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ary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近期,汽服连锁领域有两个动态值得注意。
一是途虎发布年中报,显示营收盈利同比增长,同时工场店数量超过7200家;二是某地最大洗车连锁倒闭,多家门店关停,甚至出现拖欠员工工资的情况。
可以看到,汽服连锁赛道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
回顾历史,汽服的连锁化探索同样始于十几年前的资本推动,只不过,相比于O2O平台和汽配平台,资本对于汽服连锁的投入明显较少。
根据汽车服务世界统计,不算途虎和天猫两家养车连锁,从2013年开始,完成融资的汽服连锁为25家,累计融资轮次在60次左右,但是总体融资金额并不算高。
从结果上来看,大部分连锁企业已经倒闭,包括行业熟知的好快省、集群车宝等;还有一批失去声量、状态存疑的企业;也有企业被并购,比如有壹手、畅途等;仍在坚持的连锁企业不算多,并且大部分处于维持甚至收缩状态。
在资本和创业活跃期,行业关于汽服连锁出现过诸多讨论,涵盖洗车、养车、钣喷等项目维度,直营、托管、加盟等模式维度。
走到现在,汽车后市场只有途虎实现上市;而在资本撤退的情况下,目前汽服连锁集中于养车连锁赛道,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还不突出。
跨界对比茶饮、餐饮等行业,汽车后市场的连锁化和品牌化道路为何如此艰难,依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25家汽服连锁59轮融资,累计金额远远不及汽配平台
站在资本视角,如果不算途虎上市,以及阿里对于天猫养车的注资,汽服连锁上一次获得融资是什么时候?
可能很多人对此并无印象。
答案是2023年2月,当时集群车宝宣布完成C+轮5000万人民币融资,投资方是鼎盛资本。
后面的故事所有从业者都很清楚,不到一年之后,也就是2024年1月3日,创始人高集群发布公司全员信,表示“经公司股东大会决议,集群车宝即日起申请破产”。
此后,集群车宝还遗留下来拖欠员工工资、供应链货款、加盟商权益等诸多问题,可以说并不是一个体面的离场方式。
汽车服务世界根据公开信息,统计了过去十年期间,汽服连锁的融资情况,如下表所示。
根据统计信息,从2013年1月卡拉丁完成天使轮融资算起,到2023年集群车宝的最后一轮融资,汽服连锁赛道共25家企业累计完成59次融资,不算金固对汽车超人的内部投资,累计金额在20-30亿人民币这一区间。
作为对比,汽车服务世界此前统计过汽配供应链平台的融资情况:完成融资的企业数量42家,累计融资数量109次,累计融资金额不低于175亿人民币。
数据非常直观,资本市场对于汽服连锁的投入力度远远不及汽配平台,也因此,行业中出现过“汽服连锁不值钱”的论调。
然而,很多人忽视了一个事实,相比于汽配供应链平台,汽服连锁是更早受到资本青睐的赛道,同时涌现出了更为丰富的连锁形态。
仅看完成融资的25家企业,大致可以分为几种连锁模式。
一是O2O转型汽服连锁。
众所周知,2013-2014年汽车后市场的创新创业和融资模式以O2O为主,也就是线上下单+线下服务,平台和门店只是合作关系,并不算连锁形式。
不过,2015年上半年O2O已经出现溃败迹象,很多企业迅速倒闭,也有少数企业选择转型,从O2O轻模式转向线下连锁模式,一方面保证线下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增强客户粘性。
值得注意的是,途虎正是在2016年初推出工场店模型,算是后话;而在上述盘点的企业当中,卡拉丁、典典养车则是典型的从O2O转型汽服连锁的企业。
这种转型现象,反映出跨界创业者对于汽车后市场的认知,从浅到深的变化路径。
二是钣喷连锁。
钣喷是行业当中相对独立的业务赛道,美国市场也有上市钣喷连锁作为参考,因此,行业中涌现了一批钣喷连锁企业,包括有壹手、大师钣喷、以诺行等企业,先后完成过融资。
三是换油连锁。
换油连锁不同于养车连锁,其项目更加聚焦,流程更为标准化,同时存在大量美国快速换油企业作为参考。百顺、大唛养车、小驴快跑等是换油连锁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并且先后获得资本加持。
