华 胡方晓 杨海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