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合影
左起刁秀航、张志云、段以建、蓝达文、王威平、杨通、林逸鹏、宁瑶、王竞、方雨晨、陈玮缤、王秋月、秦雅
(本期英文链接:Art Bell (18) —— Beyond the Painting, a bit of artistic thought.pdf)
(This issue's English version link:Art Bell (18) —— Beyond the Painting, a bit of artistic thought.pdf)
编者按:
《重塑东方美》艺术活动“艺坛晨钟”自2025年元旦启幕以来,持续以多元形式探索艺术表达,借助新媒体平台引发广泛回响。这群青年艺术家在线下也有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开启一系列包括交流研讨、采风写生、群体展览等,褪去了虚拟距离,更添一份生动与鲜活,他们各展其才,碰撞理念,挥洒激情,尽显风采,在面对面互动中一步步直抵艺术本真的内核。观众将从中看到他们对生活的热忱、对人生的思辨、对创作的执着,以及身为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线下之旅,既是“艺坛晨钟”的全新拓展,更是以行动践行艺术理想,值得每一位艺术爱好者关注见证。
八月骄阳,秦淮河畔,东山之麓,8月16日—18日,林逸鹏教授与青年艺术家们相聚——“艺坛晨钟”2025南京江宁站,此次活动是继镇江站后又一次线下艺术活动,以“有点艺思”为主题,分作品展示、品评探讨和自由论艺等多个环节。
活动主会场:段以建工作室
活动中,艺术家们带来了近期创作,每一幅皆是一段心路历程的凝练,承载着对艺术的思考与画面语言的探索。他们首先分享了创作的缘起与心境,阐释理念和手法,并和以往作品对照分析。随后,在场艺术家们纷纷畅言,从不同角度解读,抒发看法,提出独到见解。现场思潮涌动,灵感交锋,艺术的火光在言说与静观间绽放。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图文实录,重回现场,感受这一份源于他们对艺术的真情与深思。
本期艺术家
Duan YiJian
段以建
“情绪是倏忽来去的风,艺术是将其挥洒成暴雨的笔。”
——段以建
段以建作品《遛弯》
纸本水墨
33×33cm
2025
段以建作品《农场》
纸本水墨
33×45cm
2025
段以建:
我们以前学画画,学的都是一套严谨的体系。但我们有人性、有情感、有情绪,也有自己的感觉——这个该怎么表达呢?
后来慢慢地认识自我,发现我这人特别情绪化,我需要用一种形式去表达或者说释放这些情绪。经过长期的思考,我对原来那套体系有了些改变,造型、色彩慢慢往主观上靠,不断用自己的情绪去调整它们。像形体形态、透视比例这些,每个人的感觉其实都不一样,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偏爱的色彩,一旦靠感觉来处理,画出来的画面自然就不一样了。
我慢慢开始用一种更单纯的方式去梳理画面。我画的那些小动物、人物,还有这些花卉,造型和色彩都不再完全照着原来那套科学化体系来,所以画面里个人化的东西就比较多了。这就是我对绘画的一点思考。
段以建(右)和刁秀航在谈论创作
段以建工作室一角
Diao XiuHang
刁秀航
“冲破一切传统的束缚,以最鲜艳的色彩泼洒最原始的生命力。”
——刁秀航
刁秀航作品《繁花》
纸本⽔墨
60×48cm
2025
刁秀航作品《盛景》
纸本⽔墨
69×69cm
2025
刁秀航作品《西⽠系列—夏天的味道》
纸本⽔墨
48×45cm
2025
刁秀航作品《西⽠系列—紫》
纸本⽔墨
48×45cm
2025
刁秀航作品《西⽠系列—绿》
纸本⽔墨
48.5×45cm
2025
刁秀航:
这三四年,我对画画有了新的感觉。以前,我不仅被传统技法捆住了手脚,还受传统绘画思想的限制。经过这些年的摸索,我终于摆脱了这些束缚,开始走自己的路。现在,我追求的是一种原始、直接的绘画方式,让人看不出技巧。我喜欢原始艺术,所以画画时尽量让画面简单、原始。我也喜欢鲜艳的颜色,所以我的画基本上都是纯色,减少语言的影响,希望能展现纯粹的精神。
刁秀航在介绍自己的作品和创作理念
杨通在评论刁秀航作品
Ning Yao
宁瑶
“‘触感’、朦胧中的城市。”
——宁瑶