四是直营连锁。
行业一直存在直营和加盟的讨论,在众多创业公司当中,不少创始人选择直营模式进军汽车后市场,好快省、集群车宝、车发发、车享家等都是代表。
仔细观察,这几家企业都属于入局时资金相对充裕的类型,因此选择直营门店验证模式,再慢慢走向加盟。
五是细分模式连锁。
除了业务相对明确的连锁形态,在资本推动下,行业中还出现了不少细分模式连锁,比如豪华车连锁德师傅、4S店工位共享连锁牛咖斯、一站式连锁爱义行、项目式连锁德式精养等。
在资本活跃时期,不少从业者和跨界者愿意探索连锁新路径,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无疑值得肯定。
二、汽服连锁存活率不到三分之一,扩张已不是主旋律
当然,结果上来看,汽服连锁的路径探索一定不能用成功来形容,从后来养车连锁当道就可以看出,大量汽服连锁模式并不适应于行业现状。
根据统计,上述25家完成融资的汽服连锁,主要存在四种状态,包括倒闭、状态存疑、被并购和经营中,其中,状态存疑只是没有公开企业倒闭或项目停摆。
首先是倒闭和状态存疑的汽服连锁。
在已经确定倒闭的汽服连锁当中,好快省、典典养车、集群车宝应该最为人所熟知。
值得注意的是,三家企业都经历过明确的模式转型:
典典养车一开始利用O2O模式切入汽车后市场,也是“1元洗车”的始作俑者之一;后来主动暂停烧钱补贴,转型直控加盟连锁,2017年还获得千万美元融资,但是2019年底,其母公司显示被注销。
好快省成立初期定位于“社区保养店+大型钣喷中心”直营连锁模式,随后逐渐从重资产走向轻资产,2015年从汽服连锁转型汽配服务商,2017年提供基于SaaS的客户代运营服务,2018年举行汽配新零售战略发布会。然而,到了2020年中旬,好快省的资金链彻底断裂,团队已经解散。
集群车宝也是从直营连锁做起,到2019年开放加盟,之后提出一城一商、城市运营商等概念,逐步成为行业数字化平台。直到2024年1月,创始人高集群突然发布公司全员信,宣布公司申请破产。
数据统计,三家企业联手贡献了15轮左右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2亿人民币,占据赛道总融资金额的40%-50%。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三家汽服连锁的大量资本被消耗于模式试错,包括烧钱补贴、直营门店资产、数字化系统等。
另外,惠养车、大师钣喷、钛动力等只完成过1-2轮融资的汽服连锁,也已确定倒闭。
在状态存疑的汽服连锁当中,牛咖斯、吾众汽车已不再运营,德式精养失去声音,易车生活经营异常、汽车超人应该是项目停摆……要么是模式走不通,要么是集团和资本的变动。
其次是被并购的汽服连锁。
整合并购是行业走向连锁化和规模化的路径之一,观察被并购的汽服连锁,基本上都是被头部企业收入囊中。
有壹手、车发发、畅途三家汽服连锁,先后都被途虎收购;嗨修养车在2018年被滴滴收购;柚紫养车在2018年牵手苏宁;爱义行则是进入了天猫养车体系。
在被并购之前,这几家汽服连锁也多多少少遭遇挑战,以有壹手和车发发为例:
有壹手初期定位于B2C模式的钣喷连锁,先后完成4轮融资累计金额超过1亿元,但是扩张不如预期,后来转型快修也不算成功;
车发发在2017年拿到1亿元A轮融资时,喊出了2021年全国布局3000家门店的目标,后来的发展显然远远不如预期,部分直营门店被直接收购。
当然,相比于资金链断裂后的倒闭,或者项目停摆,被头部企业收购应该是一个相对平稳的选择和结局。
最后是经营中的汽服连锁。
2013年1月拿到天使轮融资、以上门保养切入行业的卡拉丁,目前还在运营当中,抖音官方号显示全国拥有17家线下门店,提供上门保养、到店保养、自助洗车等业务。
车享家经历过大规模收缩,处于平稳经营状态;德师傅已经从豪华车连锁转型新能源业务;另外,换油赛道的百顺、大唛养车、小驴快跑,钣喷赛道的以诺行,洗车赛道的车姆,也是为数不多正常经营的汽服连锁。
统计下来,经营中的汽服连锁一共8家,在25家企业中占比只有32%,还不超过三分之一。
但即便是还在经营的汽服连锁,现阶段的主旋律应该是稳守,资本撤退之后,扩张已经不是优先选择了。
三、直营、加盟、强管控、1+N…汽服连锁的争论
