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文
金秋时节,我们来到有“雄鸡起舞,山水武垄”之称的德庆县武垄镇,就被这里的美景吸引住了!
(一)
武垄镇地处德庆县东部,东与高要区河台接壤,南与德庆县播植镇相邻,省道线S118东西贯穿全境,距广佛肇高速公路播植出口13公里。武垄因有一山形似盘龙,当地村民称村为武龙村,后读成武垄。武垄镇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垄”字在汉语中常指田间高地、土埂,也泛指山脉、山岗。“武”字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古代此地可能设有兵营、演武场或曾有军队驻扎,是一个与军事(“武”)相关的地方。将“武”与描述地形的“垄”结合,意为“山岗上的武备之地”或“练武的山丘”,体现了其可能具有的战略地位或尚武传统。另一种更常见的说法是,“武”与“武溪”有关。当地有河流名为“武溪”,而“武”字在古代也有“足迹”、“继承”之意,引申为继承先辈功业、发扬光大的吉祥寓意。将“武”与“垄”结合,寄托了人们希望这片土地人杰地灵、文武兴盛的美好愿望。
武垄以种植水稻、水果、蔬菜、肉桂、巴戟、佛手为主,全镇现有肉桂8万多亩、巴戟450亩、佛手1000亩,人口2万多人。是广东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
武垄镇境内河道属西江水系,武垄河由西至东横贯全镇,流程13千米。近年来,为充分利用现有河道,武垄镇把打造生态滨水廊道;将“雄鸡舞”融入其中,打造极具武垄特色的非遗公园。“雄鸡舞”又称舞凤鸡。起源于该镇播荫村的民间舞蹈,祖辈从一只雄鸡的外形得到启发,用竹篾、彩布等材料扎成雄鸡模样,制作工艺精巧,栩栩如生,富于艺术性。形成了每逢春节或喜庆日子有舞“雄鸡”的习俗,祈求幸福吉祥。现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雄鸡舞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挖掘整理出来,后经省市艺术专家多次整理提高,基本舞蹈情节为:雄鸡报晓、雄鸡嬉戏、雄鸡争斗、雄鸡归巢五部分。通过舞雄鸡寄寓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历年来应邀参加广东欢乐节、中国森林旅游节、请到肇庆过大年、德庆元宵节龙母出游暨民间艺术大巡游等等。武垄镇被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雄鸡舞)艺术之乡。2019年在武垄中学创办了省非遗雄鸡期传承基地。
(二)
地处山区的武垄镇有什么魅力?其实就藏在绿水青山里!据介绍,镇内的百册山位于兰源村,它横于德庆、高要、广宁三区县交界,是一座雄伟奇丽、风景优美的山脉。主峰海拔880米,主脉由100座800米以上的高山连接在一起,并有无数支脉从山顶延伸到山脚,就这样一座座山连绵数十公里,像一个天然的大书架上斜放着一百册书,非常壮观,故又名为百册山。
由于百册山,远离村庄,加上山高谷深,合抱的大树、碗口粗的古藤随处可见,使山上的原始次生森林得以保存,千百万年来形成的地表地貌未受到破坏。保护区内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穿山甲、豹猫活动踪迹,300年以上古树27株。并拥有成片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黑桫椤群落,虎舌兰、七叶一枝花等200余种中草药。上世纪50至70年代,该区域为肇庆卫生系统定点中草药采集基地。
百册山内群峰叠翠,林海莽莽,峡谷里水潭、流泉、飞瀑相连,一年四季溪流清澈见底,两棵黑桫椤就长在瀑布中间的石缝里,令人叹为观止;其中高石壁瀑布落差达80米之多,在泉水底下可清晰看见美丽的原木化石。
百册山的山顶上耸立着一块数百米长,高七八十米的白色巨石,名粉塔石。它的周围还有白狮石、笔塔石和龙牙石等壮观景色。山脚可观赏由含有矿物质泉水泡浸而成的光洁如玉的巨大黄腊石,因此又有黄腊石、白晶石故乡之称。山下的兰源村后有一片年代久远的古树林,树木高大挺秀、郁郁葱葱、四季常绿。村内现存始建于清代的龙母庙,至今已有四百多年。龙母庙有天井、廊、屏风、拱门,内墙壁上灰雕绘制多幅有关龙母娘娘神话故事的壁画,生动而传神,至今保存完好,现存整座龙母行宫占地面积82平方米,单檐硬山顶,博古梁,结构完整,极具岭南派建筑特色。兰源龙母庙是龙母娘娘行宫之所,兰源龙母庙在悦城龙母祖庙志上有明确记载。庙内原存古钟一口,详细记载了光绪年间龙母娘娘千年之庆,各地香客捐款重修庙宇的盛况。在当地广为流传“龙母游历至武垄‘重孝扬善’”“龙母在兰源的百册山智斗赖布衣”等民间传说。相传龙母为保护悦城河流域民众安康,于是来到武垄,向当地群众广泛宣传孝道,并带领村民在百册山脚开垦田地种粮施恩。据当地老人回忆,每年大年初二天亮前附近村庄的村民手提肩挑水果、食品、祭品到庙内上香许愿,祷求龙母娘娘赐福保佑。农历五月初八,香客从四面八方云集,抬龙母像沿村游行,请戏班在村中演戏,附近村庄舞龙前来庆贺,香客到庙中祷福、求医问药。百册山上的布衣洞,传说赖布衣曾在洞内休息,洞外飞流直下,古树参天,古藤缠绕,景色秀丽。
