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秋分,开阳县毛云乡5600亩稻田相继进入成熟收割期,沉甸甸的稻穗在秋日的暖阳下随风摇曳,闪耀金光。远处,远山如黛,云雾缭绕;近处,青瓦白墙,点缀其间。田垄间,几台联合收割机正隆隆作响,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小道上,一辆辆农用车辆满载稻谷,来回穿梭,忙于运输。
毛栗庄村长安组梯田。
种粮大户赵华站在梯田上满意地笑道:“今年天气巴适,技术指导到位,是个丰收的好年头。”
近年来,开阳县毛云乡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引入智慧农业管理体系,大力推广“高产示范+良种推广”与“稻+N”的复合种植模式,采用合理密植、无人机飞防、精细管护、绿色防控和机械化收割等科技手段实现水稻生产提质增效。“稻+鱼”综合种养项目和“稻油轮作”模式是复合种植模式的典范,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成熟的水稻。
据了解,今年该乡5600亩稻田预计产出稻谷649.6万斤。
农旅融合,绘就新画卷。金色的稻田不只是丰收的画卷,更成为乡村旅游的亮点。得益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秋日的毛云吸引了许多游客自发前来打卡,游客不仅惊叹于清水河大桥的巧夺天工,十万溪瀑布群的瑰丽险奇,也沉浸在静谧毛云的“稻浪、民居与山水相融”的田园风光。“这里就像一幅绝美的画,既能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能体验乡村的恬静和丰收的喜悦。”正在拍照的驴友小黄感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安全是农民心头的头等大事,今年丰收了,我们的饭碗也端得更稳了。”农民老何手捧着饱满的谷粒,眼里满是欣慰。
毛栗庄村村民收割水稻。
下一步,开阳县毛云乡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大米加工厂和“栗垦”富硒米品牌,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品牌价值。(图/文 于涛、赵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