宁瑶作品《昼夜5》
纸本水墨
69×69cm
2025
宁瑶作品《昼夜6》
纸本水墨
69×69cm
2025
宁瑶作品《昼夜7》
纸本水墨
47×35cm
2025
宁瑶作品《昼夜8》
纸本水墨
47×35cm
2025
宁瑶:
我最近的这几幅作品,在创作形式和内容上,是之前《昼夜》系列的延续。我将一些城市建筑的剪影或轮廓做底,然后在上面用交错纵横、长短粗细不一的线条不断累加和重复,使画面在视觉上形成一种虚幻而涣散的网状,那些颜色和线条可以理解成真实的灯光,也可以解释为收纳每个人心底不同情绪的“网”。
我想通过这个系列的作品,创造一种“触感”,表现人处于不断变化的城市之中时的各种感受。画面中的那些色彩并非完全真实,而是根据情感的不同进行选择的,比如同为蓝色,有时是色相明确的孔雀蓝,跳跃活泼但不失稳重,有时是深沉的花青加钴蓝,颜色轻薄但略显阴郁,其他色彩也是如此。当然,真正画完会发现,似乎并没有将内心想法完全表现出来,要用图像精准表达内心世界是一个需要不断磨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跑偏或迷失,这也是我目前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宁瑶部分作品
大家在讨论宁瑶的作品
左起宁瑶、王威平、秦雅、林逸鹏
Yang Tong
杨通
“于内心的荒芜处,让真实的自我破土成芽。”
——杨通
杨通作品《⼤⼭的歌1》
纸本彩墨
44.5×33.5cm
2025
杨通作品《⼤⼭的歌2》
纸本彩墨
34.5×34.5cm
2025
杨通作品《⻛,吹不皱你的脸1》
纸本彩墨
46×34.5cm
2025
杨通作品《⻛,吹不皱你的脸2》
纸本彩墨
68.5×69cm
2025
杨通作品《坏坏的欲⽕》
纸本彩墨
46.5×34cm
2025
杨通:
我近期的作品跟以往不太⼀样,这是因为⼀些特殊的⻅闻和经历,让我对世界和⼈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情绪也更复杂强烈。这些情绪,压抑也好,孤独也好,忧郁也好,在我内心里强烈地拉扯、撕裂,对我这一时期创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我依旧努力想要通过某种方式,在这块荒芜的土地上长出一棵小苗,让它富有优雅的生命力。
画画时我尊重我的内心,尊重不同的情绪,因为它反映了我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某种真实。
杨通部分作品
观看杨通的作品
左起方雨晨、秦雅、王威平、宁瑶、王竞、陈玮缤
Wang QiuYue
王秋月
“我的情绪“游戏”,是给大家的治愈小礼物。”
——王秋月
王秋⽉作品《把⽿朵叫醒》
纸本⽔墨
69×69cm
2025
王秋⽉作品《何时降落》
纸本⽔墨
69×69cm
2025
王秋⽉作品《⽆声的烦恼》
纸本⽔墨
69×69cm
2025
王秋⽉作品《残酷⽉光》
纸本⽔墨
69×69cm
2025
王秋⽉作品《沉默者的思考》
纸本⽔墨
69×69cm
2025
王秋⽉:
创作的时候我总爱跟⾃⼰的情绪“玩游戏”——先把那些藏在⼼底的⼩思绪、⼩感受掰成⼀点点的碎⽚,再给这些碎⽚穿上颜⾊和形状的⼩外套。你看《残酷⽉光》《何时降落》这两幅作品上的墨⾊都不那么“沉甸甸”的,反⽽轻得像在跳圆舞曲,转着圈⼉就把碎⽚拼成了会发光的拼图。看我的画不⽤费劲琢磨太深的道理,就像看⼀团软乎乎的云慢慢飘,内⼼只剩下平静和舒适,这就是我想给⼤家的“治愈⼩礼物”呀!
王秋月在介绍作品和创作理念
大家在讨论王秋月的作品
左起王秋月、陈玮缤、王竞、林逸鹏、段以建
现场掠影
活动现场
林逸鹏教授发言
探讨艺术
左起王威平、宁瑶、王竞、林逸鹏、张志云、蓝达文、杨通
探讨艺术
左起宁瑶、王秋月、王竞、杨通、林逸鹏、蓝达文
探讨艺术
左起段以建、方雨晨、秦雅
讨论林逸鹏教授圣山系列新作
左起杨通、王秋月、王竞、蓝达文、林逸鹏
探讨艺术
左起蓝达文、林逸鹏、王竞、刁秀航、王秋月、杨通、方雨晨、张志云、段以建
刁秀航在林逸鹏教授作品前留影
艺术家们在林逸鹏教授画作前合影
左起:刁秀航、张志云、段以建、蓝达文、林逸鹏、杨通、王竞、宁瑶、方雨晨、王秋月
本期执行团队成员:方雨晨 鞠牡 彭媛媛 刁秀航 杨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