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鲁迅的烟瘾与创作关系考:烟雾缭绕中产生的《野草》和《华盖集》

0
分享至





烟雾缭绕中,一支接一支的香烟见证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犀利的文字如何诞生
1925年4月的一个深夜,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21号的书房里,烟雾浓得几乎令人窒息。鲁迅掐灭了手中的"品海牌"香烟,随即又点燃了一支。烟灰缸早已堆成了小山,桌上的稿纸被烟灰点缀得星星点点。
就在这个夜晚,《野草》中的《死火》终于完稿。他写道:"我梦见自己在冰山间奔驰。那冰山,连成一片,又似乎并无连接...我的身上喷出一缕黑烟,上升如铁线蛇。"
那缕黑烟,何尝不是从他指间冉冉升起的香烟?
---
01 烟瘾入骨,烟雾缠身
鲁迅的烟瘾,在文坛可谓尽人皆知。据萧红回忆,先生吸烟根本不用火柴,总是上一支尚未燃尽便直接用其点燃下一支。这种连续不断的吸法,使得他的食指和中指被熏得焦黄,甚至出现了明显的老茧。
许广平曾心痛地计算过:先生每天至少要吸50支香烟。若是写作到深夜,更是烟不离手,雾不离口。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香烟成了他对抗病痛与疲惫的武器,也成了加速他肺病恶化的毒药。
日本内山书店老板内山完造曾见证这样一个场景:鲁迅一边剧烈地咳嗽,一边却仍然手指颤抖地点燃香烟。当旁人劝阻时,他只淡淡地说:"不吸烟,怎么能思考?"
这种近乎自残的吸烟方式,与他的创作状态形成了奇妙共生。烟雾中,那些犀利如匕首投枪的文字,一字字从笔尖流淌出来。
02 《野草》:烟雾中的哲学沉思
《野草》被誉为鲁迅作品中最富哲学深度的散文诗集合,其中23篇文章几乎篇篇都浸透着烟草的气息。
在《影的告别》中,他写道:"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浸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这种徘徊于明暗之间的彷徨状态,像极了深夜写作时烟雾中明灭的烟头——在燃烧与熄灭之间挣扎。
烟草中的尼古丁能够刺激多巴胺分泌,增强专注力与思维能力。鲁迅或许在无意中借助这种物质,进入了更深层的思考境界。《野草》中的文章往往短小精悍却意蕴深远,恰似一支香烟的长度——燃烧片刻,却能带来精神的放松与集中。
美国作家保罗·奥斯特在《烟》中写道:"没有火,就没有烟;没有烟,就没有故事。"鲁迅的《野草》,正是烟雾中诞生的文学奇迹。
03 《华盖集》:烟雾笼罩下的社会批判
1925年的鲁迅,正处于"碰壁"时期。他在《华盖集》题记中自嘲:"今年开年以来,遇到的小事,竟比去年还多。"这些"小事",实则是与章士钊、陈源等人的文笔官司,以及女师大风潮中的种种纠葛。
烟雾成了他面对这些纷争时的屏障与武器。在《碰壁之后》中,他写道:"我吸着烟,想着怎么对付这些‘正人君子’。"烟雾缭绕中,他的思路愈发清晰,文字愈发锋利。
《华盖集》中的杂文,如《导师》、《忽然想到》等,都带有一种烟雾般的弥漫性与穿透力——既能笼罩广泛的社会现象,又能一针见血地刺破虚伪的表象。
这种特质与吸烟时的认知状态不无关系:研究表明,适量尼古丁摄入能够增强认知灵活性,帮助人在不同思维模式间切换。鲁迅或许正是借此在具体事件与抽象批判之间自由穿梭。
04 烟与死的对话
鲁迅最终死于肺结核和肺气肿,这与他长期的吸烟习惯直接相关。吊诡的是,正是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他写出了更多不朽文字。
在《这也是生活》中,他描述病中的体验:"夜半醒来,感到剧烈的咳嗽,就会想起德国版画家珂勒惠支的作品——那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穷人。"
病痛与香烟,死亡与创作,在鲁迅晚年形成了一种奇异的关系链。吸烟加速了死亡,而对死亡的预感又催生了更多的创作,创作则需要吸烟来维持...这是一个自我消耗的循环,也是一个创造性的悖论。
1936年10月17日,鲁迅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夜晚。他还在吸烟,还在写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成为绝笔。次日凌晨,这位文学巨匠与世长辞,留下的除了一千三百万字的著作,还有满屋未散的烟味。
---
如今,在北京鲁迅博物馆的展柜里,那只锈迹斑斑的烟灰缸依然静静陈列。缸底的烟渍仿佛还残留着九十年前的烟草气息。
我们不禁想象:若没有这日复一日的烟雾缭绕,是否还会有那些刺破时代黑暗的文字?创作是否需要某种程度的自我消耗乃至自我毁灭?
每个写作者都在寻找自己的"香烟"——那个能带来灵感却又伤害身体的仪式。也许是咖啡,也许是烈酒,也许是深夜的孤灯...
而你,在追寻创作火花的路上,是否也找到了那样一种甜蜜的毒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难以置信!西安一老人去世,4天后讣告称,已简办未通知其他人…

