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1626-1705),别号个山、雪个、驴屋驴、人屋、八大山人等,以『八大山人』名世。江西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出家为僧,法名传綮,后还俗。『清初四僧』之一,才华横溢,堪称画坛一代宗师。
八大山人少有才名,时人称其八岁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其精于绘事。他的绘画创作,早年以花鸟为主,五十余岁后山水渐多,故而其花鸟画名闻天下,山水画也独树一帜,足与同侪相埒。本书收录的山水册,是八大山人山水画成熟期的佳作,共计十二帧,每帧纵二十三点二厘米,横十八点七厘米,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据末帧中的款识可知,本图册绘于『已卯至日』,即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夏至日或冬至日,其时八大山人七十四岁。作为明代遗民,八大山人从不在画中写清朝年号,仅以干支纪年落款。
册中有收藏印多方,表明本册曾经近现代鉴藏家周湘云、张大千、徐雯波、丁念先、顾洛阜等递藏。此册后归美国藏家顾洛阜(John M. Crawiord Jr.)所有。一九八八年,顾洛阜去世后,该作被遗赠给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十二帧画作,构图与笔墨各具匠心,意境或澹远,或宁谧,或萧瑟。若总结各帧共性,重用渴笔可谓其一。八大山人的山水画师承,被近现代书画家、鉴藏家张大千总结为『山人画法从董思翁,上窥倪、黄』而董思翁(董其昌)、倪(瓒)、黄(公望)三人皆擅用干笔,有『明董宗伯(董其昌)合倪、黄两家法,则纯以枯笔干墨』之说。八大山人此册中,亦多用干笔。
《八大山人山水图册》第一帧
第一帧作丘峦古树、清溪人家。丘峦以淡墨渴笔勾皴而成,其上槎牙树木,点以重墨苔点;其下拳石磊磊,清流无波;其后茅舍静卧,远山迢迢。无论山石林木,抑或屋舍人家,画家皆不作详细刻画,但其笔墨浓淡变幻、虚实相生,营造出浑融苍茂、超以象外的气度。
《八大山人山水图册》第二帧
第二帧绘高士独坐、听风观水。参天石壁之下,一高冠长髯的文士临水而坐,仰望苍穹,其身侧青松阴翳,流泉奔泻,松风流水的天籁之音仿若萦绕纸间,不绝如缕。本帧在干笔勾皴之上,以极淡的花青和赭石染写松针、山石,为全图增添了温润之感,也写出了自然山水的清新与生机。
《八大山人山水图册》第三帧
第三帧以粗放线条写疏朗景致,凸显空灵意趣。图中长松傲立,空亭寂寥,加之采用『一水两岸』的构图,整体气息近于元人倪瓒。八大山人对倪瓒尤为钟爱,称其画为『画禅』『上品上』。此帧虽未明写取法倪瓒,且布景分散,但个中气息与倪瓒一脉相承。
《八大山人山水图册》第四帧
第四帧作满构图,笔触密集但枯湿结合、浓淡参差,毫无壅塞之感。画中山深林茂,白云出岫,碧水回环,有笔处是画,无笔处也是画。
《八大山人山水图册》第五帧
第五帧尤显蹊径别开之妙。画中山石是枯笔皴擦的集聚,树叶是墨色的堆叠,整体朦胧混沌,似是狂风暴雨之景,又如镜花水月之境,只有一角水榭在满纸迷离中清晰醒目,提示真山真水之存在。八大山人谙通佛理,此帧笔墨也蕴含佛家玄奥。
《八大山人山水图册》第六帧
第六帧与第十帧皆为浅设色之作,描绘的都是高崖幽谷、村舍山家之景,其一阒无人迹,其二作一人闲步观山。两图皆用笔纷繁,却都有至纯至净之感。八大山人早岁遭逢国仇家难,后又经历出家、癫狂、还俗,这两帧画作中的静净之景,或许是其心安之处。
