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段时间,一些原本无人问津的商品被炒作到天价,登上神坛,甚至有“一件抵得上一栋楼”的说法。
然而热潮退去后,真正获利的是背后的操盘手,而普通消费者却损失惨重,血本无归。
这些商品究竟是如何被推上神坛、收割大众,又为何迅速跌落凡尘、无人问津?你是否也曾入手其中一件?
![]()
钻石与天珠的虚假光环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语,堪称20世纪最成功的品牌营销之一。
商家将一块碳晶体与爱情绑定,成功营造出“无钻不婚”的消费氛围。
![]()
但事实是,全球钻石资源并不稀缺,开采地遍布各地!
更讽刺的是科技的发展,如今电商平台上,2克拉的人工培育钻戒仅售153元,99克拉的“进口钻石”22元就能入手,还附带鉴定证书。
天然钻石的保值神话彻底崩塌,其在二手市场的流通性甚至不如黄金。
![]()
钻石泡沫尚未消散,关于天珠的炒作又悄然兴起。
自李连杰佩戴“价值上亿天珠”曝光后,这种被称作“西藏圣物”的珠子瞬间走红。
![]()
有人花数百万元购入天珠,就是相信它能“净化心灵、带来好运”。
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天珠不过是人工加工的玛瑙,在辽宁阜新的作坊里,几十元就能批量生产。
那些所谓“千年传承”的故事,全是虚构的谎言,等到消费者醒悟时才发现,手中的天珠连原价的零头都卖不出。
![]()
藏獒的狂热年代
2008至2012年间,藏獒一度被神化。
资本渲染出“能战胜野狼”“一生只忠于主人”的传奇形象,硬生生将这种高原犬打造成身份象征。
最疯狂的时候,一只藏獒能卖出3000万元的天价,相当于北京二环的一套房产。
![]()
为了制造声势,商家更是搞出各种操作:西安用30多辆奔驰车队迎接藏獒,武汉还举办藏獒“选妃大赛”,场面比明星亮相还夸张。
但藏獒终究只是藏獒,不是什么神兽。
![]()
这种狗天性凶猛,在西藏辽阔的环境中尚可,一旦进入城市狭小空间,就频繁出事,伤人事件屡见不鲜。
更严重的是,各大城市陆续出台禁养大型犬的政策,直接断了藏獒的销路。
神话破灭的速度比吹捧起来还要快,昔日身价千万的藏獒,如今几十元都难有人接手。
![]()
有传言称,过去专门繁育藏獒的养殖场倒闭后,大量藏獒被遗弃街头,沦为流浪狗。
那些当初盲目投资的人,只能眼睁睁看着资金化为泡影,真是应了那句“赔了夫人又折兵”。
![]()
“仙草”沦为普通真菌
十多年前,冬虫夏草被资本炒作成“高原神草”,宣称“百病皆治”、“延年益寿”的功效。
利用人们对“虫变草”这种奇特形态的好奇心,商家将冬虫夏草炒到每公斤20万元,引发抢购狂潮。
更有黑心商贩用每斤仅几十元的“草石蚕”冒充冬虫夏草,专坑不懂行的老年人。
![]()
科学检测结果却显示,它既非虫也非草,只是一种普通真菌,药用价值远不如宣传所说。
湖北五道峡保护区发现的野生蛹虫草(即北冬虫夏草)也证明,这类资源并不稀缺。
当“仙草”神话破灭,囤货商们损失惨重,血本无归。
![]()
文玩核桃
2010年代初期,文玩圈最疯狂的时候,一对经过“精心包装”的核桃能标价110万元,相当于当时北京二环的一套小户型。
但这些核桃其实只是河北农家院里随处可见的普通果实,却被商家用工业化手段打造成“天价文玩”。
![]()
商家先用双氧水给核桃“泡澡”,短短几天就能出现别人盘玩多年才有的效果。
