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已经涨到3800点,是否还有机会?
哪些行业接下来的机会更大?
港股下半年明显缺席炒作,是否存在补涨可能?
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摩根士丹利刚好在9月1日的策略会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廖先生在此分享给大家。
以下内容来自9月1日大摩(摩根士丹利)宏观策略谈
对近期传的沸沸扬扬的“居民存款搬家到股市”怎么看?
摩根士丹利认为,确实有部分存款搬家到股市,但是小荷才露尖角,搬迁仍处于早期,节奏是非常温和的。
在过去几年,累计的定期存款可能是几万亿,比如说5万亿左右的规模。但是从 7 月份大摩提示流动性征兆以来,真正的居民存款季节性的少增的量也就是 3, 000 多亿,那么相对来讲5万亿甚至更大的累积的超额定存,从搬迁的角度可能也就搬了 3, 000 多亿。搬的慢其实是个好事,有助于自上到下,根据过往的经验把握好节奏。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
近期大家都在传牛市来了,怎么看?
当前市场上存在一些喧嚣的声音,比如喊话几千点的股市,甚至把居民存款搬家到股市视为是一盘大棋,认为这个有助于中国形成一个大牛市,解决中国积存的很多问题。大摩认为,针对这些大家还是要谨慎理性的对待,每一轮都会有类似的声音,但这些喧嚣的话术之后,最终市场是要靠经济和企业的基本面的检验和支撑的。
近期A股涨的好,是因为流动性宽松驱动力市场走强,所谓的“水牛”。但对后市的可持续性,需要看接下来从刺激政策到改革政策,包括接下来十五规划纲要对于反内卷、促进内需、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夯实的进一步的表述。这些改革和基本面才更有助于A股持续上涨。
A股在3800点,还有没有上涨的可能?
大摩在今年6月份,提出了A股的机会更大于港股的观点,从9月初来看,这个观点确实被印证了。
A股的情绪是不是到顶点了?大摩认为此时下这个结论为时尚早,对A股的后市,大摩认为谨慎偏乐观。
第一点,两融余额/A股流通总市值,这个数字在 2015 年夏天股灾之后,一直是非常有效的控制在 5% 的水平线之下。目前这个数值基本变化不大,所以杠杆方面的风险还是可控的。
第二点,股权质押的比例,在过去很的几年之间,它一直是稳定的向下的趋势。就是说大股东并没有出现因为股价上涨而进行大量的股权质押,变相的去获取现金的行为。
第三点,小额成交单,这个数据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散户进场的一个代理指标。2024 年 10 月份后,接近 130 亿人民币的小单流入。在 今年7 月份和 8 月份这两个月,目前差不多 65 亿人民币的小单流入,所以就是说这两个月加起来,它总体的这个金额还不够去年 24 年 10 月份的一半。
所以大摩觉得,无论从各种角度来看,市场并没有过热,整体风险可控。
大摩表示,过去几年,A股有几次小牛市,最终没成为大牛是有原因的
大摩认为,后市的发展更多的是基于基本面。大摩前几周多次强调,A股过去几年有好几次试图走出牛市的形态,但全都失败了。最终原因是政策没有跟上,或者是基本面没有跟上。
比方说 2023 年年初的那一次疫情后,经济重启是基本面没有跟上,二季度开始经济迅速的下滑和衰退。
还有24 年 9 月份、 10 月份那一次,其实是政策的预期打得太高,但是后续没有符合预期的具体进展。
所以这一次,我们就要高度关注上市公司的整体基本面,它接下来是一个什么样的走势,以及自上而下的政策,对经济发展,尤其对企业基本面可能造成影响的这方面的政策的变化,它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指引?
那我们看到二季度,二季度的整体业绩应该说是还可以,但并非令人惊喜。
为什么这么讲?
明晟中国指数的成分股已经是连续三个季度的,符合市场预期。大家都已经预测到了这个业绩,并且最终业绩是符合市场预期的,所以没有惊喜。
所以就看接下来的政策,能否让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更加漂亮。
接下来港股怎么看?
大摩在 6 月份强调,把投资重点从港股转向A股。进入 9 月份后,大摩觉得港股总体的生态可能会有一些改观。
这个改观是基于什么样的判断?
