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当年大批乌克兰专家来华援建,如今处境怎样?

0
分享至



上世纪90年代初,乌克兰工程师在本国失业,中国却为他们安排了专家村、双倍工资、免费住房、全额医保。这场没有硝烟的“抢人大战”,到底是谁真正赢了?

01.

历史背景与引进契机

1991年苏联解体那年,乌克兰接过了35%的军工产业,包括马达西奇、安东诺夫设计局等顶级技术资产,看起来像是继承了半壁江山,结果转眼成了包袱。全国GDP直接下滑11%,通货膨胀四千多倍,一袋面粉一早上一个价,晚上翻三倍。

科研机构发不出工资,科研人员月薪不到20美元,折算一下,还买不起半块面包。安-255“梦想”运输机的首席设计师金琴科,干脆改行当出租车司机。哈尔科夫的火箭专家去做木匠,敖德萨的核动力专家卖皮带、修电视。整条科研产业线断崖式下沉,有技术、有经验,却被现实逼得找不到出路。

而远在东方的中国,正面临技术封锁的铁门死死卡住脖子。发动机造不出来,战斗机上不去天,造船厂里连舰船配套系统都缺胳膊少腿。

在这背景下,李鹏总理拍板启动“双引工程”——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目标很直接,三年内要形成支撑型科研团队,十年内搞定关键技术。

1992年底,外交部和国防科工委同时行动。先从乌克兰摸底,再派小组专程赴基辅、哈尔科夫、尼古拉耶夫“见人聊工资”。给出的待遇简单粗暴:月薪500美元,相当于当地20倍;专家住房全包,专人接送;孩子上学有俄语班,医疗全覆盖,签合同就给一辆自行车。

第一批乌克兰专家一到西安,住进专门修建的“专家村”,直接搬来基辅的建筑图纸,连厨房窗帘都是苏联款式。锅碗瓢盆全换上进口货,连灌肠都是从哈尔科夫冷藏空运过来,一到早上楼下就飘着熟悉的乌克兰香肠味。有专家私下讲:“这里比我原来研究所还像乌克兰。

02.

合作模式与技术突破

专家到位之后,问题并没解决一半,而是刚刚开始,技术封锁不只是硬件短板,还有“方法断层”。

国内当时搞航空发动机,手上连个完整的性能曲线图都没摸过。研究人员凭感觉“蒙着干”,有的甚至连稳定燃烧原理都没吃透,换句话说,硬件有样品,软件没脑子。于是,专家带着徒弟“从图纸教起”。一天两班倒,讲解材料疲劳、气动布局、燃烧室冷却系统,边讲边画图,徒弟边记边做模型。重庆那家中乌合资工厂,5年时间,把10多项航空核心技术彻底吃透,直接用在后来的L-15教练机身上。

而在大连那头,瓦良格号那艘从乌克兰买来的空壳航母,停在造船厂吃灰了快一年。没人能修,没人敢拆,甚至有人怀疑这东西根本没用。直到一支乌克兰团队抵达,由前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工程师巴比奇领头,用三个月时间把舰体“摸个遍”,提出一整套修复方案。关键一环是推进系统,引入原苏联DN80燃气轮机技术,让这艘庞然大物终于动了起来。这件事在军工圈引发震动——中国不是买了一艘航母,而是把“造航母的说明书”也带回来了。

除了航母,乌克兰专家在极地科考和海军后勤上也立下战功。原本停工多年的破冰船项目重新启动,乌克兰工程师根据前苏联设计改造出雪龙号,后来进驻南极中山站的就是这艘船。同样模式下,青海湖号成为中国第一批大型综合补给舰,技术脱胎于乌方提供的蓝图。

更重要的是团队带来的“习惯”也被保留下来。专家们习惯开工前复盘所有参数、施工前把设计图标注到毫米级别、验收必须多次静力测试。中方技术骨干开始反复强调这些流程。一句话总结:技术能教,细节更值钱。

03.

