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离休干部肖峰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7月8日14时30分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去世,享年93岁。
肖峰先生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美协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是党的十三大代表。1983年至1996年担任中国美术学院第十任院长,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他革故鼎新,克勤克俭,勇于开拓,极大地推进了学院的发展,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的逝世是中国艺术界和中国美术学院的重大损失!
9月3日下午,中国美术学院师生、肖峰艺术馆代表及肖峰先生亲属、挚友、弟子等怀着沉痛的心情,举行“时代之子——肖峰先生追思会”。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钱晓芳,中国美术学院书记金一斌,院长余旭红、副院长沈浩,中国美术学院原党委书记毛雪非,学校老领导孟云生、宋建明、胡钟华、王赞、杭间、刘正、方培新,艺术家代表张自薿、张定钊、白仁海、邱瑞敏、骆献跃、章仁缘、焦小健、章晓明、孙景刚、井士剑、何红舟、常青,家属及友好人士傅通先、顾宏、奚天鹰、郭培建、王伟民、姚远东方、林晨曦、渠晨明、陈丽清、李燕、方正,肖峰艺术馆代表潘沧桑、吕卓静、陈开,以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教学单位负责人、师生代表等出席追思会。
![]()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
许江深情缅怀了肖峰、宋韧两位老师的艺术人生、艺术成就与艺术特色。他谈到,肖峰、宋韧这对同志同心的革命夫妻最终在天堂重聚。在他们相继辞世之际,落成仅三个月的肖峰艺术馆已成为西湖人文新地标,二位老师将毕生500余件重要作品无偿捐赠,永久陈列,激励后人凝聚艺心,佳作常伴。
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第十任院长,肖峰是学校“扎根大地的现实主义艺术教育脉络”中的重要开拓者。自1983年上任以来,他以开阔的视野和坚定的改革意志,引领美院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焕发全新气象。其首要贡献在于:提出美院发展宏图,将学校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不仅延续老国立艺术院和国立艺专的文脉,更以“国字号”担当显著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与使命责任,奠定全国艺术教育旗帜的地位。
许江表示,在肖峰的领导下,美院实现多方面的突破:教学上注重基础训练与下乡体验,人才引进中大胆破格招募优秀青年艺术家,国际交流方面于巴黎国际艺术城设立工作室,引进万曼壁挂研究所、赵无极讲习班等,形成全院上下的中国精神与全球视野的的融合热潮,推动“八五新潮”的涌现。他前瞻性购地滨江,为日后南山、象山校区扩展奠定基础,并创办出版社与《美术报》,积极推进学科布局创新,打造世纪之交美院教学的新格局。肖院长以中国美术学院的旗帜为新,以时代担当为基,以创新思考为纲,为美院新世纪的发展奠定格局和基础,为今天的中国艺术教育和中国美术学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国美发展的时代先驱和缔造者。
肖老师和宋老师都是充满激情的诗者,也是卓越的艺术家,他们拥有多个突出的特点:两人性格互补,却共同怀抱艺术激情与赤子之心。肖峰讲话热情澎湃,极富感染力;宋老师则持重刚毅,不仅在艰难岁月中坚定支持肖峰,更为学校决策提供重要帮助。他们砥砺前行,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画作,其中许多都与其革命经历和记忆有关,存持着从革命烽火中熏陶而来的文化视野和艺术情怀。他们慈怀善意、乐于助人,对待生活总有一种特殊的炙热与感动人心的乐观和宽容,蕴含着一种诗者和老八路的温文和侠义。
许江提到,肖峰艺术馆墙上的四句话“携手同志同心,打造国美国标,创作人民艺术,奉献绘画人生”正是二人一生的真实写照。他引用在莫朴先生画展中的致辞,向肖峰老师、宋韧老师致敬:“这些先师的人生如此艰难,却又如此辉煌;如此荆棘丛生,又如此倾心向阳。他们的生命,本身就是历史给予我们最珍贵的馈赠。”
![]()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