再用激光雕刻机在表面雕刻出对称精美的纹路,比天然纹路还要规整;更甚者用电动钻头精准打孔,将普通核桃伪装成“鹰嘴”、“官帽”等稀有品种。
还有黑心商贩用树脂铸造假核桃,成本仅几元,却敢当作天然核桃售卖几十至上百元。
![]()
但假货终究无法长久。
消费者买回去盘了一段时间,核桃颜色变得诡异,造假痕迹逐渐暴露。
加上监管部门出手整顿文玩造假产业链,从生产到销售一锅端,市场秩序逐步恢复。
![]()
如今再逛文玩市场,曾经炒到百万的核桃,如今10元能买一对,地摊上堆着都没人看。
那些花高价购入“极品核桃”的藏家,现在连拿出来展示都不敢,生怕被人嘲笑。
![]()
限量球鞋
年轻人追捧的潮流圈,炒作套路如出一辙。
只要给运动鞋贴上“明星签名”“限量版”的标签,再请体育明星站台代言,就能把普通球鞋包装成“潮人必备”,价格瞬间翻几十倍。
更有趣的是,很多人买限量球鞋根本不是为了穿,而是摆在盒子里收藏,美其名曰“情怀”。
![]()
但真想出手时却傻眼了,根本无人接盘,只能打折卖给“真爱粉”。
有球鞋爱好者吐槽,他花2万元买的限量款,第二年想卖1万元都没人要,这贬值速度比汽车还快。
![]()
业内人士都知道,这些球鞋的材质和工艺最多值几百元,高价全靠炒作出来的“符号意义”。
去年有媒体报道,某明星同款限量球鞋全球仅发售100双,但市面上流通的假货却有上千双,连专家都难辨真假。
说白了,你花几万块买的不是鞋子,而是商家编织的“潮流神话”。
![]()
农产品市场的“离奇骗局”
那种装在塑料托盘里、包着保鲜膜的西兰花,茎秆被剪得很短,标签上写着“水果西兰花・即食脆嫩”,价格高达9元多一斤。
但其实它只是普通的西兰花,被商家剪去了茎部而已。
2023年,有人做过一次民生调查,将“水果西兰花”和普通西兰花送去检测,无论营养还是口感,两者几乎毫无差别。
![]()
比西兰花更夸张的是胡萝卜的“身价过山车”。
以前菜市场5元能买一斤普通胡萝卜,结果商家将其削去外皮、切成手指粗细,装进印着“儿童营养水果胡萝卜”的袋子,价格飙升至25元一斤。
![]()
商家还宣称“专为生吃选育,甜度比普通胡萝卜高30%”,但很多家长买回去尝了后发现,和家里削皮切段的普通胡萝卜味道毫无区别。
后来这波炒作没持续多久,商家眼看卖不动了,又换了个包装,改名为“儿童手指萝卜”,价格暴跌至2.8元一斤,不到当初高价的十分之一。
![]()
还有“藏乌梨”的骗局。
藏乌梨被称为“雪域圣果”,听起来像是来自高原的珍稀水果,但实际上就是普通的黄梨,被商家煮了三个小时后晾干,装进金色礼盒。
![]()
不仅宣称富含多种维生素,还声称能润肺止咳、增强免疫力,两颗售价高达88元。
后来有消费者向消协投诉,调查发现所谓的“雪域圣果”就是煮过的普通梨,没有任何特殊功效,商家也承认是“概念营销”,最终向投诉者退款。
![]()
天价骗局的共同套路
回顾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天价炒作骗局都有相似的套路。
首先是制造稀缺感,要么说是限量生产,要么强调产地独特,让人觉得错过就再也买不到。
其次是绑定情感或身份,比如钻石与爱情、藏獒与富豪身份,总有一款戳中你的心理需求;最后则是夸大价值,要么吹嘘功效,要么编造文化背景,将普通商品神化。
![]()
除了文中提到的这些,生活中还有很多原本价格不高的东西,突然被炒得火热。
希望大家保持理性,擦亮双眼,不要再被这些华而不实的概念所蒙骗。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