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聊聊地产时代。你还在盼着房价暴涨,一夜暴富吗?别再做梦了,国家刚刚发布一份重磅文件,名字叫《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说白了,这份文件就是在告诉我们,靠房地产拉动城市的时代彻底结束了。这份文件相当于给中国城市发展换了一套操作系统。
过去40年,我们追求的是速度和规模,路要宽,楼要高,GDP要涨。至于人住得舒不舒服,幸不幸福,没那么重要。所以你会发现城市拼命向外扩张,出现了很多鬼城和睡城。很多人每天上下班通勤两三个小时,生活除了工作,就是赶路。城中村挤满打工的人,而豪宅区一平米卖到20万,这种模式已经走到头了。
为什么现在要变呢?
很简单,没人了也没地了。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7%,很难再大幅增长。出生人口下降,老龄化加剧,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大家也越来越明显感觉到城市越来越大,但幸福并没有越来越多。
所以国家明确提出城市要高质量发展。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们不拼速度了,我们拼质量。不盖那么多房子了,要把已有的城市变得更好。
什么样的城市叫高质量?文件里有一句关键话,“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这意味着我们不再学两种模式。不学西方,比如纽约,一边是摩天大楼、亿万富豪,一边是贫民窟、无家可归者;不学香港,李嘉诚那套囤地、炒楼花模式推高了房价,普通人一辈子买不起房。我们要走的是人民城市的路,城市的核心是人,不是房子,也不是GDP。
那具体会怎么变呢?
你以后会逐渐发现,你家门口可能会多一个社区食堂,老人吃饭更方便;孩子能就近入托,你不用每天跨半个城接送;早餐店、菜市场、便利店步行就能到,组成15分钟生活圈。超高层建筑会被限制,因为消防难、风险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会提升,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就看海。
这些看似小事儿,其实背后是一场价值转向。城市从生产优先转向生活优先,它存在的意义不再是拼命榨取你的劳动价值,而是让你生活得更舒服,更有尊严。
这对我们普通人意味着什么?如果你还想着投资买房暴富,醒醒吧,未来只有核心地段、品质好的房子才可能保值,远郊老破小大概率会持续阴跌。如果你抱怨城市生活成本高,压力大,未来政策可能会更友好。育儿补贴、幼儿园免费、消费品以旧换新,这些都是国家投资于人的信号。如果你觉得城市冷漠,没有归属感,完整的社区服务和生活圈,可能会让你重新找到“附近”的温度。
城市正在从钢筋水泥的森林,变成有人情味的家园。国家不再拼命投钱修路盖楼,而是开始把钱花在人身上。这不是衰退,而是回归常识。城市本来就该是让人活得更好的地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