随着资本投入汽服连锁,不同的连锁模式粉墨登场,行业中掀起了各种各样的讨论甚至争论,这至少带来了一个显性价值,那就是推动更多人认识到了行业本质。
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几个比较典型的讨论。
一是轻模式和重模式。
早期,很多创新企业创始人来自于互联网跨界,缺少行业基本理解,大部分人利用互联网轻模式思维进军汽车后市场,重线上轻线下,只是将线下门店当作安装点来看待,这也是O2O模式不到两年时间就溃败的主要原因。
之后,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了线下门店的重要性,因此从轻模式转向重模式,由此诞生了一批汽服连锁,比如卡拉丁从上门保养模式,转向开设线下连锁门店,道理也是类似。
轻模式和重模式的讨论,再次证明了,线下门店场景是整个业务链条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产生更大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一个安装角色。
二是直营、托管、加盟、合作等模式。
在布局汽服连锁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模式之争,最典型的就是直营、托管、加盟、合作等模式。
车享家、集群车宝等一开始都选择直营模式,优势在于门店管控能力更强,可以验证连锁模型;劣势在于资产投入过重,包括房租、设备、系统、员工、供应链等环节的资金占用。
在直营之外,另一种常见模式就是加盟,更早的小拇指、驰加,如今的天猫、途虎等,都是加盟模式,加盟的本质就是将自身成功的模式复制给加盟商,包括品牌、系统、服务、产品等。
不过,早期行业缺少品牌力和盈利性很突出的汽服连锁,门店模型复制性不是很强,因此加盟模式也受到一定质疑。
在直营和加盟之间,又出现了所谓的托管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投资人出钱建店、连锁总部全权经营,比如畅途的模式,站在汽服连锁的角度,既可以解决资产投入重的问题,又能保证门店经营质量。
然而,托管模式的最大弊端在于,连锁总部自身都难以保证开一家成一家,投资人就更加谨慎。
此外,还有模式较轻的合作门店,门店和连锁品牌只是建立部分合作关系,比如导流、挂门头、配件采购、项目植入等等,意图解决门店的局部痛点。
无论何种模式,门店的最大诉求很简单,就是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增长,一切都要用结果来说话,这应该是一个汽服连锁的终极考核指标。
三是弱管控和强管控。
针对加盟汽服连锁,有段时间行业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是管控力度,由此延伸出来弱管控和强管控的概念。
途虎是强管控的代表,一方面对工场店经营提出了严格要求,包括硬件设施、服务流程、配件采购等;另一方面则是建立督导体系,及时响应门店需求,这是一个双向过程。
发展至今,至少在意识层面,行业基本上接受了强管控的概念,连锁总部和加盟门店必须形成深度合作关系,也就是利益共同体,才有可能保障双方利益。
不过,直到现在,行业还存在所谓的弱管控形式:门店加盟之后,进行装修改造、系统植入、配件采购等动作,但是后续连锁总部对于门店的运营支持力度不够,门店也就放任直流、自行其是,双方貌合神离。
这也是部分汽服连锁最终爆雷的原因之一。
四是1+N模型。
最后,1+N模型也是行业热点话题之一,事实上,早期好快省就是类似模式,定位于“社区保养店+大型钣喷中心”:社区店贴近车主,解决日常快修快保服务;钣喷中心位于郊区,提供大型钣金喷漆服务。
1+N模型本质上是根据不同类型项目的特性,利用不同的门店模型来满足车主一站式服务需求,一般都是一家钣喷中心或一站式门店,配合几家社区店。
理论看似成立,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1+N模型会遭遇几个主要阻力:一是不同门店的利益分配,二是客户的运营和转化能力,三是不同门店类型的经营差异性。
最核心问题的或许在于,作为一个连锁企业,1+N中的1如何实现标准化和可复制性?
