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6月30日,湖北检察机关正式启动为期一年的“清朗荆楚・‘网’护未来”综合司法保护行动。为积极践行“清朗”网络空间建设使命,荆州市检察机关依法向网络欺诈、暴力、低俗信息等乱象亮剑。同时,为加大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宣传阐释力度,凝聚社会保护合力,现推出“清朗荆楚·‘网’护未来”专栏,展现检察履职成效,携手构筑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坚实防线,营造清朗安全的网络成长环境。
小亮原本是品学兼优、热爱运动的好学生。一次偶然接触网络短视频和手游后,他逐渐沉迷其中。此后,他每天放学只顾玩手机,不再参加课外活动,课堂上也满脑子游戏画面,作业敷衍,成绩从班级前列一落千丈。面对父母老师的劝说,他仍沉迷网络无法自拔,性格变得孤僻,彻底荒废了学业与正常生活。法律虽已划定红线,但解决问题仍需多方行动。小亮的经历并非个例,而是当下许多未成年人的缩影。在他的故事中,我们能清晰看到网络沉迷带来的危害。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四条、七十五条正是为此量身定制的“防护盾”。
法律解读
服务提供者的责任:第七十四条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不得诱导沉迷,并需设置时间管理、权限管理等功能。但部分平台仍以算法推送强化刺激,诱导小亮不断刷短视频、玩游戏,显然违反了法律规定。
网络游戏的规范:第七十五条明确游戏需实名认证、限时服务。若小亮注册的游戏未严格执行“晚10点至早8点禁玩”的规定,或未对其过度充值消费进行限制,也属于违法行为。
面对网络沉迷,家庭、学校、社会和未成年人自身该如何落实法律要求、形成保护合力?接下来的“小贴士”,将为你提供实用的应对建议。
防沉迷指南
孩子的权力清单
◆ 防沉迷监督举报权:若发现游戏凌晨仍能登录、短视频无限推送,可通过12377平台举报。
◆ 自主模式选择权:主动开启APP青少年模式,享受每日1.5小时游戏限时、单次充值不超50元的法律保护。
◆ 沉迷诱导拒绝权:遇到“首充送绝版皮肤”“无限复活”等诱导弹窗,有权要求平台立即下架相关内容。
家长的监管要点
◆ 家庭公约立规矩:和孩子签订书面上网协议,明确每日游戏时段、设备收缴时间。通过“学习+运动达标才能解锁手机”的约定,帮助孩子养成自律习惯。
◆ 技术工具强监督:在手机安装“青少年守护”APP,实时查看应用使用时长,启用网站访问白名单功能。
◆ 异常情况快干预:发现孩子成绩下滑、情绪暴躁等沉迷迹象,立即联系学校启动家校联动(《未保法》第六十九条)。
平台的合规红线
◆ 未强制实名认证:最高罚款200万元,APP下架整改。
◆ 诱导沉迷行为:使用“连续登录奖励”“自动续费陷阱”等手段,将被列入信用黑名单。
◆ 超时服务提供:深夜开放游戏功能,直接吊销运营资质。
2361期
供稿|未成年人检察部
责任编辑|王云飞 黄娇
编辑|余静
点“推荐”给我一个小心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