金一斌指出,肖峰院长是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美术的重要建构者,也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杰出领导者,更是新中国艺术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他以开拓者的胆识、出色的组织和领导才能为学校改革发展殚精竭虑。第一,肖峰院长办学治校的核心思想是使命引领与人民情怀。一是国字号艺术学院的使命意识,二是人民艺术的根本立场,三是兼容并蓄的学术传统。第二,肖峰院长办学治校的实践思路是开放创新与战略布局。一是学科建设的创新拓展,二是人才兴校的视野与魄力,三是国际交流的深度推进。第三,肖峰院长办学治校的思维特征是辩证统一与系统思维。一是坚守与开放的辩证统一,二是宏观与微观的系统协同,三是激情与理想融合共生。
金一斌表示,肖峰院长的领导智慧对如今学校建设“世界一流美术学院”仍有重要启示:一是坚持使命驱动,强化美院担当。要传承和弘扬肖峰院长所肩负的使命精神,勇担中国艺术的先锋之旅,夯实美术表达的核心现场。二是坚守人民中心,深化美育实践。引导师生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艺术服务社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三是推进学科交叉,构筑发展新高地。要继承肖峰院长努力探索的创新精神,面对AI时代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要做好“教科文一体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四是深化国际化战略,提升全球影响力。以开放的胸襟与视野,积极参与全球艺术教育治理、艺术格局的塑造,提升学院的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五是弘扬学术民主,激发创新活力。以包容自由多元的学术生态,鼓励学术争鸣,保护艺术探索,为各种不同艺术观念和创作实践提供发展空间。
金一斌提到,最好的缅怀是传承,最好的纪念是发展。肖峰院长留下了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办学遗产,我们要以弘扬的姿态,加快建设成为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研究和教学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国美人的智慧和力量。
![]()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余旭红
余旭红在主持中谈到,今天上午大家共同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肖峰先生正是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红色艺术家,在这个特殊日子,大家共同追思肖峰先生的艺术成就和事业功绩,激励当下的创作、教学、工作,很有意义!2024年,肖峰先生荣膺“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是对其一生艺术探索与卓越贡献的礼赞,先生的音容笑貌和杰出贡献,将被永远铭记。
余旭红回忆,今年春节前夕同许江院长前往医院看望肖宋二老。肖院长虽抱恙在身,但精神矍铄,仍心系学院发展,对国美年轻一代给予厚望,并关切筹建20年的肖峰艺术馆开馆事宜。“我的画是为人民画的,应归于国家。”肖峰先生朴素而崇高的心愿,终在这湖山之间得以安放。肖峰艺术馆承载着最纯粹的奉献——他与夫人宋韧先生将一生呕心沥血创作的503件珍贵作品悉数无偿捐赠给国家。
1983年至1996年,肖峰先生担任中国美术学院第十任院长。他曾说:“个人的创作是幅小型图画,而学校的发展和改革则是一件巨幅作品。”从林风眠先生的“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东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到滕固先生的“博约弘毅”,到潘天寿先生的“传统出新”,到莫朴先生的“推陈出新”,到肖峰先生的“改革创新”,国美的学术理念一脉相承、薪火相传。
余旭红认为,肖峰院长秉承林风眠先生所倡导的“培养专门艺术人才、倡导艺术运动、促进社会美育”办学宗旨,确立了“立足需求谋改革,面向国际求发展”的国美发展思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他高瞻远瞩,强化顶层设计;锐意创新,立足时代需求;开放包容,鼓励多元实验;审时度势,布局未来发展;放眼全球,开拓国际交流。正如许江院长所说:“国美后来所有的发展中,处处都有肖院长的布局,都有他创新性战略的安排和思考。”
肖峰先生的一生,是为艺术教育事业不懈奋斗、为培养艺术人才殚精竭虑、为推动中国艺术发展鞠躬尽瘁的一生。希望青年学生们通过前辈的追忆,对他的艺术人生有更深刻的感受与认识,相信年轻一代必能继承和发扬这份跨越时空的艺术力量。
![]()
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白仁海