发展至今,可能有部分区域连锁验证成功1+N模型,但是主要还是利用本地资源和管理优势作为支撑,很难实现跨区发展,局限性不小。
回顾过去十几年行业关于汽服连锁的几个核心争论,我们发现整个行业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边试错一边前行,这或许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过程。
相比于互联网行业,汽车后市场的升维之路更为曲折和缓慢,也说明了一点:这是一个慢行业,需要更多敬畏和沉淀,才能一步步从量变走向质变。
四、途虎上市之后,谁会成为下一个途虎?
从结果上来看,十几年过去了,不算新三板挂牌,目前行业只有途虎一家汽服连锁实现上市,而整个汽服连锁赛道已经走过了多个阶段,汽车服务对此做过梳理:
一是2014-2019年的1.0阶段,资本推动下的连锁试错阶段;
二是2020-2022年的2.0阶段,资本撤退后的养车连锁阶段;
三是2023-2024年的3.0阶段,以养车连锁为基础的专项布局阶段;
四是从今年开始,汽服连锁进入4.0阶段,也就是区域生态阶段。
可以看到,汽服连锁赛道经历了复杂-简单-复杂的波浪式发展,从一开始的多业态多模型,到期间聚焦于养车业务,到目前基于养车业务的延伸。
变化背后的底层逻辑是,连锁成立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可复制、可控制、可标准化,这就要求经营项目不能过于复杂,只能聚焦于相对有限且频次较高的品类。
然而,如果品类过于单一,会造成两个核心问题,一是车主的一站式服务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二是单店营收和盈利水平不足,容易触碰天花板。
回到文章开篇的那个问题:对比茶饮、餐饮等行业,汽车后市场的连锁化和品牌化道路为何如此艰难?
比如茶饮行业的蜜雪冰城,其单店规模更小,但是总部规模和利润,以及市值都高于汽车后市场的企业。
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上市企业财报找到答案,同样是加盟连锁模式,两个赛道的绝大部分营收都来自于产品销售。
不同的是,汽服业的产品主要是配件,而汽服连锁的配件来自于上游企业的采购,自己扮演的是供应链平台的角色,也就是说,其盈利模式主要是配件差价。
而蜜雪冰城通过自建原材料采购渠道和研发生产基地,几乎打通了整个产业链,其盈利模式来自于生产和研发,而非简单的商品溢价。
简单而言,汽车后市场的利润,很大一部分掌握在上游配件生产研发企业手中;而蜜雪冰城自己就可以扮演生产研发的角色。
由此现象延伸,行业不少汽服连锁和汽配平台都积极推出自有品牌,也是为了重组产业利益分配,将更多利润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汽服连锁不值钱、难上市,固然存在诸多宏观因素影响,一是中国车型和配件过于复杂,二是车企-4S体系依然强势,三是系统、数据、供应链等基础设施的缺失,四是国内消费环境出现变化。
不过,回到汽服连锁业态本身,一方面,门店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存在一定矛盾;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产业链条过多,利润被上下游企业瓜分。
当然,目前头部汽服连锁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增长曲线,同时加大自有品牌的投入,正在逐步解决上述问题。
新的路径探索不会一帆风顺,但是探索的方向应该是正确的。
如果未来行业涌现多家兼具规模和效率的汽服连锁,甚至成功走向上市,那么,过去十多年退出历史舞台的创新企业,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这就如同那句谚语所说:未来的路其实藏在过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