难以置信!西安一老人去世,4天后讣告称,已简办未通知其他人…

明月杂谈
2025-09-14 12:12:36
越描越黑!西贝大厨用硅胶铲炒菜破大防,自曝用便宜转基因大豆油

越描越黑!西贝大厨用硅胶铲炒菜破大防,自曝用便宜转基因大豆油

星河也灿烂
2025-09-13 14:11:42
媒体人:陈将双解约回中国台湾打球 CBA里宝岛球员剩陈盈骏等6人

媒体人:陈将双解约回中国台湾打球 CBA里宝岛球员剩陈盈骏等6人

直播吧
2025-09-14 12:38:05
重达 1 万亿吨!全球最大冰山 A23a 正开始崩解

重达 1 万亿吨!全球最大冰山 A23a 正开始崩解

IT之家
2025-09-14 16:18:17
大瓜!疑表姐发文:于朦胧准备出国,聚餐3男1女愿给赔偿,曝更多内情

大瓜!疑表姐发文:于朦胧准备出国,聚餐3男1女愿给赔偿,曝更多内情

扒星人
2025-09-13 12:09:47
足坛一夜动态!利物浦绝杀升班马,曼城3-0曼联,巴萨造6-0惨案

足坛一夜动态!利物浦绝杀升班马,曼城3-0曼联,巴萨造6-0惨案

钉钉陌上花开
2025-09-15 05:25:00
张学良向好友溥杰坦白:我和你妻子发生了关系,溥杰:我无所谓

张学良向好友溥杰坦白:我和你妻子发生了关系,溥杰:我无所谓

百态人间
2025-09-10 16:01:34
西贝开始给罗永浩泼脏水了

西贝开始给罗永浩泼脏水了

亮见
2025-09-12 14:05:39
西贝厨师长没有厨师证并反问记者:没有证就一定做不好菜吗?

西贝厨师长没有厨师证并反问记者:没有证就一定做不好菜吗?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5-09-13 20:10:45
乌克兰找到了俄罗斯的罩门?“袭油攻势”达到历史高峰,危机浮现

乌克兰找到了俄罗斯的罩门?“袭油攻势”达到历史高峰,危机浮现

有凤Talk
2025-09-13 11:14:31
罗永浩再呛西贝:这一次我甚至还没出手呢

罗永浩再呛西贝:这一次我甚至还没出手呢

中国基金报
2025-09-13 23:55:07
河北多所银行终止营业!

河北多所银行终止营业!

掌中邯郸
2025-09-14 18:32:50
台湾演员艾悠日本下海!有东西啊!

台湾演员艾悠日本下海!有东西啊!

贵圈真乱
2025-09-08 10:32:06
中方发话不到24小时,墨西哥总统做出新表态:不想跟中国发生冲突

中方发话不到24小时,墨西哥总统做出新表态:不想跟中国发生冲突

铁锤简科
2025-09-14 23:13:33
网盘中的加密文件,二十年后依然回味无穷

网盘中的加密文件,二十年后依然回味无穷

街机时代
2025-04-27 16:10:02
iPhone17ProMax突然降至9099元,这降价速度把我看傻了!

iPhone17ProMax突然降至9099元,这降价速度把我看傻了!

搞机小帝
2025-09-13 00:05:59
7-0,36岁拜仁旧将穆勒帽子戏法,率队横扫领头羊,2连胜逼近榜首

7-0,36岁拜仁旧将穆勒帽子戏法,率队横扫领头羊,2连胜逼近榜首

凌空倒钩
2025-09-14 11:43:15
行刺美国柯克的凶手罗宾逊的前同事接受采访时表示,罗宾逊曾炫耀自己的远程射击技能

行刺美国柯克的凶手罗宾逊的前同事接受采访时表示,罗宾逊曾炫耀自己的远程射击技能

小鬼头体育
2025-09-14 12:50:42
91大神秦先生回顾:御用女主正脸照片泄露,多位女子形象崩塌

91大神秦先生回顾:御用女主正脸照片泄露,多位女子形象崩塌

就一点
2025-08-26 00:24:30
为啥中国糖尿病人那么多?网友:国内饮食习惯真的很吓人

为啥中国糖尿病人那么多?网友:国内饮食习惯真的很吓人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09-13 00:05:11
2025-09-15 08:07:00
禁止读书
禁止读书
定居大武汉,读书,遛狗。
607文章数 21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头条要闻

NASA叫嚣美国"一定会在中国之前登月" 前局长当众拆台

头条要闻

NASA叫嚣美国"一定会在中国之前登月" 前局长当众拆台

体育要闻

利物浦1-0绝杀十人伯恩利 萨拉赫95分钟点射

娱乐要闻

花泽香菜官宣离婚 结束与老公5年婚姻

财经要闻

西贝贾国龙,“错”得离谱

科技要闻

AI眼镜能否成为下一代人机互动的超级入口?

汽车要闻

混动狂潮 835马力V12 阿斯顿·马丁的最后浪漫

态度原创

艺术
数码
教育
亲子
公开课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数码要闻

传苹果智能眼镜将于2026年底至2027年初上市 暂不支持AR功能

教育要闻

山东多校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费曼学习法被推荐

亲子要闻

张檬家宝贝Dylan首亮相小区,5个月被吓哭,胆小模样引全网心疼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