白仁海回忆了肖峰、宋韧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和教诲的经历。他表示,两位老师对学生有一种特殊的责任和感情,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得到他们热情的指点和开导。两位老师经过战争的洗礼,在革命的历程中始终坚守“艺术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坚持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出一批有影响力和真情实感的军事题材的历史画作,这对我们的创作产生了直接影响。
白仁海谈到,肖峰老师在担任中国美院院长期间,以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前瞻性的教育理念,推动美院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学校百废待兴之际,他大胆开拓发展思路,通过设置新学科、新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广泛引进人才,通过举办研究生预备班,招纳社会出色人才,同时引进参军的学生来充实美院的教学力量。肖院长始终秉承蔡元培、林风眠先生的会通中西、兼容并蓄的办学理念,鼓励艺术探索、锐意进取,活跃学术风气,加快学校发展。肖峰院长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艺术成就和高尚品质,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了不起的艺术丰碑,他的艺术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
《浙江日报》社原副总编、《美术报》首任总编傅通先
傅通先谈到,1993年,在肖峰院长的极力推动和支持下,浙江日报和中国美院联合创办《美术报》,肖峰院长兼任社长,自己兼任总编。肖峰老师卸任浙江省科普艺术协会理事长后,自己承蒙肖老师信任,接过担子。数十年交往、共事,趣意相投,合作愉快。肖峰老师的高尚品格与热忱支持体现在多方面,他十分关心《美术报》的建设,知人善任,重视艺术交流,在繁忙的工作中都挤出时间到场画展、艺术展览,并在经费建设中始终出策出力,给于支持。肖老师为人热情真诚、思路清晰、慷慨无私,精神风范令人铭记。
![]()
上海油画雕塑院原院长、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邱瑞敏
邱瑞敏回忆到,1973-1982年,肖峰老师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的十年,是其艺术生涯的黄金期。肖老师曾坦言这是“一生最幸福、创作最旺盛的十年”,《战斗在罗霄山上》《收复失地》等代表作都是创作在这个十年。作为亲历战火的艺术家,他擅长以严谨造型与历史质感驾驭重大题材,如《收复失地》中,通过军旅经验精准营造战场氛围,人物塑造极具说服力。即便寒冬创作条件简陋,他仍带头脱大衣坚持创作,带动团队形成“白天创作、下午写生练基本功”的专注氛围。作为油雕院创作室副主任,他主导创作规划,注重人才培育,推动年轻画家参与重大题材创作,以“敞开材料仓库”的信任机制激发创作活力。肖峰老师塑造的“大家庭”式团队文化极具凝聚力,宋韧夫妇带头早到画室创作的热情更成为团队标杆,使油雕院成为当时上海艺术创作的核心阵地,为中国主题性油画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
![]()
中国美术学院原党委书记毛雪非
毛雪非表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历史时刻,共同缅怀肖峰院长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肖峰院长在任13年间,以远见和魄力推动美院跨越式发展:大力引进师资、完善教学体系、深化国际交流,带领学校从单一美术专科院校转型为发展成为门科齐全、特色鲜明的综合性艺术院校。他平易近人、待人真诚,以人格魅力激发师生奋斗热情。此外,他高度重视学校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传承,积极推动夏朋奖学金(后发展为基金会)工作,弘扬烈士追求真理、勇于抗争的精神,并通过编印资料、排演话剧等形式扩大影响力。
肖峰院长用一生践行艺术教育者的使命,其热爱教育、尊重传统、关怀师生的精神深植于美院历史脉络中。毛雪非呼吁师生继承肖峰院长的初心,将美院的红色基因与艺术薪火代代相传。
![]()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中国美术学院原党委书记钱晓芳
