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烟,总是先于暮色而起。
街角巷口,三三两两的人蹲在地上,用粉笔画就一个个不封口的圆圈——据说留个缺口,亡魂才方便取用。纸钱投入火中,顷刻卷曲、发黑、化作带着火星的灰屑,向上飘散,像是急急奔赴某个约定。
这景象年复一年,我小时候觉得神秘,长大后看出几分无奈。如今细看,忽然明白:那纸钱焚化时升腾的,何尝不是生者未竟的遗憾?
中国人祭祖,向来务实。纸扎铺子里,从金山银山到智能手机,从豪华轿车到别墅豪宅,活人世界里有的,都要烧一份过去。这般周到背后,藏着一句不曾言明的潜台词:生前亏欠您的,如今加倍补上。
我见过一位老妇,在火堆旁念念有词:“爹,娘,现在日子好了,你们却没赶上……”她将厚厚一叠“钞票”投入火中,火焰猛地蹿高,照亮她眼角的泪光。那火光里燃烧的,哪里是纸?分明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永恒怅惘。
也见过中年男子,独自在十字路口焚香。不画圈,不烧纸,只三炷清香插在砖缝中。他站得笔直,像在完成某个仪式。后来才知道,他祭的是少年时的好友,那年夏天一同游泳,只有一个上岸。“要是当时我拉他一把……”这句话,他说了二十年。
中元节的烟,之所以格外呛人,大概是因为掺了太多未说出口的抱歉、来不及表达的爱、以及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我们借这个日子,把所有这些都打包焚化,希望烟火能通达另一个世界。
灰烬飞扬中,我忽然懂得:祭奠从来不是给逝者的,而是给生者的。让我们有机会把未完成的故事,用一个圆圈、一沓纸钱、三炷香,暂时画上句号。
夜色渐深,烟火零星。那些未竟的遗憾,随着最后一缕青烟,飘散在八月的晚风里。明日太阳照常升起,生活继续,而遗憾,也会继续——直到下一年的中元,再次被想起,再次被祭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