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语云:逐水而居,临水而兴。王庄村的聚居而兴起,也离不开一个水字。房亭河、白马河南北傍村而过,村东、村西后挖的联结房亭、白马的两条南北走向的跃进河及灌溉渠,犹如两条自动调节的水龙,让王庄村千亩农田旱涝保收,人民安居乐业。村中更凿竣了三眼(加上小王庄会更多,祥情待查)水井,保障和滋润着3000多民众的生活品质。
先说大、小房亭河,均皆流经村子的北面,似乎是有意眷顾王庄村,让大、小两条房亭河起到双重保险作用,但刚流过村子不远,就在下游汇成一条河入运了。它既滋润了王庄村,也成了王庄村北边的一道自然屏障。早在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它就成了红、白区的分界线,王庄村是拫据地的坚强堡垒,是中共邳睢铜三县工委机关的实际所在地。盘聚八义集日伪据点的二刘(刘友益伪区长、刘广斋伪军大队长)伪政权和伪军,千方百计无数次地破坏和攻打王庄村,忘图取而代之。均被我抗战军民粉碎打垮,从而保住了红色政权。
解放以后,大兴水利建没,疏水导沂,嶂山切岭,扒河通沟,为解决困扰地区多年的水患问题,首先开挖了村西的南北水沟,于小房亭河堰修了控水的闸门,可灌可疏,一举两得。约1958年吧,又开挖了从房亭河至石桥村边白马河之间的跃进河,更有利于两河之间的水源调节,因是大跃进时代开的河,故名跃进河。至今仍水源丰富,沿河建有多个电灌站,有力地保障了王庄村的生产生活。
王庄村南湖是有名盐碱地,一到春天,田地里一片又一片白花花的碱土,又咸又白,哪里能长庄傢?!许多人想办法治碱降盐,均皆劳而无功。我曾随二哥在南湖地里一车车将碱土拉走,第二年照旧又生出来了,望地兴叹啊……
你说神不神,上世纪七十年代旱改水,试种水稻,一下子把盐碱地也改没了,据说是因水螎盐碱,将盐碱螎水后自动流走了,水稻长的又稠又好,而后再种小麦、棉花、大蒜,季季丰产,年年丰收,翻番地递增产量,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往年的靠近房亭河的那节地,一到秋天上水时,白茫茫一片泽国,号称北洼子,我们站在那里,只是无奈叹息,儿童们愁的无法去房亭河边玩,大人愁的待水耗干后再种什么莊稼好?普遍地打算是:荞麦或胡萝卜,只有这两样还能适应秋末冬初的寒冷季节,减少一点损失。
现在好了,再大的雨水,也没有积水成洼的现象了,想种什么就种什么,不仅适合种水稻,大蒜也一样栽到河边,且种什么丰收什么,再不用担心害怕水患了,如遇干旱,电灌站日夜抽水,滋润着广阔农田,这才叫旱涝保收,不靠天吃饭了。
现在,村里的3口水井也成了摆没,没有了使用的价值。想当年全村人可是全靠它了!
吴、马姓聚居的前庄唯一的水井在庄中央四方水塘的北边,是周围居民取水的唯一地方。
. 由王、孙、陈姓居住的后庄取水的井点在庄子东头,位置在村中东西长汪塘的东头北涯边,我们那一片也是要到那个井点挑水吃的。
圩里的井点是在东边圩河堰的里边,离楼院子最近。我小时候在楼院上小学时,常与同学们在水井边玩呢。
水井是千篇一律的石头井,大约总深度10多米吧,均用青石块垒砌而成。不用青砖,大概青砖吸水,会长苔藓吧。各家备有水桶,或木桶、或淘罐,一根扁担,各家前往井涯挑上几担就夠一家人用一天的了。我在家里看到最多的是父親或早或晚地挑上2担水,盛放在院中的一个沙淘水缸里。我10多岁时,好呈能,为锻炼自已,也学着挑2个木桶去挑水,摇摇㨪㨪走不成形,还要遭大人阻拦。最不好弄的是如何将井水弄到捅里,这是门技术活,须多次失败后才能掌握。一条长井绳挂着水桶下到井下水面,先将井绳左右摇㨪几下,再趁势将井绳猛地松开,水桶便头朝下灌水,待水灌满后,又趁势猛提井绳,水桶已灌满便顺井绳提起,往上一搭一搭地拽出井口,接近井囗时再将水捅提到地面上。如不会打水,水桶便会漂在井水面上干着急。有的不小心,还会碰到井壁上,如是陶罐桶,就会被井壁碰碎呢。那是颇懊恼的事。
现在看来,当时最大的问题是不卫生。各家的水桶在自家院子里,已经污染不少,再到水井里洗一遍,多家的水桶都去洗,井水就可想而知了。不过那时认识不到,只看打上来的水,透明清亮,就认为是很干净的了。还舍不得使呢,只有做饭才用,其它洗衣服、洗涮则要到附近汪塘里,使用塘里的水才不浪费。
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生活有所改善,才认识到吃水的问题,于是出观了简单的手压井,几户人合伙打一口,虽也只有10多米深,却不污染了,此后都各家自备了。我搬到后面新家时,便自己打了一口,这已经是每个家庭的标配了,应该说这是一次吃水的革命。再到后来的21世纪,政府干预了,不仅是城市,鄉村皆通电、通水、通路,明亮的电灯,干净的自来水、宽阔的水泥柏油路,城乡一体,哪还有什么城里人、乡下人?。王庄村也不例外,天上人间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