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025年7月28日至8月3日,清华大学“蜀风盐韵,碳路智行”实践支队赴成都、自贡开展社会实践。围绕国家环境战略与“双碳”目标,支队奔赴环保前线,通过走访企业与部门、座谈交流和实地调研,探索了当地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实践路径与创新经验,最终圆满完成各项实践任务。
【探索前沿】
从专业视角,洞悉绿色变革的现状与难题。围绕实践核心目标,支队深入环保一线,调研绿色科技与城市治理课题。在川能环保能源发电有限公司,队员们了解了自贡市生活垃圾环保发电项目(二期)的整体情况,并针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全过程、超低排放技术挑战等前沿问题与企业技术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深化了对固废资源化技术应用的认识。
![]()
在自贡市沿滩生态环境局,队员们近距离接触环境监测设备,了解污染物监测流程,并与基层环保工作者围绕臭氧污染管控、水环境改善、污染物溯源等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座谈,真切体会了基层生态环境治理的复杂性。“过去颗粒物浓度高、氮氧化物排放大,但如今经过了严格治污,臭氧却不降反增。”这折射出当前臭氧治理所存在的三重挑战:形成机理复杂、区域协同不足、管控政策制定需系统化。
![]()
在2025氟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支队探索高附加值氟材料研发中的减碳潜力。成员们通过聆听行业前沿报告,了解氟硅产业发展趋势、地方产业政策,深刻感悟到产业的绿色转型绝非牺牲发展,而是以科技赋能,以科技创新实现“增产不增污”。
![]()
【公园城市展画卷】
在成都市规划馆和成都自然博物馆,通过全域实体模型和专业讲解,队员们系统学习了公园城市的空间格局与建设理念,深刻感受到“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独特魅力。
![]()
在成都规划设计研究院,支队与清华校友们聚焦公园城市的建设理念与职业规划展开“启航讲堂”深度座谈。随后,支队与成规院青年规划师进行了学术交流。支队长介绍了交通源排放清单,并分享了有关污染源解析的最新研究,提供了机动车污染管控的新视角;支队成员还分享了对城市居民水生态环境感知的评估研究,展现了系统量化“人水关系”的创新视角。在跨学科的思想碰撞中,支队一行深化了城市规划与环境科学融合发展的认识。
![]()
百公里征途,青年以最炽热的方式对话城市。支队一行沿天府绿道骑行100公里,切身体会绿道对生态品质与市民健康的价值,并从使用者角度提出优化建议。
![]()
【结语】
七天时光里,支队成员在盐井深处感悟先辈智慧,在环保一线交流绿色技术,在“公园城市”中展望城市未来。青山不负凌云志,星河长明赶路人。这支用脚步丈量土地的青年队伍,必将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征程中书写属于清华人的“碳”索传奇!
文字|“蜀风盐韵,碳路智行”清华大学赴四川社会实践支队全体成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