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明史》与《明实录》,我是有点发言权的。
《明史》我还真是囫囵吞枣读了一遍,后来又因为多次查阅史料,就会不知不觉中再读一些史料。我自己读完《明史》,最大的用处之一是留了个印象,方便了查阅史料。《明史》读起来,其实是有难度的,有的地方写得咬文嚼字,比较难懂。
《明实录》,我读完了其中的《明英宗实录》《明宪宗实录》,其实《明实录》读起来,比《明史》容易读,明朝人修订的实录,用词上,其实有的部分读起来,和我们现在用词差不多。更为口语化。
问题是,《明实录》实在是篇幅太长了,而且写得琐碎,某年某月某日,发生了什么事,读起来就会觉得枯燥。而且读完,很多地方就忘了。就像我读完《明英宗实录》,好几个月了,现在对一些史料,都记不清了。但是读了忘,和没读,其实是两个概念。还是会留下一些印象,方便查阅史料。
《明实录》重点是用来辨析史料。因为《明实录》的史料足够多,很多时候都是作为基础史料出现的,但是《明实录》也会发现一些和别的记载矛盾的地方,尤其是一些出土的墓志,会有更为详细的记载,会发现和《明实录》的记载,其实是有出入的。
《明史》,篇幅也挺长,我读的那版电子书,300多万字,本纪部分写得比较简短,中间志的部分,读起来更是枯燥,但是查阅史料用的地方就多了,表的部分,我读的那版电子书,把表省略了,后来我在别的地方,也是看了看表的部分,《明史》后面的重点,是列传。对列传的评价,争议比较多了。纯粹当故事看,属于低估了列传的史料价值,然后如果仔细读,又会发现,本身列传部分,都有写得互相矛盾的地方,而且列传对于一些人物的评价,还是比较主观。
而《明史》和《明实录》的对比,记载有出入的地方也是不少的。
《明史》是清朝人修订的,《明实录》大多是后一个皇帝上位,修订前一位皇帝的功过得失,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明仁宗,明光宗在位时间太短,根本完不成前一位皇帝的实录修订。《明太宗实录》是宣德年间完成,《明仁宗实录》也是宣德年间完成。《明实录》的这种修订方式,是免不了一些对于皇帝的美化,这是读《明实录》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明实录》其实有多个版本,出现记载不同的情况,其实也很正常。
如果让我推荐,你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某一位或者某几位明朝皇帝,读一下他们的实录,《明实录》全读完,工作量太大了,读部分,会轻松一些。
例如我最近对晚明史感兴趣,会读一部分《明神宗实录》,《明神宗实录》,篇幅非常长。
如果你有很多时间,又有耐心,你可以尝试把《明实录》全读一遍,大概得需要几年时间,但是读完肯定会有很多收获。
《明史》也可以读,大概读一遍,留个印象。《明史》虽然有的记载有问题,但也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史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