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会市罗源镇认真贯彻落实省“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整合撂荒地,种植特色农产品,大力塑造农产品品牌,逐渐形成规模化农业集群。姹紫嫣红薯、剑花、人面果、百香果、竹稻米……各村明星产品名声逐渐响亮,构建起山区农业升级新生态。
今年,四会市罗源镇石寨村新建的百香果种植基地,目前已有收成。
特色种植奠定增收基础
采摘、剖切、烘干、装箱。连日来,四会市罗源镇红旗村剑花种植基地里,负责人彭细芸和工人们一起,忙着将新鲜剑花摘下烘干,装箱销往市场。红旗村剑花基地约20亩,剑花一年可采摘10余趟,虽然辛苦忙碌,但丰收的喜悦、增收的踏实始终荡漾在众人心头。
租金收入和务工收入是剑花基地为村民带来的直接收益。彭细芸说:“每亩地每年租金约1000元,基地还聘请村民打理剑花,每日人工120元。熟手工长期在基地干活,每年收入可有1万元。”
基地还辐射周边,带动全村种植剑花50亩,年产鲜花总量约5万斤,干花约15000斤,年产值约60万元。
除了剑花,姹紫嫣红薯是红旗村另一明星农产品。“2020年,红旗村委会试种姹紫嫣红薯40亩,市场反响不错,于是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红薯产业。”罗源镇红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南彬告诉记者,村委会将红薯种子发给村民种植,大力扶持农业规模化发展。
从零星种植到规模经营,红旗村带动辖区多个村种植红薯,并发展红薯干产业,红薯的附加值进一步提高,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良好条件。
如今,红旗村红薯种植面积共50亩,年产鲜薯约6.25万斤,红薯干约1.25万斤,年产值35万元。除去成本,每亩纯收益可有2500元至3000元。
人面果+百香果种植双轮驱动
通过村委会领办合作社,将零散撂荒地整合为连片产业基地,培育特色农产品,打造差异化农业品牌,同样的故事在罗源镇石寨村上演。
石寨村具有悠久的人面子树种植历史,村中百年树龄以上的人面子树有260多棵,最老的一棵人面子树已有550多年树龄。“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人面子树,约800户村民共种有人面子树约2500棵。”石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炳坚说起村中人面子树如数家珍,“这些树是绿美肇庆的‘财富’,它们的果实还让村民增收。”
据了解,石寨村年产人面果约19万斤,年产值约45万元,年加工人面果5万至6万斤,产品销往广州、佛山及本地市场。当地还开发人面酱、人面干产品,延长产业链,让人面果走向更多人的餐桌。
在深耕传统农产品产业的基础上,石寨村正在培育更多拳头农产品。今年3月,石寨村整合33亩土地,建设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轮作种植百香果、西瓜、木瓜、水稻。“百香果种植周期短,摘果时间长,采摘期为每年7月至11月,产量可观。”胡炳坚说,目前百香果已有收成,预计基地百香果年产量2万斤,可每年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的收入。
农业集群酝酿产业升级
红旗村的红薯种植基地、洞心村的中华竹稻米种植基地、罗源村的蔬菜种植基地、铁坑村的香水柠檬种植基地、石寨村的百香果种植基地……罗源镇规模化农业集群逐渐形成,新的农业产业发展和升级需求正在酝酿。
在罗源镇红旗村农产品配送中心里,记者见到姹紫嫣红薯、红薯干、竹稻米、竹稻酒、笋干、剑花干、黑糯米酒、百香果、人面果等各村农产品整齐有序地摆放在货架上。这个将于今年“丰收节”投入运营的配送中心,为各村农产品提供了集中、统一的展销平台,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凝聚着罗源镇各村大力发展农业的决心和信心。
在该配送中心旁边,还建有农产品生产加工车间,引入烘炉、蒸炉等现代化设施设备,建有两个冷藏库,助力红旗村红薯干从人工晾晒加工到机械化、规模化加工的转变,实现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带动更多村民种植红薯,增加收入。
而在石寨村,农文旅产业正在蓬勃发展。胡炳坚告诉记者,近年来,依托石寨村人面子古树群以及古树公园,该村整合房屋资源,招商引资,开发民宿。他说:“热心村民返乡建设沙美生态庄园,建设民宿,如今游客已可到庄园采摘瓜果。我们还计划扩大百香果种植规模,扩种约20亩,继续壮大集体经济。”
土地流转+产业联动蹚出新路子
罗源镇党委副书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许政生介绍,针对土地撂荒、土地细碎化的问题,罗源镇把服务农村土地流转作为党建工作的窗口,推动村委会优化整合闲置土地资源,将土地资源转化为优质资本。在此基础上,村委会将土地统一流转,发展农业产业,实现农民和集体双增收。
如肇庆市供销社与红旗村委会签约,以“1”个村委会为基础实施土地流转,合作开展“品种、种植、服务、烘干、收购、销售”6大环节统一的生产模式,与村集体、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村委会每年每亩获得固定收益和80元的分红,在有力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户可收取固定租金,并获得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罗源镇还立足资源禀赋,突出特色农业发展优势,成立专业合作社打造各村农产品品牌,促进村民致富增收。在农产品销售上,该镇各村通过经联社集中收购和统一销售农产品,打破村民零散销售、单打独斗的局面,有效减少村民滞销风险。此外,罗源镇5个村委会联合成立强村公司——四会市农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特色农产品销售,开展农业技术服务,提供农机服务,有力汇聚各村零散力量,推动各村农业产业抱团发展,构建起罗源镇农产品销售的供需链条,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
2024年,罗源镇全镇5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已达15万元,其中红旗村最高,为29.62万元。罗源镇表示,将进一步整合、盘活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潘粤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