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八十年代后,在世的开国元帅仅剩4位了。1981年,中央决定为十大元帅,编纂权威的个人传记,以系统整理和传承他们的革命事迹。除元帅之首朱老总的传记,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直接承担外,其他元帅们的传记编写任务,分配给了军委下属的不同单位。其中军事科学院在院长宋时轮的主持下,承担了为叶剑英元帅立传的工作。
为什么军科负责叶帅呢?因为这个单位就是五十年代在叶剑英的主持下,逐步创建起来的,叶帅多年来倾注了大量心血,而军科干部及工作人员,自然也十分了解叶帅的经历与贡献,最适合接下这个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八十年代经黄克诚、洪学智等将军提议,原本敏感一些的人物,如101及其所属第四野战军相关将领,他们的战绩也逐渐获得客观记录与撰写。进入九十年代,相关个人传记的出版,更是被进一步放开。
军科这边,1981年时的主要领导为宋时轮和粟裕,一个担任院长,一个是第一政委,他俩跟叶帅的私交都非常好。为尽可能真实、全面地还原老帅的生涯历程,宋时轮不仅安排工作组,实地走访叶剑英战斗和工作过的重要地点,还面访了元帅本人。
叶剑英素来谦逊低调,并不热衷著书立传,起初甚至连采访请求都婉言谢绝。面对这一情况,宋时轮主动与叶帅深入交谈。他强调传记并非为个人歌功颂德,而是承载革命历史、教育后代的重要文献,具有历史意义和作用。叶帅这才同意接受采访,一直到1984年5月,宋时轮都密切关注着写作进展,以极为严谨的态度推进工作,终于完成传记初稿。
定稿后,叶剑英对于内容质量很欣慰,但还有一件事没干。老帅特地找到宋时轮,在向他表达感谢之后,叶帅提出来:时轮同志,能否请你为我的传记,写一篇序言?确实,书稿完成了,序言还是空白。可宋时轮听后,急忙推辞说:不可不可,我只是您的下属啊,实在没有资格为元帅作序。绝对不合适。
其实在叶帅眼里,宋时轮是战功卓著的开国将军,两人关系也非常要好,没必要去讲那么多规矩和礼数。所以尽管宋时轮一再婉拒,叶剑英最后却以半命令的口气,要求他“三天内必须把序写出来”。宋院长不置可否,站在那里苦笑。
有趣的是,3日期限一到,叶帅还真打电话找宋时轮,问写得怎么样了。没想到,对方竟选择不接电话。叶剑英无奈地摇了摇头,笑着对一旁的工作人员说:这个宋时轮啊,当院长当久了,我现在已经指挥不动他了!虽然这么讲,其实叶帅只是说说玩笑话,他心底里十分爱惜宋时轮,也知道对方是出于好意,才不肯写。
宋院长确实非常讲究,他最终也没有作这篇序言,但却用心撰写了一篇后记,专门放在叶帅传记的最后部分,以此表达对首长的崇高敬意。宋时轮战争年代打了许多硬仗,建国后的多数时间,都在军事科学院度过,担任院长的时间更是长达13年之久。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