百册山的山顶有沈万三墓。沈万三,字仲荣,号万三,本名沈富,出生地为元朝江浙行省湖州,是全国首富。相传沈万三在百册山脚下的武垄河中捞到一个聚宝盘,盘中生出用不完的黄金、白银、粮食,最终被皇帝得知并收回。后来,沈万三在百册山顶打猎去世,坟墓由蚂蚁堆成,猎狗引其家人到山上才得以知晓。沈万三后人因避朱洪武追杀而大部分改姓潘。相传,沈万三被充军发配云南大理,不久后军营附近有一老乞丐病死,沈家人即买通官差用乞丐调包,命家人用上好棺木收殓老乞丐尸体并大肆张扬地运回江苏老家安葬。沈万三则带其余家人连夜逃离云南,进入广西,曾经在广西贺县(今贺州)居住,一年后经怀集、广宁至德庆。并在百册山东侧武垄镇内定居下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正是百册山自然生态风景迷人所在。
(三)
近年来,武垄镇围绕乡村治理、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查找自身短板,进行整改提升。镇里组织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采取“PPT+现场演讲”的方式,围绕村(社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亮点与成效进行同台比拼。
我们到武垄时,正是金秋时节,罗冲村高健种植场的130亩黄金百香果,藤蔓间挂满了密密麻麻的百香果,农户在藤蔓下来回穿梭,采摘果实,呈现出一幅秋日“丰”景。据了解,武垄镇百香果种植项目是2023年2月由乡村振兴驻镇帮扶工作队引进,累计投资约50万元。自今年8月上市以来,按中大果10-13元一斤的价格销售,年产值近300万元。香甜的“黄金果”为乡村振兴注入“甜蜜能量”。
在双象村,村党支部书记陈辉灵告诉我们,双象村因为村后面有两座小山,形似一对大象,得名。他一面介绍,一面带着我们参观村民种植的10亩佛手基地。佛手亩产在6000斤左右,食用每斤2——3元,观赏在4—8元之间。销往潮州及肇庆本地。他希望让武垄的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推动武垄农业向“精品、高效”方向发展,为提高农户增收注入新活力。
近年双象村通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家家户户建起小洋楼。村里的人民会堂以黄、蓝为主色调的崭新外墙格外引人注目。田里的禾苗茁壮成长,漫山遍野的肉桂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今年,双象村就有两名学子考上985名校。如今的双象村,庭院有花,村后有树,呈现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田园风光。201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和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4年入选广东省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
为探索武垄文商旅深度融合的醉美乡村之路,近年来武垄镇大力打造“山水入画来,全域皆美景”的美丽家园,努力实现诗意田园“处处皆画,步步是景”醉美武垄。依托山水田林路,体验乡野农趣;建设艳村体育公园、花海公路、双象村生态乡野、兰源品氧祈福路、观瀑赏石登山步道等特色节点,全面提升“绿”的内涵和“美”的品质。每年三月,武垄道路两旁盛开的宫粉紫荆花,在春风的吹拂下,竞相开放,点缀期间,摇曳生姿的宫粉紫荆与旁边的村庄、绿树,构成了“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半烟火一半诗意的田园美景。
妙漫多姿的武垄河,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河水,绿树成荫的河岸……形成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画卷。“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如今的武垄,一条条独具特色的紫荆花路、万紫千红路、风铃路、美丽木棉路,串联起典型村、古村落、美丽河道、美丽客厅、生态公园、雄鸡舞主题村、特色农业基地,沿着公路看美景,实现了文旅共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