钱晓芳表示,回顾肖峰院长光辉的一生、革命的一生,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他的优良传统,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肖峰老师为人为艺和对学校作出的巨大贡献,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对肖老师充满着一种崇敬之情、感恩之情。第一,肖峰老师对党和党的事业的赤诚奉献。他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注重对青年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和引领,愿意为年轻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以亲身经历来教育引领年轻一代。第二,肖峰老师对学校发展的敢为人先。他为学校更名,为学校赋予了更多的责任担当,也为学校的发展提升了信心和士气。他开拓滨江地块,为南山校区的重建、象山校区经费的周转奠基。他一心致力于学校教学改革,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三,肖峰老师对艺术创作的真情投入。他的创作是对革命事业的真情,是对国家领袖人物和革命人士的真情,正是这份真情让其作品有很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引起很多观众的共鸣。肖峰老师始终充满着激情,让人感受到强大的亲和力,他做人做事、为人为艺会永远留在国美人的心中。
![]()
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孟云生
孟云生回顾了与肖峰先生的交往,深受其人格与事业信念的影响。他谈到,肖峰是一位忠诚革命美术事业的美术家,自幼经历革命岁月,父亲在抗战中牺牲,他随后加入新四军,并于新安旅行团接受初步美术训练;后进入国立艺专学习,赴苏留学归来后成为美术教育家与革命题材画家,创作如《辞江南》《站在罗霄山》《拂晓》等重要作品,终生秉持现实主义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担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期间,肖峰推动多项重大改革: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并通过进京展打响声誉;扩充专业设置,新增美术教育、环境艺术等系科;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吸纳全国美展获奖者及中年骨干教师;积极推进国际交流,设立海外工作室;以远见购置土地,为日后学校发展扩展奠定基础;创办校办企业、出版社与《美术报》,为学校开拓经费来源。
孟云生表示,为纪念肖峰先生,中国美术学院与其学生共同推动建成肖峰艺术馆。该馆自开放以来参观人数已超8万,始终坚守肖峰宋韧艺术思想研究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为建设杭州公共美术教育新文化标地作贡献。
![]()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宋建明
肖峰老师“特殊的意识、心胸、格局、能力”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推动设计学科系统性发展。面对市场经济浪潮,肖老师打破校内“国油版雕工”的学科壁垒,敏锐提出发展设计学科。他通过“引进来”“派出去”“拓平台”三大举措,突破原有工艺系的局限,成立设计学部,为后续设计系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系统性基础,使设计学科在全国形成影响力。二是构建国际化艺术交流平台。肖老师坚持“国美必须代表国家、具备国际视野”,与万曼先生合作建立国立国际艺术城首个中国美院实验室,并推动一年四次轮换机制。为拓展资源,他甚至亲自协调经费,通过分期付款谈判争取到巴黎艺术城3个画室,开创了国美国际化交流的先河,彰显了美院的一流地位。三是促成重要艺术捐赠落地。面对引进吕霞光的捐赠作品遇到的选择复杂、归属地争议及收藏条件不足等难题,肖老师创造性提出将捐赠作品交由浙江美术馆保存,最终促成这一“千难万难”的捐赠落地,为学校积累了宝贵艺术资源。肖老师的贡献并非抽象概念,而是通过具体决策与行动,深刻影响了中国美院的学科建设、国际视野与资源积累,成为“国美人精神”的生动体现。
![]()
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杭间
杭间指出,肖峰自1983年出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以来,以开阔的视野和卓越的判断力推动多项重大举措,如1986年创立万曼壁挂艺术工作室、1985年举办赵无极绘画讲习班,并积极筹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至今仍是全国唯一拥有出版社的独立艺术学院。这些举措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更被载入艺术史册。他强调,肖院长秉持蔡元培“兼容并蓄”的教育理念,在“八五新潮”时期支持多元艺术探索,使浙江美院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作为留苏艺术家,肖峰在油画民族化与中国化的实践中成就显著,其《在罗霄山上》《耀邦同志》等作品,从内容到思想层面深化了油画的中国表达。杭间认为,肖峰院长以杰出的领导力、睿智的教育理念和深厚的艺术实践,为中国美术事业留下不可磨灭的贡献。
![]()
