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股市最残酷的地方,不在于亏钱,而在于——你以为自己懂规则。
结果呢?三天暴跌,6%的惨烈跌幅,直接把所谓的“价值投资信仰”踩在地上摩擦。
问题来了:难道我们一直坚持的那套价值逻辑,真的错了吗?
还是说,这套逻辑本来就不属于我们?
三天暴跌击穿投资者信心?
先把时间线拉回到9月初。“开门红”的那一刻,多少人兴奋地拍着桌子喊:牛市来了!
微信群里,动不动就是“加仓干”、“满仓梭哈”,气氛比世界杯还热烈。
结果呢?才三天,4月7日迎来最惨的一天沪指跌超1%,创业板跌超4%,科创50直接脸着地——跌超6%。
股民群里原本满屏的“冲啊”,迅速切换成了“兄弟们,活下去最重要”。
三天时间,信心崩得比股价还快。
原本的口号是“财富自由”,现在的目标很现实——“回本就好”。
那问题来了:外部环境并没有变坏啊。美联储刚刚进入降息周期,这是对A股的利好。
内部政策更不可能希望牛市戛然而止,任务还没完成呢。
按逻辑推演,市场不该这么惨。
可逻辑归逻辑,现实归现实。
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事实:牛市里最常见的,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暴跌。
没错,暴跌往往才是牛市的伴生物。
想想看,8月以来行情已经疯到什么程度?
资金抱团,估值飙升,简直像踩着油门往前冲。
这时候来一脚急刹车,倒也合理。
只是,急刹车的代价,是很多人直接被甩出车外。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那个古老又经典的概念:价值投资。
它几乎是所有股民的精神支柱。
“便宜了就买,贵了就卖,总会回归价值。”
是不是很合理?是不是很科学?
问题是,这三天的暴跌,给了价值投资信徒一记响亮的耳光。
回归价值?不见踪影。
等来的只有账户余额一点点缩水。
那么,错的是价值投资吗?
答案有点残酷:价值投资没错,但它跟你可能没关系。
价值投资真能救股民?
想象一下,你是个大老板。
你看中一家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花几亿甚至几十亿把它买下来。
这时候,你确实能从公司的利润里分一大杯羹。
估值逻辑,对你成立。
但你只是二级市场的一个小股民。
你买的股票,真能分享到多少利润?
答案写在《公司法》里:
先弥补亏损;
再提取各种公积金;
然后支付优先股股息;
最后才轮到普通股股息。
看到问题了吗?
分红排在最后,操作空间还特别大。
换句话说,公司赚不赚钱,跟你能不能分到钱——不一定挂钩。
所以你认真计算的“真实价值”,可能就是一场自我安慰。
现实比逻辑更扎心。
很多价值投资者,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只要耐心,价格终会回归价值。”
可在二级市场,这个“回归”往往就是个陷阱。
价格确实会回归,但在你等到那一天之前,你的资金早已被消磨殆尽。
于是,原本的“长期投资者”,慢慢演变成了“长期套牢者”。
听起来刺耳,但这就是残酷真相:你以为自己在做价值投资,其实只是给市场交学费。
那么,二级市场的股票真就是个刮刮乐吗?
股票的价值依然存在,只是跟教科书上的解释不一样。
在一级市场,股票的价值取决于公司的盈利能力。
在二级市场,股票的价值更多取决于——交易对手的情绪与资金流动。
换句话说,你赚到的钱,往往来自别人的亏损。
这不是冷笑话,这是赤裸裸的规则。
所以股市更像一场零和游戏。
在这个游戏里,新手未必比老玩家差,因为运气和人性才是主角。
二级市场真相太讽刺!
回到三天暴跌的故事。
有人看到的是恐慌,有人看到的是机会。
站在不同的逻辑出发点,结论完全不一样。
如果你依旧抱着“价值投资”的信仰,你可能会继续等,继续套,直到再也没有力气喊口号。
如果你换个角度,把股市看作是情绪和博弈的场所,你或许能明白:大跌的意义,不是价值被摧毁,而是筹码在洗牌。
这时候就要说一句残酷又实在的话:在二级市场,投资是一种相对游戏,不是绝对真理。
没有什么价值一定会回归,只有资金在决定方向。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新手有时比老股民表现更好。
新手没包袱,不会死守教条。
老股民却常常被“经验”困住,看似逻辑完美,却在现实中不断翻车。
三天暴跌撕开的,不仅是市场的面纱,更是很多人心里的幻觉。
价值投资,不是万能钥匙。
它属于大股东,属于一级市场。
对你我而言,可能更多是精神鸦片。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价值有没有”,而在于“你能不能承受等待”。
如果承受不了,所谓的价值,就只是一张漂亮的画。
最后,留一个问题给你:你在股市里,到底是想做一个等待价值回归的“信徒”?
还是愿意承认,这就是一个零和博弈的竞技场?
当你搞清楚这一点,三天的暴跌,就不再只是恐慌。
它可能是机会,也可能是提醒。
提醒你:别把二级市场,当成一级市场。
市场没有义务兑现你的信仰。你以为的“价值”,在别人眼里,可能只是“筹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