是因为从 6 月份到 9 月份,港股非常火爆的新消费有很大的卖出压力,然后也有一些其他的,包括当时的中美的贸易争端,然后包括海外及市场的不确定性等等,这些不一而足。
那目前大摩觉得,港股二季度的业绩,比a股总体要更好。那我们也看到,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因为最近的价格战,有的业绩是大幅低于预期的(美团)。但是有的企业,在人工智能方面其实交出了一份很亮眼的成绩单(阿里)。
在这种情况下,大摩觉得应该要分化配置,就是说以主题,以结构性主题投资为牵引的这样的一个市场行情。
大摩一直强调,今年到现在为止,虽然恒生指数本身涨了很多,但它不是一个普适性的牛市,而是由一些主题非常鲜明的投资风格带动整个市场上涨。
所以大摩觉得,接下来港股结构分化的市场行情,还是有可能去进一步代表整个市场的趋势。
还有我们就是要比较关注美联储,因为前段时间美联储会议,释放了短期比较鸽派的信号。如果在 9 月份,能够启动降息周期,也包括大摩其实也是在之前上周就认为美国 9 月份已经会开始降息,这个降息周期真正打开之后,大摩觉得对港股是会有支撑的。
所以我们可以拭目以待,港股接下来的走势会不会更加稳定,然后重新挑选一些核心方向,这个是我们现在对市场的判断。
接下来哪些行业机会更大?
大摩看好的板块有两个,一个是大金融(银行券商),第二是AI算力
先说大金融逻辑:
1.在风险方面,金融风险这两年是大幅的收敛的。金融风险的高点其实尤其是从占比来看,是在 2017 年左右,也就是金融清理大幕开启的第二年。
那么为什么2016 年会要求开启这个金融去杠杆呢?大家可能会有很多的记忆犹新的词。比如当时影子银行盛行,杠杆上的也很快,各种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层出不穷。那么带来的问题就是不但没有支持太多的实体经济,还造成了影子银行 p2 p,还有这个地产泡沫等等的风险,就需要八九年甚至 10 年时间来慢慢解决。
在 2017 年的时候,当时大摩估算,大家至少认为的高风险的金融资产有 60 多万亿,占到当时金融总资产的 30% 左右。
基本上到 2025 年,就也是今年,现在的高风险的金融资产,大摩测算大约在 21 万亿左右,占到金整体金融高风险资产的5%。
在 2022 年到 24 年,金融业进入了一个基本上没有什么增长的区域,这个大家也会把这个金融的盈利跟日本比,进入了一个低利率,第一个没有增长的一个区域,而且大家认为风险还是很高,也就是估值进入了一个冰点。那我们看到去年以来,大家逐步意识到风险得到了收敛,然后盈利逐渐的在改善,我们看到二季度金融行业的盈利也是明显的一个改善的一个趋势,尤其是大行的这个收入增长回到了 4% ~ 5% 的一个这个区间,尤其是手续费息差,手续费有明显的一个反弹,息差也有趋稳的趋势。
那么再往前看,我们认为整体的这个金融的行业的收入在反内卷的情况下,利率相对比较稳定,手续费的这个费率也不再下降,资本市场回暖的一个大趋势下,会逐渐回到一个这个中单位数的一个增长,也就是稳定在 5 ~ 6,跟这个 GDP 可能名义 GDP 逐渐的差不多,或者跟整个的融资的一个总量的增长差不多的一个区间。
那么在这个结构下,大摩认为会有很多行业的增速会回到一个双位数,包括一些股份制的银行,包括一些城商行,包括保险,大摩觉得他们的盈利都会回到一个双位数的增长。
如果再过三四年,经济彻底好转,有一个50到70基点 的贷款利率的反弹,或者这个债券利率的反弹,我们觉得对金融行业是非常好的一个趋势。
这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毕竟现在的业绩会上,大家也都听到各个银行说风险定价偏低。我们看到这两年的政策,也是逐渐恢复银行市场化定价的功能。包括市场化配置贷款的功能减点,减少窗口指导。如果这个能实现,大摩觉得整个金融体系能够回到整体的双位数增长,可持续两三年。
再说大摩看好AI算力的逻辑:
先说AI算力的三个现实:
第一个就是AI算力的需求以短期来讲是非常强,这里需要区分英伟达链和国产链。
第二个,如果大家去华强北走一遭的话,会发现一些小型AI厂商,是不需要接受窗口指导的,还是会倾向使用英伟达芯片。
第三个,很多中国的AI 公司,尤其在训练的部分,在符合国家的保密法的前提之下,有一部分可以在海外训练嘛
最后讲一下国产链还有什么样的瓶颈在?以 SMIC (中芯国际)来讲的话,现在是国内最重要的芯片提供商。它短期要把产能扩张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有一些设备的缺口,尤其是所有的检测设备。那这样子的话,良率会比较低一点,所以整体来讲的话,其实国产的芯片还是仍有一些供应不足的问题,至少未来半年跟一年,我们觉得这个供问题还是会持续的。
关注我,为您解析更多机构投资动向,与君共同见证中国资本市场的壮阔奋进时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