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王赞
王赞作为肖峰院长的同乡,代表家乡人民向肖院长致以崇高敬意,并邀请大家参观肖峰在扬州的美术馆。王赞谈到,1983年他考入美术学院时,正值肖峰担任院长。他特别回忆起当年学校“火烧楼”事件后,青年教师住房困难,肖院长坚持以“雪中送炭”的原则优先为在外租房的年轻教师安排住房,这一举措令他们终生感念。
王赞提出三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一是肖峰留苏期间的作品,融合了俄罗斯巡回画派的现实主义传统,为中国油画教学体系奠定重要学术基础;二是肖峰主题性创作与其在新四军的革命经历密切相关,尤其是以苏北新四军抗日根据地和长江生活为背景的作品如《拂晓》,将革命创作与生活经历表达相结合;三是肖峰在院长任期内对学科建设、油画专业发展及教学体系建构的重大贡献。应系统总结其学术思想,开展专项整理与研究,以更好地继承其教学理念与观念。
![]()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骆献跃
骆献跃回顾了肖峰先生对浙江省美术事业的卓越贡献。他表示,肖峰先生勇于开拓、积极进取,推动浙江美术在人才培养、精品创作与组织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肖峰先生强调艺术应扎根生活,倡导画家深入民间与自然,在其统筹下,浙江11个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美术流派,如台州版画、舟山海风画派等,均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此外,肖峰还积极推动美术组织架构的完善,创办《美术报》、发起西湖国际美术节,并长期致力于美术馆建设,最终促成浙江美术馆于2009年建成。即便在健康不佳的情况下,他仍坚持参与美协重大活动,其敬业精神与责任感深深感动了浙江美术界。骆献跃表示,肖峰的离世令全省美术工作者深感痛惜,他将永远活在浙江美术家的心中。
![]()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教授章仁缘
章仁缘以个人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在肖峰院长的领导和策划下招收预备研究生的大胆举措。他回忆,肖峰先生的教学是以创作带动教学,在创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所取得的创作成绩,与肖峰先生的教育、培养与辛劳是分不开的。肖峰先生是坚强的革命战士,又是杰出的画家和艺术教育家,作为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等多重身份,他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方向。肖峰先生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美术教育体系建构,他设立了环艺、工业设计等新型专业,为引入当代艺术语言,邀请赵无极回国讲学,创办万曼壁挂工作室,将学校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为吸引人才不惜破格招收预备研究生等等,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事业中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肖峰先生、宋韧先生千古!
![]()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教授焦小健
焦小健回忆了自己在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就读本科,于1985年研究生师从时任院长肖峰先生的历历往事。他谈到,相较于本科阶段,进入研究生阶段后,美院迎来前所未有的开放氛围,赵无极画展与进修班的举办、外派研修机会的出现,都标志着艺术创作进入新的时期,也为“八五新潮”在艺术史中的重要发声奠定了基础。肖峰与宋韧两位老师虽出身留苏体系,却从不强求学生追随其风格,反而鼓励大胆探索与个性表达。在此期间,焦小健得以自由地创作表达,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展览并获奖,课堂习作亦被推介至国际艺术杂志。
焦小健谈到,肖峰院长给予学生的不仅是技术指导,更是给予独立的人格,给予空间、自由与担当,这种教育理念亦深刻影响了他自身的艺术创作与教学生涯。肖老师对他支持的眼光也恰如这跨越时光的师生情谊与艺术传承,不断延续。
![]()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教授张自薿