《八大山人山水图册》第七帧
第七、八、九三帧景致,一集于中部,一偏于一角,一环绕四周。层崖峭壁、万顷烟波、深山穷谷就在画家巧妙的布局和运笔中跃然纸上。其中第八帧内,平江如寂空,远帆似飞鸿,天水相接,难分彼此;而四围皆山、中央留白的第九帧,将观者引人画内,生发身临其境之叹。
《八大山人山水图册》第八帧
最末两帧更见画家独出机杼之处。前者峰峦上出重霄,谷壑下临无地,一切似乎都缥缈于虚空之中。后者几乎舍弃了具象刻画,上方枯墨几笔,下部淡墨数片,山耶?云耶?地耶?水耶?皆是,又皆不是,直到那位骑驴独行的高士步入画面,才将这一片鸿蒙分开,天地云气各归其位。文士弓背缩颈、目不斜视,似是冲寒而行的姿态,为画面烘托出一片雪意。然而,就在这绝俗离世的苍茫境地中,驴子蓦然回首,望向画外,与现实世界发生了关联。这是特立独行的画家有意为之,若联系其自称为驴的过往,更是令人莞尔。
《八大山人山水图册》第九帧
八大山人的书法成就不在绘画之下,但他很少在山水画中作长跋。本册除末帧书写纪年外,其余十一帧中九帧仅有『八大山人』之款与印鉴一方,两帧只有钤印。这一款一印虽然简约,却是自清代至今人们一直津津乐道的话题。
《八大山人山水图册》第十帧
『八大山人』之意有多种阐释,如清人陈鼎认为是『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二〕今人朱良志据八大山人有『止八龙科宝则称『山人清初为高僧,尝持《八大人圆觉经》,遂自号曰八大』大山』之印,推测此号意为佛教所称之须弥山周围的八大山种种观点,难有定论。而『八大山人』四字的特殊写法,也有广为流传的『哭之』『笑之』之说,如清人张庚即持该说,但也一直有人持反对意见。画中造型奇特的图形印也有多种解释,如张大千释读为『一山人』,王季迁认为是『八大山人』,还有人称其为屐形印等,同样众说纷纭。这些谜题的真实答案,恐怕只有八大山人自己才能揭晓。
《八大山人山水图册》第十一帧
据陈鼎记载,八大山人曾『承父志』而喑哑不言。他也曾在黄公望的山水诗中题道『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国破家亡的过往对他影响至深。他的山水画中少有题跋,且作画常惜墨如金,似乎是另一种『不言』。
《八大山人山水图册》第十二帧
本册十二帧画作,有的让人想到倪瓒,有的则与黄公望、董其昌有着若有若无的关联,但八大山人对前人的笔墨都进行了转化或者推进,内中有着显而易见的个人探索,呈现的是自己的面貌和心绪。尤其是第五帧和第十二帧,川峦林木已不再是固态的实体,而是近乎抽象的笔墨挥洒。这正是前人所谓之逸笔草草、游戏翰墨,将笔情墨趣发挥到了极致。比对同是画僧、同样尚简的宋代牧溪和明代担当,八大山人的笔墨更为纯粹。他在六十五岁前后,心境由愤怒转为幽淡。本册绘于其七十四岁之时,册中的幽淡宁和之情溢出画外,这或许也是本册笔墨至真至纯的原因之一。
清人论绘画的繁简之道,有『千丘万壑不厌,一片林石不孤』之语。此册八大山人山水图,正是此中代表。图中千笔万笔写就的林峦依然疏朗秀逸,寥寥数笔也能画出一片博大的天地。八大山人以其如椽巨笔,写远离尘寰之境,发奇情逸韵之思,充分展现了山水画的笔精墨妙之美与澄怀味象之功。
本文来源:《八大山人山水图册》导读,原标题为“奇情逸韵,挺立尘表”——《八大山人山水图册》题解,本文作者:王爱华。
《齐白石画集 共四册》
原价 192元 现价115元
微信:zdazhuo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