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达108.29亿元的现金短债缺口和仅7.57%的毛利率,曾经位列房地产行业“招保万金”金字招牌的金地集团,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
8月29日晚间,金地集团披露的2025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25.8%至156.78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持续扩大10.12%至37.01亿元。
为应对流动性危机,金地集团采取了持续降价去化的策略,导致房地产业务结算毛利率从2024年全年的14.11%腰斩至7.57%,创下历史新低。
以价换量,亏损扩大
金地集团为快速回流资金降负债,采取了以价换量的措施。今年上半年,金地的签约面积约为125.4万㎡,签约金额约171.5亿元,同比分别减少47.84%、52.52%。
销售均价约为13676元/㎡,较2024年全年的15831元/㎡下滑13.61%。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虽然能够加快资金回流,但却直接导致了毛利率的大幅下滑。
为降价去化,金地集团部分项目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因此计提了约22.84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其中计提信用损失准备16.11亿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72亿元。
截至2025年6月末,金地集团货币资金约为164.3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27.72%。
而同期的短债规模约为272.59亿元,资金缺口高达108.29亿元,接近上半年营收的三分之二。
销售额减少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一路走低。2025年上半年,金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仅有100.51亿元,同比跌幅达52.91%。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也因此同比减少127.4%,由45.9亿元变为-12.58亿元。
架构调整,求变图存
面对经营困境,金地集团开始了刀刃向内的改革。今年7月下旬,金地集团进行区域调整,将原本的“总部—区域—城市公司”的3级管理模式,调整为 “总部—大区—地区公司”的2.5级管理模式。
公司缩减合并区域及城市公司,最终设立4个大区公司和10个地区公司。四大区公司包括华南大区、北方大区、华东大区及中西部大区,职能精简为业务督导。
10个地区公司则成为一线经营主体,具体负责辖区内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保证经营目标有效达成。这一调整旨在提升决策效率,加强各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联动。
金地集团在坚持主业的同时,也在积极推进“轻重并举”战略,在持有型资产经营、物业服务、代建等板块继续加大投入。
商业物业方面,同口径客流同比提升3%,销售额同比提升1%。金地智慧服务共中标14个千万级项目,拥有在管面积约2.72亿平方米。
代建业务新增签约规模6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2%。其中,商品住宅、商办物业、安置房占比近60%;产业园、中等规模集中商业、市政工程等占比提升至37%。
行业困境,房企缩影
金地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如今房地产市场的缩影。亿翰智库监测的数据显示,60家A股上市房企中,今年上半年有超过六成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度预计在377.2亿元至470.8亿元之间。
结转规模下降、利润承压、计提资产减值是主要的几个原因。房地产行业曾经的千亿规模泡沫被戳破,所有企业都在经历艰难时刻。
尽管度过2024年偿债高峰期,金地集团的债务压力仍然不小。截至2025年6月末,金地的有息负债规模为696.78亿元,债务融资加权平均成本为3.96%。
截至2025年6月底,金地的土地储备较2024年末再降7.37%至2701万㎡。
权益土地储备也下滑6.67%至1162万㎡。一、二线城市占比约79%,重点布局长三角、珠三角及成渝等核心城市群。
金地集团在杭州临平、上海松江重启拿地,两地块均已开工。但按权益金额算,3宗地累计土地金仅2.05亿元。
昔日“招保万金”的辉煌,如今已被写满艰辛的财报所取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