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沙中部的代尔巴拉,纳伊姆·阿布·阿姆拉曾经营着一片约1公顷的农场,温室整齐排列,番茄、黄瓜和甜椒长势喜人,他采用滴灌和太阳能技术,不仅支撑着八口之家的生活,还雇佣了不少季节工人。
去年十月后,这里完全变了样,温室被炸成碎片,灌溉管道断裂,水井被沙石掩埋,如今这片土地上散落着瓦砾和未引爆的弹药,往日的田园景象已不复存在。
![]()
联合国粮农组织与卫星机构今年七月评估发现,加沙约95%的农田目前无法进入,超过70%的温室和水井被毁,当地农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从战前的11%急剧下滑到不足2%,一位农业组织负责人表示,这不仅是战争带来的破坏,更是整个农业系统的瓦解。
重建的第一步是清理废墟,加沙全境约有6100万吨瓦砾,部分含有石棉等有害物质,长期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由于以色列限制重型设备进入,人们只能用简单工具甚至驴车搬运,进度十分缓慢。
![]()
更大的难题是,重建需要的温室构件、灌溉设备等材料,被以色列列为“可军民两用”物资而禁止输入,专业人士估计,即使有资金,当地农业要恢复原状可能也需要七到十年。
种子也成了受控物资,当地自然保护组织人员说,以色列禁止一切农业种子进入加沙,连援助水果的果核也要先去除。
![]()
这类限制从2007年封锁就开始了,种子和肥料长期受严格管控,虽然民间组织协助农民使用本地留存种子,但生产成本已是战前数倍,多数家庭难以负担。
尽管资源极度短缺,仍有民间组织推动农业自救,他们与700多位农民合作,在零散土地上产出700万公斤蔬菜,不过,这样的努力规模有限,难以改变农业整体困境。
![]()
该组织负责人提到,很多国际援助侧重食品救济,对恢复生产的投入不足,她认为耕地不仅是生活来源,也是土地权利的体现,“有人耕作的土地,才不容易失去”。
战前,加沙农民就只能种草莓、鲜花等准许出口的作物,近三成农田被划入以方所谓的“缓冲区”,渔民作业范围也受严格限制,如今,大多数人无法出海,农业和渔业这两大传统生计几乎停摆。
![]()
在封锁与破坏的双重压力下,加沙农业重建面临重重障碍,一些从业者认为,只有让当地人掌握完整的生产自主权,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重建,正如有人指出,“没有公正,就难有真正的重建”。
了解了事情之后,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农民靠天吃饭本来就难,这直接连地都没了,真是断了几十万人的活路啊。”
“清废墟没设备,种地没种子,这简直就是死循环,国际援助光送吃的确实救急不救穷,得想办法恢复生产才行。”
面对这种“硬件”被毁、“软件”被断的极端情况,你觉得国际社会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加沙农民走出困境?是优先送种子工具恢复生产,还是先推动解除封锁?聊聊你的看法。
信源:央视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