张自薿谈到,肖峰院长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勇于担当、以身作则,在学院开疆拓土、推进系科改革、开拓国际交流等方面均开全国美院先河,功绩卓著。她特别提及两个体现肖峰院长魄力的实例:一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肖峰院长力排众议,动用紧缺外汇为图书馆购入大批欧洲画册,极大满足了师生对外部艺术世界的渴望,此举在当时引起轰动;二是顶住巨大压力,成功推动学院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坚守了国立艺专文脉(期间还发生校名铜字被盗的趣闻)。肖院长在关键决策上的勇气和坚持令人敬佩。
![]()
老校友、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定钊
张定钊作为肖老师在现场年龄最长的学生,深情回忆了恩师。他谈到,肖老师对学校的巨大贡献和丰功伟绩有目共睹。他也分享了与肖老师相处时的诸多趣闻轶事。生活中,他风趣可爱,总是会不动声色地抢着买单。他不拘小节,但大事极其认真。工作上,他更是极具智慧,总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突破当时全国美院共有的招生瓶颈,灵活引进全国最优秀的青年美术人才。
![]()
西湖博物馆总馆长、肖峰艺术馆馆长潘沧桑
潘沧桑以三重身份表达了对肖峰院长的哀思。首先是以晚辈的身份向革命先辈致敬,肖院长是一位信仰坚定的革命者,是一位以画笔为武器的共产主义战士。二是以文物工作者的身份追思。上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西湖进入了综合保护的历史时期,肖院长为西湖的公共艺术空间出谋划策,参与了林风眠故居的复建、助力夏朋墓地认定为杭州市级文保单位。21世纪初,杭州市政府曾打算在北山街恢复建立赵无极纪念馆,肖院长也积极为此奔走牵线。三是以肖峰艺术馆馆长的身份怀念。肖峰艺术馆历经了20年的筹建,终于在今年于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地区落成,这也是两位先生留给湖山的历史馈赠。肖峰先生与宋韧女士伉俪情深,德艺双馨,肖峰艺术馆凝结了两位前辈一生的艺术结晶,为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的内涵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潘天寿纪念馆馆长陈永怡
陈永怡表示,肖峰老师斯人已逝,但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想将永远闪耀在中国现代美术史的璀璨星空。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对我校美术史论学科的建设具有奠基之功;对学院精神有塑造继承和弘扬之功;肖峰老师作为美术教育家、艺术家、艺术管理者的身份研究才刚刚掀开篇章,研究工作可以从三个方面持续进行关注:一是结合校史,进一步总结和提炼肖老师的治校策略,“顺应时势,宽容多元”的治校方针,与他宽容待人、不拘小节的处世之道一脉相承;二是结合中国革命史,进一步研究肖峰、宋韧两位先生艺术与人生的关系。最能激起他们创作欲望的是哺育他们成长的革命根据地人民和那些为新中国而战斗的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他们不仅是剧中人,更是剧作者;三是结合今天所探讨的中国式现代化中文化发展的道路命题,进一步研究其在艺术的人民性和艺术的民族性上的深刻实践。最好的纪念就是做好研究工作,让两位老师的精神遗产永续传承。
![]()
青年教师、博士生代表吉鑫源
吉鑫源回忆了在“时代之子——肖峰、宋韧艺术展”开幕式现场见到肖峰先生的情景。肖峰美术馆墙上镌刻的“艺术来自于人民,为了人民。生活和传统是艺术成长的土壤和空气。”正是肖先生毕生奉行的创作信条。肖峰院长的艺术创作,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又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与个人风格。他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用艺术诠释了一个时代的理想与追求。肖峰先生虽已远去,但他为中国艺术教育和中国美院做出的杰出贡献我们不会忘记,他永葆激情的艺术态度,将继续照亮无数后来者的创作之路。
![]()
家属 肖戈
肖戈在追思会上动情回忆,自父亲离世57天以来,家人始终沉浸在深切的思念之中。作为新四军老战士、杰出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父亲自少年时期便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洪流,这种精神不仅贯穿他的一生,也深刻体现在他与母亲的艺术创作中。虽然童年时期聚少离多,但父亲以"心胸开阔、更加善良"的人生哲理言传身教。这种宽容民主的教育理念,不仅影响了子女的成长,更培育了一代代表艺术学子,同时推动了中国美术学院的蓬勃发展,对中国当代艺术运动特别是"八五新潮"作出了重要贡献。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父亲亲眼见证了历时20年筹建的肖峰艺术馆正式开馆。如今,这座国内唯一一座红色主题的美术馆已成为杭州新的文化地标,受到年轻观众的广泛喜爱,这也实现了父亲生前的夙愿。
