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有时看到其他家长的困扰,会有种平行时空的错觉。
大家的困扰竟然在某一时刻很相似,比如二升三孩子的英语学习。
有家长烦恼:孩子二升三,我觉得以自己的本科学历足够教孩子英语了,我先教给她字母,再教单词,让她听两遍课文,我再逐句教她,我教的时候她会读,让她自己读,一个也不会,我要崩溃了。一个小时后,勉强自己能读。
按照老母亲以往的风格,能不辅导坚决不辅导。因为一辅导,血压就上升,亲子之间很容易起冲突。
老大不辅导,老二之前也是如此。
结果发现,老大和老二很不一样。给老大合适的学习工具,老大自己会消化。给老二同样的学习工具,工具只是工具,到最后积灰是常态。
所以,现在的策略,有了稍许的改变。
改变来自听到老二读英语。
老二读英语很有特色,是一个词一个词往外蹦,而且一个词还拖得很长。光是在边上听到,就是对耳朵的一种折磨,太难受了。
课本上的英语,老二掌握的还好,离开课本,与英语很陌生。就算是学过的单词、句子,在生活中偶尔来一句,老二是一脸懵。
所以,这两天,老母亲拿出了这套《轻松英语名作欣赏·小学版》。
《轻松英语名作欣赏·小学版》是老大曾经用过的课外英语书。当时为什么给老大选了《轻松英语名作欣赏·小学版》?因为这套书的故事孩子熟悉,在内容的设置上又很有趣味性,而且配套的音频很好听。
为了这套书,还给老大配了一个复读机,方便她每天早上起来听《轻松英语名作欣赏·小学版》的音频。
这套书,老母亲也就在拿到手时,翻开看了看,剩下的都交给了老大。到最后,《轻松英语名作欣赏·小学版》每一本的内容,老大都滚瓜烂熟。
现在为什么又把《轻松英语名作欣赏·小学版》拿出来给老二用?
同样的理由,外加一个能让老二多读读。
第一天,读得有点辛苦。
先放一遍音频,再让老二过一遍第一页,看看哪些单词不认识。基本上不认识的单词,右侧都有列出。不会读?
接着放音频跟读。
这个阶段的跟读,老二仍旧是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蹦。在这样的蹦词中,总算把第一页的这段内容过完。
然后就是重复听、跟读。
老二对这个过程表示不满,甚至嫌弃音频中的背景过于冗长。
这次给老二听的音频,不再用复读机。主要是找不到数据线,音频下载不了。那就手机app上一搜一搜,刚好“每日英语听力”里有,那就用app听。
重复听、跟读的过程,老二有点敷衍。后来发现app里有“跟读原文”这个过程,老二很有兴趣。一开始读的几句红分多,后面就绿分多。
可以明显感觉到,老二对于绿分很有成就感。
为了能跟上音频,我们将语速改成了0.6倍,读了几次,改成0.8,第一天的音频,后面都定在了0.8。
第一天早上读,还是蹦词,晚上读,蹦词的概率变小了。
第二天,先读一遍第一页,再开始第二页。
这一回,不再是0.8倍,而是常速。老二一开始不愿意,觉得速度太快,老母亲建议他尝试常速看看,实在太快就改成0.8倍。
常速听下来,不快,所以,当天用的就是常速。
这一天的读法,是一句一句的跟读。读下来,惊喜地发现,老二读句子,不再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蹦,而是完整、顺畅的一句句子了。
关键是,老二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
哪句可以就过,哪句需要多读几遍就多听几遍。哪个单词读不准的,老二会主动按暂停,然后用点读笔多扫几次单词,扫完再听完整的句子。读完,跟读看绿分。
上学的路上,老二的嘴里,兴致勃勃地念着早上读到的那几句英语。
这一天,老母亲还是陪在一边。
再过几天,老二有了习惯,老母亲应该可以不用再陪了。
要不是亲身体验,不然真没觉得,同一个妈,怎么就能生出两个如此不一样的娃。
个人觉得,老母亲的作用,从来不是去教他,而是引导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工具、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老母亲顶多陪他走一段发现英语乐趣的路程,剩下的,还得孩子自己来。
Hi~我是弥小木
过好当下最要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