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战略部署,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即刻行动·正青春”乡村教育实践团于2025年7月奔赴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大坝镇,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教育帮扶与调研实践。
有人,用岁月守着一方讲台;
有人,在山水之间点燃青春;
有人,正用一颗小小的心梦想着辽阔的边境。
在广东河源市和平县的大坝镇,我们听到了三种不同的声音,记录下三种动人的注视——一位乡村教师的坚守、一位志愿者同学的成长、一位孩子的梦想。他们的故事,拼成了乡村振兴中的一面镜子,也照亮了我们自己的来路与归途。
01教书三十载,春风不语自有声
“在大坝镇从教快三十年了。其实也没想那么多,当年只是觉得乡村缺人,孩子更需要老师。”坐在简朴的办公室里,周逢运老师回忆起自己最初扎根乡村教育的原因。“最大的挑战,是家庭教育的缺位。有些孩子是留守儿童,爸妈在外打工,缺少陪伴。我们不仅教他们知识,更要陪他们成长、塑造他们的性格。其实很多问题不是孩子的错,只是他们太需要被理解。”
这三十年,学校换了几茬人,周围的村庄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而周老师,始终守着那间教室,守着孩子的成长。
“我真的很感动。他们来的不是义务感,而是真心想做点事。能有一个人认真听孩子讲完一段话,对这些孩子来说,就是一次生命中难得的尊重。”谈起这几年乡村振兴带来的改变,周老师的眼神亮了些,她表示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志愿者也来了不少,尤其是这群年轻人带来了新的方式、新的能量。
采访的同学问周老师想对年轻乡村教师说些什么,她想了想说:“不一定要留一辈子,但只要你来过,用心教过,就已经为这片土地种下了光。”
02走进乡野,也走向自己
没有宏大的口号,只有一颗靠近的心。毛忠祥来到了大坝镇,穿过田野,走进教室,从助教到陪伴者,他记录下课堂里的每一双眼睛,也在这里收获成长。
“我只是想看看真正的乡村,也想为孩子们做点事。”志愿者毛忠祥这样说道。
毛忠祥志愿者最难忘的一刻,是那堂科学课讲三棱镜分光时,教室里出现一道小小的彩虹,孩子们齐声“哇”了一下。“那一刻,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知识也可以这样美。”
他认为,乡村振兴不只是通网修路,更是文化的传承,是希望的延续。这些希望,就藏在孩子眼里。
03心里有山河,也有边境风月
志愿者们还采访了一位低年级的小朋友。他叫张泽松,个子不高,坐得很挺,说起话来却毫不怯生。他告诉我们自己最喜欢英语课,喜欢下棋,还喜欢科学实验课上那个“大象牙膏”泡泡喷发的魔法瞬间。
“我想当边境警察。我要读好书,锻炼身体。”面对志愿者的采访,张泽松小朋友这样说道。这不是随口而出的梦想,而是一个孩子在观察世界后的选择。他说得那么认真,仿佛已经走在了成为边境警察的路上。
张泽松小朋友的梦,是边境;但他的起点,是这座山与这方田里的一间教室。
04总结
在乡村,我们看见一个老师用岁月为孩子铺就通向世界的路;看见一个青年在走出舒适区后,用心重新丈量土地与责任;也看见一个孩子,在无数平凡日子里悄悄长出梦想的骨架。乡村人物志,不是为歌颂谁而写,而是为记录那些本该被看见的人、事和心愿。他们或许没有喧哗的声音,也没有显赫的标签,但却在一方山水里静静发光。
教育的意义,从来不只是讲台上传递知识,更是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间,传递信任、希望与归属。愿更多人愿意走进乡村,愿更多故事被温柔讲述。因为这片土地,从不缺梦想,只缺一个聆听的人。(李雨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