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齐白石 荷塘群虾 镜心
作者:齐白石 (1864~1957)
尺寸:67.5×32cm
材质:水墨纸本
形制:镜心
题识:作画求奇怪不难,求新稳不易。白石。
钤印:木居士
说明:此辑为绍桢先生藏珍,其为本港名医。热衷艺事,于书画鉴赏亦颇有心得。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四方搜求。
齐白石《荷塘群虾》镜心:水墨灵动的生命诗篇
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齐白石(1864-1957)以“衰年变法”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的新境界,而他的虾题材作品更是成为艺术史上的经典符号。这幅《荷塘群虾》镜心(67.5×32cm,水墨纸本)以其简练的笔墨、生动的构图和深刻的题识,展现了齐白石艺术中“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追求。
一、笔墨技法:从写实到写意的升华
齐白石画虾历经数十年演变,早期注重写实,晚年则以寥寥数笔勾勒虾的灵动神韵。此作中,虾身以淡墨渲染,通过水分控制呈现透明质感;虾须则以中锋运笔,线条柔韧如钢丝,既有弹性又富于动态变化。题识“作画求奇怪不难,求新稳不易”正是其艺术理念的凝练——他摒弃单纯追求形似的“奇怪”,转而追求“新稳”,即创新与沉稳的平衡。
画面中群虾游弋于荷塘,荷叶以泼墨法铺陈,与虾的精细勾勒形成虚实对比。钤印“木居士”暗含齐白石的木匠出身,暗示其艺术根植于民间生活的质朴基因。
▲齐白石 荷塘群虾 镜心(局部)
二、鉴藏背景:名医旧藏与艺术传承
此作为香港名医绍桢先生旧藏。据说明所述,绍桢自上世纪70年代起系统搜求齐白石作品,其收藏不仅体现个人品味,更反映了香港作为中国书画收藏重镇的历史地位。齐白石书画院院长齐良芷(齐白石幼女)弟子汤发周的发布,进一步增加了作品的权威性。
类似作品在市场中屡创高价:2023年嘉德春拍中,一件27×60cm的《群虾》镜心以690万元成交;而荣宝斋2016年秋拍推出的齐白石八十六岁作《群虾》(113×33cm)亦备受关注。本作尺寸适中,题识独特,兼具艺术与收藏价值。
三、文化意涵:虾题材的哲学隐喻
齐白石常以虾喻人,通过其群居、柔韧的特性表达对生命力的礼赞。上海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长汤发周曾分析,1945年创作的《群虾图》蕴含画家战乱中对家庭团聚的渴望。本作虽未标注具体年代,但“求新稳”的题识折射出齐白石晚年对艺术与人生的通达——虾的透明躯体象征澄澈心境,荷塘则暗喻“出淤泥而不染”的文人气节。
▲齐白石 荷塘群虾 镜心(局部)
四、市场与学术价值
从技术鉴定角度看,此作符合齐白石真迹特征:虾眼两笔呈“外圆内方”,虾足排列疏密有致,淡墨层次丰富。对比雅昌拍卖图录中多件《群虾》镜心(如北京翰海2024年春拍66×33cm作品),本作题识内容更为罕见,钤印“木居士”亦少见,具有独特的研究意义。
齐白石的虾作早已成为文化符号。正如知乎用户评价:“他笔下的虾适度变形,绵中带刚,聚散有法,妙趣横生。”这幅《荷塘群虾》镜心不仅是水墨技法的典范,更是一部浓缩的生命诗篇——在荷塘清波间,群虾游弋的姿态,恰是艺术家对永恒自然与瞬时生命的深情咏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