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楼市又现新名词——长沙新盘嘉信洋湖锦玺打出“120%得房率”的诱人广告,瞬间引发市场热议。
在公摊面积备受诟病、购房者愈发精明的当下,这一数字无疑具有爆炸性效果。
但在这看似“破天荒”的承诺背后,究竟是建筑设计的革命性突破,还是营销话术的又一次“内卷”?
所谓“120%得房率”,从数学上就违背基本常识:一套房子的得房率怎么可能超过总面积?
仔细探究,不外乎几种可能:一是将大量阳台、飘窗、设备平台等“全赠送”或“半赠送”面积计入,这些手段看似增加了使用面积,实则往往游走在合规红线边缘。
开发商之所以极力炒作“得房率”,折射出当前楼市的深层焦虑。在房价高企的背景下,购房者对“实用面积”愈发敏感,公摊面积已成众矢之的。
于是,房企不得不绞尽脑汁,通过“赠送面积”来制造卖点,形成新一轮的“得房率军备竞赛”。然而,这种竞争未必健康——它可能误导消费者,掩盖真实房价,甚至为未来产权纠纷埋下伏笔。
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赠送面积”存在安全隐患和合规风险。例如,擅自利用设备平台、通风井等空间改造房间(有近期交付楼盘存在此类问题),可能会影响整栋楼的消防安全、结构承重和通风采光,部分城市已出台政策严控“偷面积”行为!
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不应建立在数字游戏和营销噱头上。与其纠结于得房率的数字魔术,不如推动建筑面积计算规则的透明化、标准化,从源头上减少争议。
同时,购房者也需保持理性,认清“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市场规律——所谓“赠送”面积,成本往往早已折算入房价。
归根结底,一套好房子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得房率数字的高低,更取决于户型设计是否合理、建筑质量是否过硬、社区配套是否完善。
像长沙之前还有大量新房供应,存量项目还没卖完,新地块报规狠狠背刺,引发区域内新房踩踏。
最近网上又出现一种新的说法:新规产品楼盘在拿地的时候容积率不能变,户型建面越小,开发商可以开发的楼栋就越多,而大的成本(比如地价)是不变,开发商开发的楼栋越多,开发商的利润也就越高,而购房者居住的小区楼栋就会越来越密,看似新规产品得房率高,其实楼栋非常密集,对后期居住体验还是有很大的影响!至于这种说法是否成立,购房者也可以自行甄别。
开发商不敢拿地,购房者不买单,市场循环并不是很正向,完全背离“好房子”的初衷了。
买房的核心逻辑一直是:“好房子≠大房子”。
真正的好房子,对应的一定是好价格。
如果房子看着做的很好了,但是价格反而降低了,最后难免又是一个豆腐渣工程,购房者在买房时,参观营销中心楼盘模型、会所和样板间后,更应该参观小区实际的实景展示区及小区楼栋施工现场后,再做决定。
当楼市告别浮躁的营销大战,真正回归产品本质之时,才是行业与购房者双赢的真正开端。
在这个“卷出新高度”的时代,我们期待的是产品创新的高度,而非营销套路的深度。那么现在是买新规负公摊还是买旧规价格更低的呢?
来源:网易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