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楼市惊现1元房!是捡漏良机还是暗藏玄机?
上海1元房激增至28套!我算了笔账发现惊人真相
从乳山到颛桥:1元拍卖正在改写上海楼市规则
醒醒吧!1元买的崇明房可能要再花34万
1元钱能做什么?街边买瓶水,便利店换包纸巾,或者投个共享单车。但最近,在上海,1块钱居然能参与一套房子的拍卖。
打开拍卖平台,输入“上海1元房”,页面立即跳出二十多套房源。崇明区长乐一村48㎡顶楼房源,起拍价仅1元;闵行区颛桥板块124㎡动迁房,市场价约370万,同样1元起拍;甚至奉贤海湾有别墅也加入了1元起拍阵营。这些房源主要分布在远郊——崇明、金山、奉贤出现频率最高,而闵行颛桥的出现,标志着这种模式正从郊区向近郊蔓延。
表面上的“捡漏”盛宴,实则暗藏复杂规则。以崇明长乐一村那套48.77㎡房源为例:拍卖页面小字注明“带20年租约”,意味着即便拍下,未来二十年无法自住或转租。再看金山区某1元商业用房,补充条款明确标注“土地性质为集体用地,无法办理产权证”。这些信息往往隐藏在页面角落,一不留神就会忽略。
闵行颛桥的案例更值得深思。这套位于众秀新苑的动迁房,起拍价1元吸引上万人围观,但报名者仅3人。为什么?小区刚交房未满三年,按规定不能办理产权过户。竞拍页面下方有一行灰色小字:“交易需待限售期结束后完成,周期约10个月”。时间成本与政策风险,让多数人望而却步。
这些房东真的“癫”了吗?事实可能相反。
乳山的“前车之鉴”正在上海复制。2025年初,山东乳山216套海景房以1元起拍刷屏网络,结果超半数流拍。一套标价68万的精装两居室,经历7次流拍后降至16万才成交。而上海房东显然吸取了教训——崇明洪中新村一套44.44㎡房源以30万成交后,经计算发现:买家需额外支付拍卖佣金1.35万元、契税4500元、土地增值税约2万元,总成本近34万,与当地同户型市场价持平。
特殊房源的“破局工具”。2022年上海静安区一套特殊房产1元起拍,吸引8.5万人围观,最终970万元成交价比评估价高出12%。这类房源通过1元起拍扩大曝光,让市场自主发现价格。相反,崇明那套7万元成交后解约的房源,恰恰说明当价格偏离价值时,买卖双方都会理性止损。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国法拍房挂拍量同比增长21%,上海二手住宅库存突破36万套,创十年新高。与此同时,购房者选择权大幅提升——内中环区域一套优质房源平均有12组客户竞价,而远郊老破小降价20%仍难寻买家。
这种分化在1元拍卖中同样明显:
青浦某自建房打着“毗邻华为研发中心”旗号1元起拍,实际距离园区10公里
嘉定安亭某法拍房标注“地铁房”,但距地铁站需步行25分钟
奉贤海湾别墅强调“海景视野”,却未提及冬季海风侵蚀带来的维护成本
面对1元房诱惑,务必守住三道防线:
1. 查清产权归属
登录上海“一网通办”平台核查房屋产权状态,重点确认是否存在抵押、查封或共有产权人。金山区法院今年已受理3起因未查清产权导致的1元房纠纷。
2. 实地勘验的不可替代性
崇明有竞拍者花费两天时间走访发现:标榜“精装修”的房源实为前任租客留下的破旧家具;号称“满五唯一”的动迁房,原房东另有房产未披露。
3. 算清隐形成本
假设竞拍一套评估价100万的房子:
├─ 拍卖佣金:成交价×1.5%(最低5000元)
├─ 契税:首套房1.5%
├─ 土地增值税:按差额30%-60%征收
├─ 原房东欠缴物业费:动辄上万元
实际支出可能超出评估价15%
当前上海楼市呈现鲜明对比:内环内高品质住宅维持稳定去化,而远郊房产正通过1元拍卖探索价格底线。中原地产分析师卢文曦指出:“这反映出买卖双方对非优质资产估值的认知重构,而非市场崩盘。”
更值得关注的是政策动向。2025年上海出台新规:针对集体用地、工业厂房改造等特殊房源,明确要求拍卖平台在首页公示风险提示。政府正引导行业建立更透明的价格发现机制。
1元房既是市场分化下的特殊产物,也是房产价值重估的显微镜。对买家而言,比“捡便宜”更重要的是守住两项原则:一要认清自身核心需求——是自住安家还是投资抄底?二要坚持“宁可错过、不能买错”的底线思维。毕竟在上海这座城市,居住品质的价值永远高于价格标签。
(文中案例数据来自阿里拍卖、上海一网通办及法院公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