人才传承与本土化转型

引进一批专家,只能解燃眉之急。要想真正跨过技术断层,得把外脑变内脑,变“输血”为“造血”。这一步最难,光靠热情不行,得下真功夫。

重庆那家合资厂,乌克兰工程师不喜欢开会,喜欢直接拉着干活。

刚来第一年,车间里中方技术员不会看他们手绘的草图,连笔迹都认不清。后来干脆人盯人,每台设备后面站一对:一个讲、一个记、一个操作、一个纠错。哪怕下班了也不走,有时候技术员晚上回宿舍,还得被拉着看一遍传动系统动画。

五年之后,中方团队终于自己能做出一台完整的AI-222发动机样机,放到L-15上试飞,没有一次返工、没有一块核心零部件报废。老外说:“从徒弟变师傅,就在这一架飞机上。”

歼-15舰载机项目更典型。当年接收苏-33原型机,关键在于怎么拆解图纸、重新建模。苏联设计风格复杂,一块弹射起落架上能装十几道安全栓。本土工程团队硬是用三年时间,把每一个部件参数对照出来,结合乌专家口述经验重构结构逻辑,造出第一架国产歼-15。

一位老工程师说得直接:“苏-33这飞机我们之前连坐都没坐过,照样干出自己的版本。靠的不是胆,是技术链被补上了。”

技术本地化不是把外方赶走,而是让外方认同你能干成事。陕西航空基地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从零开始整出120平方公里产业区,从发动机、航电系统、雷达组件到整机集成,全产业链都拢到一处。乌方专家就在这个基地里落了根。

年轻人做产品,老专家做工艺改进、流程设计、容差控制。有人白天干项目,晚上教俄语、讲材料热处理。五六年下来,原来一百多人来的团队,已经变成几百人本地化研发班底。

西安、北京两地的社区服务做得细,连日常配菜都考虑到东欧口味。超市有罐装红菜汤,食堂能吃到牛奶煮面,文化宫还安排“广场舞教学+乌克兰民族舞”联排。有时候节日一过,孩子从全国各地回来看望,门口停着满满一排车。

一部分专家选择回乌克兰养老。国家给出路费补贴,手续一条龙,退休金照发,临走还送纪念章和中乌友谊证书。有专家离开十年后,又被返聘回来讲课,站在讲台上说:“这里像我年轻时的哈尔科夫,但更有朝气。”

2024年,中乌科技对接活动在这片区搞了十几场,新能源、农业机械、种子改良……凡是能干的都拿技术出来转化。

一位来自哈尔科夫的老教授退休时笑着说:“30年前的航母梦,在这变成现实。现在是农业梦、智能梦,我们又赶上了。”

山东的中乌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就是当年乌专家的儿子。研究院搞的是新材料微结构技术,很多原理来自苏联材料学基础,但研发逻辑是中国主导。

04.

退休生活与历史回响

技术搞成了,人却老了。

一批最早来的专家已经70多岁,有的干到最后一天才离岗。

国家给出的待遇没缩水,每月退休金2万元起,住房归个人所有。

专家村没拆,变成了老年社区。俄语角每周三开,楼下是棋牌室,门口还挂着大红横幅写“中乌专家之家”。

孩子的问题解决得也快。上世纪90年代后出生的专家子女,大多接受中国基础教育,不少人考上985、211,后来去俄罗斯或德国深造,还有回乌克兰的。有一批人成了“中乌混合型技术人才”,能说三国语言、能看两套技术体系。这种融合,不需要标签,也没有宣传,只有日复一日的实验和项目。

讲起这些事,一位曾参与航母改造的老专家说得干脆:“我们参与了一个大国崛起的全过程,没人强求,没人忽略。”这些话没人播、没人演,却被记录在档案馆一份份回执、技术报表、退休工资明细里。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香山论坛现场,美方代表发声,对华政策变了,中方对日本发出警告

香山论坛现场,美方代表发声,对华政策变了,中方对日本发出警告

沧海旅行家
2025-09-19 15:13:21
《731》票房破4.1亿,豆瓣却差评如潮,终于理解吴京这段话

《731》票房破4.1亿,豆瓣却差评如潮,终于理解吴京这段话

娱乐圈笔娱君
2025-09-19 11:23:07
完了!《731》首波口碑出炉,五星好评屈指可数,一星满屏皆是

完了!《731》首波口碑出炉,五星好评屈指可数,一星满屏皆是

电影票房预告片
2025-09-18 14:06:06
朱孔军任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朱孔军任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界面新闻
2025-09-19 15:53:50
北京电影家协会发布致歉声明:寻访会员方法不当

