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8月,我接到录取通知书,被南京理工大学录取。
那时候的苏北农村,没有电话,没有手机,信息沟通不方便,如果被大学录取的话会把录取通知书寄到原来的学校,学校每天把录取信息由老师抄写在学校大门旁边的黑板上,我和同学们只有隔一两天去一次学校,看黑板上会不会出现自己的名字和录取学校。
当年的毕业照
穿透岁月的迷雾,努力回忆在黑板上看到自己名字的情形,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既激动兴奋又忐忑不安的青年学子,面对命运的突然改变而茫然无措的样子。
那天的天气格外好,是晴朗的,也许是前天刚下过雨,空气有点潮湿,阳光透过校园路边树荫洒下来,一地斑驳,风吹过,树影象水中的鱼儿一般跳跃在路面上,我是怀着既高兴又忐忑的心情去教导处领取录取通知书的。
拿到通知书后,自行车一路飞驰,回到家里已是下午4点多钟了,父母在田里干活还没回来。赶快跑到西边的河堤上,将考上大学的消息告诉正在放羊的奶奶。
奶奶正坐在河边树荫下看羊儿吃草,看到我来了,马上问我考上了没有。奶奶不识字,把通知书拿在手上摩挲。我又跑到我家地里,告诉父母这个好消息,他们正在给棉花喷药,棉花经常生虫,不打农药没有收成。
父母是高兴和兴奋的,慌忙的放下背上的喷雾器,父亲看了通知书,说了句去:“去南京啊,还好不远”。夕阳是金色的,洒满碧绿的棉田,把我们一家三口的身影拉的老长。
我没有去过南京,当时农村的孩子,很多人出去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县城,当时我去过一次徐州,也是来去匆匆。
晚饭的时候家里的话题当然就是我上大学了,一家人对未来,对远方有着共同的希望和憧憬。然而,父母的心头却是沉甸甸的,他们担心的是学费的问题。
一个现实问题摆在眼前,上大学报到就要交学费,我记得是学费大概是一年600块钱,还有置办被褥等生活用品大概200块,不算生活费,学校里要交800来块吧。
我焦急地等待着到学校报到的日子,父母到处筹办学费。把我们家自留地上五棵大梧桐树卖了,家里养的羊也卖了四只,又卖了一缸麦子,给我凑了学杂费。
现在看起来钱不多,但当时家里是尽了最大努力,那时候农民家里除了种地,养几只猪羊等家畜,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家里人都担心我从来没出过远门,更没有独自一人带这么多钱乘火车,万一钱丢了或被偷那可就麻烦了,如何保证学费的安全成了大问题,最后是奶奶想了个办法,她把钱缝在了给我做的鞋垫里,一个鞋子里放500元,留两百元在路上零用。
9月14日一早,奶奶就起来做早饭,煮了鸡蛋准备给我路上带着,带着对亲人家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憧憬,我要奔赴远方了。父
亲送我,我们吃好饭,就到县城赶去市里的班车,再到徐州站,那时候徐州站还没建好,设施都是简易的。
车站广场上到处都是摊贩了和人群,嘈杂而混乱,空气里一股煤烟的味道。父亲帮我买了票,他自己也买了一张站台票,方便送我上车。
下午六点多钟,父亲送我到火车站台上,人群熙攘,拎着简易的行李焦急地等着火车到来,一声汽笛火车到站,乘务员吹着哨子,大声吆喝人群先下后上,好不容易挤上火车,列车已经开始移动了。我焦急地透过窗户寻找父亲的身影,只见站台上灯影闪烁,他已经隐没在站台上的人流中了。
那时候还是绿皮火车,徐州到南京大概要8到9个小时。车厢里人挤人,找个放脚的地方都不容易,厕所里有时候都会挤两三个人。
好不容易找个空点的地方想蹲下来,卖货的小车不久就到了,服务员念着对联“花生瓜子矿泉水,啤酒饮料八宝粥”,最后横批是“让一让”,现在想起来好笑,当时是多么的讨厌啊。
对面站着的两个小伙子看起来年龄和我差不多大,我主动搭讪,一问也是我们县里到南京上大学的新生,现在还记得一个是南京林业大学的,一个是河海大学的,我们还互留了联系地址,但后来没有联系。
在火车均匀的咔嚓声中,我坐在地板上打了几个瞌睡,不敢睡觉,拥挤得车厢里也不可能睡成,到南京站的时候大概是凌晨3点多,跟着人流走出火灯火辉煌的南京站,我和临时认识的两个伙伴找了个地方坐到天亮。大概8点多钟,各大高校接站的同学陆续到了,我们三人就此别过,各找各自学校的校车去了。
在急切的寻找中,忽然有人叫住我,一个中年妇女带一个小女孩,说是钱包被偷了,想让我给点钱或帮他们买车票回家,看着妇女急切和孩子可怜的样子,我给了他们10块钱,因为我上学的钱都是借的,本身也没钱。拿到钱后,他们谢过我,马上消失了,后来说起这事情,大家都说我把钱给了骗子。
找到了学校的接站点,急切间我还上错了车,上了南京化工学院的校车,清点人数的时候发现不对,我赶紧下车,南京理工的校车就在边上。
上了自己学校的校车,总算松了一口气,在车上沉沉睡去。没来的及欣赏南京街景,被人叫醒已经到了学校礼堂报到处了。
我找了个台阶坐下,脱掉鞋子,拿出鞋垫把里面的钱取出来,周围的人应该很诧异吧,不知道有没人笑我。交钱报到后,有高年级同学帮我拿着生活用品带我去宿舍。
校园好大,林荫道很宽敞,行道树是高大的法桐 ,遮天蔽日的,校园里桂花已经开了,风吹来香气浓郁,感觉走了好久才到宿舍,已经有同学住进去了。后来,开始了军训、上课,大学生活开启了,逐渐认识了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和老师。
1993年的9月,我走进了大学的校门,从此成为一名大学生,摆脱了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循环,人生开启了重要的转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