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韩国网友在论坛发帖吐槽:为什么在中国餐厅几乎看不到韩国泡面?明明韩剧里人人都吃得那么香!结果法国网友神回复:“中国有八大菜系上万种小吃,谁会天天惦记泡面啊?”这一刀补得又准又狠,直接把话题送上了国际热搜。
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韩国泡面在中国“混不下去”的真正原因——可不是口味问题那么简单!
先看一组扎心数据。2023年中国方便面市场销量约450亿包,其中韩国泡面占比不到2%,而国产老坛酸菜味一款就能卖出去50亿包。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甚至专门发布报告,承认“韩国泡面在中国面临认知错位困境”。
什么叫认知错位?一位在北京留学的韩国学生李允珠分享的经历特别典型。她发现中国超市的泡面货架上,韩国产品总是摆在最角落,而中国台湾地区产的“满汉大餐”一碗卖到30元却经常断货。“中国人不是不吃泡面,而是要吃有肉的、有料的、像正餐的泡面。”
这背后其实是饮食文化的深层差异。韩国泡面追求的是“快速饱腹”,面饼偏细软,调料包以辣酱粉为主。而中国方便面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升级——高汤料理包、冻干大肉块、甚至搭配自热火锅。中国人要的不是应急食品,而是一人食的仪式感。
更致命的是,中国外卖产业的降维打击。2023年中国外卖用户规模达5.2亿,半小时送达的酸菜鱼、麻辣香锅单价只要20多元。当热乎现炒的饭菜触手可及,谁还会满足于一碗调料包泡面?韩国网友惊呼的“泡面消失现象”,本质上是中国消费升级的活标本。
但最有意思的是文化符号的变迁。在韩国,泡面是全民记忆,从总统到爱豆都在综艺里吃得津津有味。但在中国,泡面早已被贴上“加班无奈选择”“春运回忆”的标签。抖音最近爆火的“泡面神仙吃法”视频下,最高赞评论是:“要不是没钱谁吃这个啊?”——这种认知差距让韩国厂商彻底懵了。
不过法国网友的调侃倒是点破了真相:中国美食宇宙实在太浩瀚了。光是面条就有山西刀削面、武汉热干面、苏州奥灶面等五百多种做法,更别说还有螺蛳粉、南昌拌粉、重庆小面等新晋网红。韩国泡面想要突围,难度堪比让中国人放弃饺子过年。
当然这并非全盘否定韩国泡面。事实上,韩国农心、三养等品牌正试图用“韩式部队锅”“火鸡面挑战”等场景营销打开市场。只是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卷的饮食竞技场,光靠“韩流光环”显然不够看。
或许最终让韩国网友释怀的应该是:泡面在中国不是消失了,而是被还原成了最原本的角色——偶尔怀旧的零食品类,而非餐桌主角。就像中国网友说的:“我们尊重泡面,但我们的选择实在太多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