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风险的机会中获得复利。几乎每一本关于财富的书都会谈到复利。但人们总是会叹息为什么被有问题的公司套牢容易,但持续在真正的好公司上获得复利却无比艰难。在我看来,“长期主义”不足以解释复利的本质,长期主义不是获得复利的真正原因。普拉萨德强调,要从进化论和自然规律的角度理解复利,这既是对风险及其进化机制的深刻理解,也和进化论教给我们的第一个核心理念——“如何不投资”——相互呼应,而这个理念对应的实际问题,就是“为什么不卖出”。
首先通过进化论的一个理论,将复利的重要性提升到了绝无仅有的高度:复利创造了生命,而且是所有种类的生命。它也能创造财富,差不多所有类型的财富都是它弄出来的。这堪称是财富的终极进化。那么,这个理论是什么呢?
这就得先说说进化论和生物学发展里的两个重要学说。
一个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他觉得,那些最能适应环境的生物变种才能活下来,还能把自己的特征传给后代。之后,这些适应能力更强的变种会越来越多,数量呈指数级增长,自然选择也就这样推动了生物的进化。另一个是“突变论”,它是在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础上,由德弗里斯提出来的。这个学说认为,新物种的出现,不是因为一点点微小的变化积累来的,而是得靠明显的、突然的变化才能实现。
长期以来,两种学说相持不下,但是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才有重大的理论突破。其实,两个理论是相容的:连续的微小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引发巨大的进化变革。达尔文的理论兼容了德弗里斯的“突变论”。
这用来说明复利在进化论上的道理也是一样的:一点点微小的优势能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不断积累,等叠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明显的突变,优势也会像滚雪球一样越变越大,呈指数级增长。所以说,在长期复利的作用下,那些不起眼的小进化,最终总能变成了不起的大进化。就是这样的进化,才有可能产生新物种。对于揭示财富积累的复利原理,这当然比“长期主义”更有说服力。
至于“为什么不卖出”,作者给出了多个理由,其中前两个理由一定会颠覆很多人的财富观。
第一个理由是,那些手里的资产从来不卖的人,往往最有钱。书里还拿2022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举了例子,像马斯克、张一鸣这些富豪,就从没卖过自己的核心资产。第二个理由是,长期拿着优质企业的股票,能赚大钱。有研究显示,大部分财富其实是那些没被频繁转手的企业创造出来的。而且抽样统计发现,美国排名前1%的上市公司,贡献了四分之三的财富增长。这就是所谓的“幂律”。马太效应、长尾理论、二八法则,其实都是幂律的不同说法而已。
当然,对于“为什么不卖出”的各种质疑。比如有人提出,当好公司的股票价格已经太高了,为什么还不卖?顶尖企业的估值通常是比较高的。更关键的是,优质甚至卓越的企业,通常有着能带来加速回报的竞争优势,所以就算暂时估值偏高,也值得多给些耐心。
另外,那种快买快卖的投资方式也是有成本的。整天为了每天的盈亏提心吊胆,还得投入高强度的精力去操作,这种做法到底值不值得呢?实际情况往往是,靠运气赚来的钱,最后会因为自己瞎折腾亏掉。两种方式孰优孰劣,高下自见。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里,想要长期赢下去,关键不在于能不能精准预测未来,而在于建立一套能适应各种变化的投资体系。普拉萨德在最后,为我们总结了“三步走”的投资评估流程:一是排除重大风险;二是只在股价合理时,买入高质量企业的股份;三是永远地持有它们。这个流程看起来简单极了,很像“如何把大象放进冰箱里”的三步:打开冰箱,把大象放进去,把门关上。所不同的是,比起“把大象放进冰箱里”,做到这三步看起来更容易,但做起来实际上更难。
所以,财富的终极进化,说白了就是在风险里抓住机会,实现复利增长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去投资那些在应对风险时,形成了自身优势的企业,然后长期拿着它们的股票,享受企业在不断的小变化、大变革中积累起来的复利。这样一来,就能在这种创造财富的进化机制里,一直赚到钱。只有做到这些,才算真正“成了风险的主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