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只是觉得最近肚子有点胀,怎么就成了肝腹水?”58岁的张先生躺在病床上,懊悔自己没早点重视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像他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肝腹水早期症状隐匿,常被误认为是消化不良或体重增加,等到腹部膨隆如蛙腹、下肢水肿严重时才就医,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肝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典型表现,其本质是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后,门静脉高压与低蛋白血症共同作用导致的腹腔积液。若能在早期捕捉到以下5个关键信号,或许能避免病情恶化。
信号1:腹胀
早期肝腹水患者的腹胀常被误认为“吃多了”或“消化不良”。这种腹胀多在进食后或傍晚加重,随着腹水逐渐增多,患者会感到腹部持续紧绷,甚至衣物变紧、腰带需要放宽。
信号2:下肢水肿
腹水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是水肿的直接原因。早期表现为脚踝轻微肿胀,按压后凹陷难恢复;随着腹水增多,水肿可向上蔓延至小腿、大腿,甚至出现阴囊水肿。
信号3:体重飙升
肝腹水患者的体重增加并非脂肪堆积,而是腹腔内液体积聚的结果。短期内体重骤增3-5公斤,且伴随腹部膨隆,需高度怀疑腹水。临床统计显示,70%的肝腹水患者首诊主诉为“不明原因体重增加”。
信号4:食欲衰退
肝脏分泌胆汁减少、胃肠道淤血导致蠕动减慢,是肝腹水患者食欲不振的生理机制。早期表现为饭量减少、易饱胀;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对油腻食物产生强烈反感,甚至出现恶心、呕吐。
信号5:乏力嗜睡
肝脏合成蛋白能力下降导致低蛋白血症,是乏力的根本原因。患者常感到“浑身没劲儿”,甚至无法完成日常活动。当腹水压迫膈肌影响呼吸,或合并肝性脑病时,患者会出现嗜睡、反应迟钝,严重者陷入昏迷。
早筛早治:抓住“黄金窗口期”
肝腹水的治疗需“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限钠饮食、利尿剂(如呋塞米+螺内酯)促进排水;另一方面针对病因治疗(如抗病毒、抗肿瘤)。若腹水合并感染(自发性腹膜炎),需立即使用抗生素,否则死亡率高达30%-50%。
医生提醒
肝腹水不是“突然到来”的绝症,而是身体长期积压的“求救信号”。从今天起,关注自己的腹胀、水肿、体重变化,别让“硬扛”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毕竟,在疾病面前,早一步发现,就是多一分生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