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哈根达斯好像没人吃了。咱都知道哈根达斯可是冰激凌界的顶流。30年前一个冰激凌球就敢卖25块钱,凭一己之力带活了高端冰激凌市场。巅峰时期,中国哈根达斯的门店数量占了全球门店总数的一半,中国市场也给哈根达斯贡献了近一半的销售额。
但就是这样一家曾经如日中天的公司,却正在被遗弃。这不仅仅是指中国消费者不爱哈根达斯了,还指哈根达斯的母公司通用磨坊也不想要它了。市场传出通用磨坊正在考虑出售哈根达斯的中国门店业务,就连手握哈根达斯20多个国家运营权的fronary也传出近期要被高盛收购。
哈根达斯明明踩中过风口,即便是在中国,哈根达斯也有过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2006年到2015年,它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3%。2021年的时候,哈根达斯全球门店有六七百家,光中国就占了400多家。
这才几年过去,哈根达斯怎么就沦落到要被卖的地步了?这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哈根达斯其实早在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想得特别明白,要想一炮打响,必须得寻求差异化。那怎么个差异法呢?
咱想想那时候的冰淇淋冰棍儿都什么样的?首先是便宜,价格基本上都是0毛1块的,没有太贵的。再一个就是定位,那时候的冰激凌的性质更接近零食,人们都是随买随吃,甚至边走边吃。
针对这两点,哈根达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要走高端化路线。冰激凌价格要高,要让用户有专门的地方吃冰激凌,要开门店。
为了让自己的高端化合理,哈根达斯还做了三件重要的事儿。第一就是在原料上下功夫。哈根达斯的巧克力是来自比利时的,草莓是从波兰进口的,就连牛奶都是产自黄金纬度产区的。然后要在门店选址上下功夫,哈根达斯的门店大多开在商场里,而且是商场一层的黄金位置,和奢侈品品牌做邻居,以此来凸显自己的高级感。
最后就是上价值,直接把吃冰激凌这个事儿和爱情挂上钩,喊出了“爱他,就请他吃哈根达斯”的口号。哈根达斯把人性拿捏得死死的,自己买舍不得,那买给另一半,总该舍得了吧。
这一连串的操作下来,哈根达斯的高端形象总算是立住了。那时候80后、90后能吃顿哈根达斯都是一件特别有面的事。从哈根达斯的定位,我们就能看出,它的竞争对手从来就不是小卖部便利店冰柜里的那些雪糕冰激凌,而是能在店里悠闲品尝的下午茶。
但也是这个定位,导致了哈根达斯近几年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为什么这么说呢?
过去下午茶种类比较匮乏的时候,哈根达斯竞争对手少,优势明显,所以销量一直不错。但最近几年,咖啡新茶饮品牌层出不穷,下午茶的可选择性明显增多了。哈根达斯不仅要和DQ这样的冰激凌品牌竞争,还要和瑞幸喜茶这样的下午茶品牌竞争。和这些品牌相比,哈根达斯的劣势就显现出来了。
首先是价格。喜茶奈雪等新茶饮品牌刚创立的时候,大部分产品的价格都在35块钱上下。那时候价格在30多的哈根达斯冰淇淋劣势还不算明显。但从2022年开始,喜茶等品牌就在陆续降价了,逐渐把价格控制在了20块钱上下。这时候哈根达斯的一个冰激凌球还是卖30多,有的产品甚至卖到了40多,那性价比就显得有点低了。
另外,在门店上,哈根达斯也不占优势,茶饮动不动就开出上千家门店。而哈根达斯巅峰时期,在中国的门店也才400多家,在购买的方便性上自然差了一大截,所以哈根达斯被打的一退再退。2019年,哈根达斯把郑州国贸一层的门店搬到了负一层,原来一层的位置后来换成了喜茶的门店。2020年,泉州浦西万达的哈根达斯门店也把三分之二的面积让给了喜茶。
最近两年,哈根达斯也在持续闭店。202年1月,门店数量还能达到466家,而现在再运营的门店只剩下了370家,短短一年半关了96家店。
当然,哈根达斯走到今天也不完全是竞争对手的锅,它自己问题也很大。比如它的创新能力很差,远远落后于同行。DQ冰激凌仅今年的4到7月就上新了超5款新品,新晋顶流野人先生的开心果冰淇淋和大米冰淇淋都卖爆了。
而哈根达斯还在守着巧克力、香草、草莓这些传统口味。据说哈根达斯的新品研发流程非常长,光总部审核就要3个月以上。如此一来,保持龟速上新的哈根达斯难免会让人们失了兴趣。
10年前,哈根达斯凭借着自己的洞察在中国市场占了一席之地。10年后,哈根达斯好像越来越不懂中国消费者了。再这样下去,哈根达斯被卖恐怕是早晚的事儿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