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高彦均 通讯员 于超/文图 视频
2025年9月的第一周,郑州高新区冬青街学校的校园里,每一寸角落都浸着新生的朝气。周一的入学课程,以“国旗真美丽”拉开序幕——教室内,孩子们跟着老师逐句学唱歌曲,小手上举、腰背挺直,稚嫩的嗓音虽不整齐,却满是庄重;眼神里映着国旗的模样,悄然承接了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
同一时段的校园安全教育课上,老师用“不摸电源小怪兽”“陌生人给糖不吃”的小故事,把安全知识揉进童趣里。孩子们举着小手分享“我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从入学第一天起,就把“安全第一”的校园准则记在了心里。而每天下午的大课间,“立正”“一二一”的口令声准时响起,孩子们攥着衣角练习路队,从脚步散乱到慢慢对齐,成长的印记在每一步里悄然累积。
深耕:习惯里筑牢成长的每一块基石
当周一的“国旗国旗真美丽”的歌声还在耳畔萦绕,周二的“习惯养成课”已循着晨光而来。“礼仪小使者”课堂上,老师弯腰示范“请”“谢谢”的手势,孩子们两两结对模拟“借橡皮”的场景,一句句软糯的礼貌用语,让“尊重” 的治校理念落地成可触摸的行动;“卫生小天使”环节中,大家围着劳动工具柜,跟着老师学习“扫帚要立着放”“抹布要叠整齐”,小小的身影在整理中学会了责任。
周三的课堂上,“坐姿训练”成了最生动的画面。老师用“小树苗要站直”的比喻,手把手纠正孩子们的腰背,教大家握笔时“手指离笔尖一寸”,原本东倒西歪的小身板,渐渐挺得笔直;周四的“整理小书包”课更添乐趣,孩子们把课本按大小叠好,铅笔盒放进侧袋,拉上拉链时扬起的笑脸,藏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骄傲。每天的眼操时间,老师都会蹲在孩子身边,帮他们找准穴位,从动作生涩到渐渐熟练,“爱护眼睛”的习惯在旋律里慢慢养成。
绽放:展示中收获成长的第一份喜悦
周五的校园,成了新生们的“成长舞台”。没有打分与竞争,只有对“扎根生长”的肯定——“精神抖擞”的路队里,孩子们喊着班级口号,步伐整齐地走过操场;“有礼有序”的书本传接环节,大家双手递接、安静迅速,把“课堂约定”变成了自然的动作。
当“路队标兵班”“礼仪示范班”“默契伙伴班”的集体奖状送到班级时,孩子们欢呼着抱在一起。董颍超校长曾说“愿你们勇敢探索,找到更好的自己”,此刻,这份期待在孩子们的笑脸上有了最生动的回应。一周的入学课程,没有复杂的知识传授,却用“沁心”的引导,让孩子们在习惯、礼仪、安全里,稳稳扎下了校园生活的第一根根须。
书包里的课本还带着墨香路队的口号在风里轻轻荡小冬青们站成一排 ——向阳的方向就是成长的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