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只需要点击上方的蓝字《梅州V生活》关注即可
来源:梅州日报
8月20日,全省首条高标准设计建设的10千伏洪金线与皇洪线网架完善工程提前10天投产;8月25日,35千伏南磜变电站固定式无人机机巢首飞成功……今年以来,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积极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的决策部署,以构建世界一流山区配电网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在全省范围内选定5个镇为世界一流山区配电网建设示范镇,梅州蕉岭南磜镇、梅州大埔桃源镇入选其中。
“梅州两个示范镇电网建设侧重点各有不同。我们结合地势地貌及发展所需,分别打造蕉岭县南磜镇山区韧性配电网示范镇以及大埔县桃源陶瓷产业绿色转型与清洁能源融合发展示范镇。”南方电网广东梅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为保证示范镇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梅州供电局立足梅州山多地广、负荷分散、新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域特点,以“一流的规划理念、一流的建设过程、一流的安全管理、一流的生产运维、一流的用电服务、一流的经济效益”为目标精准施策,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8月20日,全省首条世界一流山区配电网高标准设计建设的10千伏洪金线与皇洪线网架完善工程顺利投产。(肖思 摄)
党建领航,按下工程建设“快进键”
广东山区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推动山区配电网高质量发展是广东电网进一步提升供电裕度、缩小城乡供电差距、增强供电保障能力的有效手段。梅州供电局党委坚持以构建“经济适用、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灵活可靠”的新型山区配电网为目标,党委领航、支部筑垒、党员先锋三位一体攻坚破解山区配电网建设难题,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省委“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新突破。作为5个试点单位之一,梅州蕉岭供电局党委高位推动政企合作,在电网建设目标与深度合作机制上与属地政府达成高度共识,双方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共同推动项目建设,如全省首条高标准设计建设的10千伏洪金线与皇洪线网架完善工程,在政企双方积极的沟通及推进下,较计划提前10天投产。
8月20日,南方电网广东梅州蕉岭供电局南磜项目临时指挥部工作人员严把施工质量,为工程顺利投产夯实基础。(肖思 摄)
南磜周边层峦叠嶂,森林茂密,供电线路、设备易受洪水冲刷、山体滑坡的影响。该局坚持做到因地制宜,结合蕉岭南磜镇特殊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实施差异化推动打造一流山区电网应用场景。工程项目临时党支部充分总结此前多次防汛抗灾抢修工作经验,以“差异化建设”思路攻坚10千伏洪金线、皇洪线网架完善工程,即将原沿山脚架设的1.46公里10千伏线路,迁移至地质条件稳定的山脊;同步新建5座35千伏铁塔与1基10千伏铁塔,将导线对地距离提升至25米以上,为线路披上“防洪铠甲”。这种“高塔大跨越”模式,不仅使杆塔数量减少40%,降低投资和运维成本,同时也有效缓解“线树矛盾”“线地矛盾”,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的“双赢”格局。
该项目同步投用4套自动化开关成套设备,成功实现故障“秒级隔离”。“以前出现故障主要依靠人工排查,至少要半天时间;现在‘一键隔离’,安全与效率实现双提升。”项目临时党支部书记郭裕云介绍。据悉,整体工程投运后,南磜区域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98%,为山区筑牢坚实的“电力安全屏障”。
科技拓维,智控巡检“全链路”
“35千伏南磜变电站无人机机巢首飞成功!”8月25日,随着无人机完成10千伏圩镇线巡检并自主返回机巢,南磜镇世界一流山区配电网首台无人机机巢正式投用。
8月19日,南方电网广东梅州蕉岭供电局南磜项目临时指挥部工作人员运用无人机开展线路勘察工作。(肖思 摄)
为进一步提升山区配电网智能化水平,梅州蕉岭供电局以“党建+科技”模式为抓手,组建由党员技术骨干牵头的攻关小组,前期对南磜配网线路走廊地形、环境进行全面勘察建模,精确定位杆塔位置、规划巡检路线,确保无人机能精准完成线路通道、导线、设备等重要部件拍摄任务。
8月25日,随着无人机完成10千伏圩镇线巡检并自主返回机巢,南磜镇世界一流山区配电网建设首台无人机机巢正式投用。(袁徐 摄)
据了解,单座无人机机巢可覆盖半径2-3公里范围,短时间内完成远程起飞、自动拍照、数据实时回传分析等任务,相较传统人工遥控巡检,无需手动操作即可通过系统平台远程下达任务,后台还能同步监测飞行环境、运行状态,作业质量完全达到人工巡检标准。
“无人机自主巡检每日有效作业时长可达15小时,相当于3名巡检人员的工作量!”该局党员技术负责人袁徐介绍,该局还深化机巢应用场景探索,总结出日常巡检、应急巡检、夜间红外测温、通道巡检、外破巡检、线路检修安全作业定点监督“六大典型场景”,有效缓解配网线路人工巡检压力,实现作业效率最大化。这一创新实践,不仅破解了山区地形复杂导致的巡检难题,更以党建引领科技赋能,为示范镇实现输变配智能联合巡检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山区电网运维能力向“世界一流”标准迈进。
光储赋能,构筑绿能“微电网”
5月8日,梅州蕉岭供电局工作人员按下启动键,梅州首个山区光储微网项目——多宝公用台变和洋山公用台变光储微网顺利投运,为边远山村筑起绿色电力防线。
南方电网广东梅州蕉岭供电局工作人员对多宝村公用台变和洋山公用台变光储微网项目进行调试工作。(肖思 摄)
该系统集成光伏发电、小水电与储能技术,形成独特的能源生态协同体系。多宝村屋顶光伏与储能系统构成“电力方舟”,在上级电源断电后,可自主切换至台区储能设备继续供电,保障群众基本用电。洋山村光储项目搭载负荷自动调节技术,智能模块精准化解负荷冲击。梅州蕉岭供电局工程建设部负责人介绍,投运测试显示,系统能在0.3秒内实现“秒级自愈”,电能质量波动显著降低,宛如为山区电网植入“自适应心脏”。
这种“自适应”微电网不仅缩短了抢修“最后一公里”,更重塑了山区电网防灾模式,从“被动抢修”转向“主动防御”。多宝村村支书指着实时显示发电数据的电子屏说:“看到储能柜的指示灯亮起来,心里就踏实多了,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自给自足”的供用电模式,有效提高了当地光伏水电等能源消纳能力和供电可靠性,稳定的电能也让洋山村木制品产能大幅提升,农产品加工朝着产业化方向稳步迈进。
目前,蕉岭南磜项目已累计投产5项,大埔桃源的规划建设工作也在有序铺开。“接下来,我们将严格把控工期节点,确保蕉岭南磜、大埔桃源两个项目按期投产,为山区电网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梅州范例’。”梅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指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