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日子举行追思会,与肖峰院长作为新四军战士和艺术教育家的生命历程深度契合。他的艺术创作与教育实践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这种精神也将通过肖峰艺术馆和学校事业的持续发展得以传承。
以上内容根据录音整理,按照发言顺序排序,未经本人审定。
![]()
肖峰(左一)在“浙江美术学院”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的授牌仪式现场
![]()
1987年,肖峰(右一)与宋忠元为下乡学生上课
![]()
肖峰与宋韧在家中阅读
![]()
1960年,肖峰创作《辞江南》

肖峰留苏岁月
![]()
1987年,肖峰与师生们在一起
![]()
肖峰与宋韧在作画
![]()
1946年,新安旅行团成员于淮阴合影。第二排左起第二人为肖峰。(张爱萍摄影)
![]()
“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颁奖仪式现场,肖峰教授女儿肖戈代父亲接受颁奖
![]()
1992年,肖峰(左三)与中国美术学院领导班子一起规划未来
2025年1月23日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与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许江来医院看望肖峰、宋韧
2025年4月9日,肖峰艺术馆开馆暨“时代之子——肖峰、宋韧艺术展”开幕
代表作品
![]()
《白求恩》 134cmx156cm 布面油画 1974年 肖峰、宋韧
![]()
《战斗在罗霄山上》 138cmx240cm 布面油画 1976年 肖峰、宋韧
![]()
《拂晓》180cmx350cm 布面油画 1979年 肖峰、宋韧
![]()
《饮马扬子江》120cmx180cm 布面油画 1986年 肖峰
![]()
《芦苇丛中任我行》110cmx186cm 布面油画 1988年 肖峰
![]()
《太湖石场》50cmx74cm 布面油画 1989年 肖峰
![]()
《千帆竞发》21.5cmx26cm 布面油画 1994年 肖峰
肖峰先生生平
![]()
肖峰同志1932年出生于江苏江都,1943年参加革命,从事文艺工作;1944年参加新四军新安旅行团,随军转战在苏北、晋、冀、鲁、豫;1949年随军南下到上海;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就读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1954年至1960年,赴前苏联列宾美术学院留学;1960年至1973年,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文革”期间受到冲击。1973年至1982年,在上海画院油画雕塑院从事艺术创作;1983至1996年,担任中国美术学院第十任院长。2004年离休。
他继承了从林风眠到潘天寿的办学思想,在新时期又有新发展,为中国美院的改革与发展,为中国艺术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5年,获法国“艺术与文学勋章”;1999年,获俄罗斯“普希金文化勋章”并被聘为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2000年,获第八届圣彼德堡国际艺术节“艺术大师”称号; 2002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鲁迅文学艺术奖特殊贡献奖”;2012年,获得中国文联“造型与表演艺术成就奖”; 2021年,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2024年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
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原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浙江省美协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副会长,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等重要兼职。2025年4月,坐落于杭州西子湖畔的肖峰艺术馆正式开馆,肖峰同志捐赠了其与妻子宋韧二人近80年艺术生涯的503件作品作为永久馆藏。
文字整理|刘杨、邱莉丽、胡心云、童戈辛、周慧、王怡航、贾毓秀、陈舒婷
摄 影|申 博 王文灿
编 辑|戴佳杰
责 编|胡心云
审 核|方 舟 刘 杨 邬大勇
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国美学术通讯”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体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