北京电影家协会发布致歉声明:寻访会员方法不当

界面新闻
2025-09-19 11:42:49
收到中方好处,波兰突然翻脸,继续卡住中欧班列,除非满足一条件

收到中方好处,波兰突然翻脸,继续卡住中欧班列,除非满足一条件

文雅笔墨
2025-09-19 13:25:24
“我不受这窝囊气!”女老师被骂后果断离职,留下家长愣在原地

“我不受这窝囊气!”女老师被骂后果断离职,留下家长愣在原地

妍妍教育日记
2025-09-17 17:34:03
沙特巴基斯坦同盟成立,中国武器将迎来超级订单吗?

沙特巴基斯坦同盟成立,中国武器将迎来超级订单吗?

世家宝
2025-09-19 00:43:44
奇葩!乌军烧柴草熏死18名俄军官

奇葩!乌军烧柴草熏死18名俄军官

史政先锋
2025-09-19 13:38:52
上海独生女嫁台湾,10口人住一起,吐槽生活像牛马,惹怒两地网友

上海独生女嫁台湾,10口人住一起,吐槽生活像牛马,惹怒两地网友

禾寒叙
2025-09-18 17:21:30
穿过AI迷雾,企业如何从「+AI」奔向「AI+」?

穿过AI迷雾,企业如何从「+AI」奔向「AI+」?

36氪
2025-09-17 10:38:36
实探成都苹果直营店:取iPhone 17的顾客在店外排起长队,有人5点半就来了

实探成都苹果直营店:取iPhone 17的顾客在店外排起长队,有人5点半就来了

极目新闻
2025-09-19 09:12:05
单日票房破3亿!电影《731》刷新中国影史纪录!制片方:立即停止传播、下架所有侵权内容

单日票房破3亿!电影《731》刷新中国影史纪录!制片方:立即停止传播、下架所有侵权内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20:33:41
非必要不做CT!《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每10个儿童血癌就有1个与CT有关;每多做一次CT,都可能增加癌症风险

非必要不做CT!《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每10个儿童血癌就有1个与CT有关;每多做一次CT,都可能增加癌症风险

医诺维
2025-09-19 11:55:55
中国八月经济数据全面下滑,结构转型迫在眉睫

中国八月经济数据全面下滑,结构转型迫在眉睫

黑噪音
2025-09-19 11:29:00
云海肴CEO称赵晗心梗前承受很大压力!“公司也经历考验”

云海肴CEO称赵晗心梗前承受很大压力!“公司也经历考验”

南方都市报
2025-09-19 16:03:06
已经没人敢跟他拼价格了!开“穷鬼超市”,湖南老板一年卖500亿

已经没人敢跟他拼价格了!开“穷鬼超市”,湖南老板一年卖500亿

毒sir财经
2025-09-18 16:21:12
农妇“辱骂”法官,10万罚款撤销了

农妇“辱骂”法官,10万罚款撤销了

中国新闻周刊
2025-09-19 15:57:40
发朋友圈评局长免职被行拘4天,男子提起行政复议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1元,律师:不构成诽谤

发朋友圈评局长免职被行拘4天,男子提起行政复议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1元,律师:不构成诽谤

极目新闻
2025-09-19 18:24:12
上海一小学校园餐现540天保质期牛肉,进货商曾进购720天保质期五花肉,溯源记录被紧急下架

上海一小学校园餐现540天保质期牛肉,进货商曾进购720天保质期五花肉,溯源记录被紧急下架

极目新闻
2025-09-19 16:29:45
2025-09-19 20:11:00
华人星光
华人星光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4447文章数 15424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头条要闻

越南最高领导层"扩员"了 干部的层级架构被大幅修改

头条要闻

越南最高领导层"扩员"了 干部的层级架构被大幅修改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矿霸"填埋万吨危废 当地政府成立调查组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数码
教育
亲子
本地
健康

数码要闻

OPPO Find X9系列首发明眸护眼屏 真1nit暗光舒适护眼

教育要闻

“不要让女儿占男生便宜” 男子谈教育 女儿你所占到的便宜都会以另一种带利息的方式还回去

亲子要闻

90后三孩宝妈领生育补贴全款拿下新房,网友:不生娃,补贴就来了

本地新闻

大学生军训哪家强,广西申请“出战”!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