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上海,这座见证光荣与梦想的城市,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更是一座用革命热血浇灌的英雄之城——石库门里的宣言声、苏州河畔的枪声、弄堂深处的电波声,共同编织成上海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精选沪上革命主题出版物,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长廊:从中共初创的峥嵘岁月,到抗日救亡的烽火年代;从隐蔽战线的惊心动魄,到解放上海的黎明前夕。这些著作以严谨史料和生动叙事,还原了共产党人在这座城市留下的奋斗足迹,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继续焕发生机。
让我们透过文字触摸历史温度,在回望中汲取前行力量。这段用理想与信念铸就的红色记忆,既是上海城市文脉的珍贵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闪耀的篇章。
1921年,中国诞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这个最初在石库门秘密成立、诞生之初只有50余名党员的年轻政党,在上海启航,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中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带领亿万人民群众,使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古老东方大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活力。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在上海诞生?为什么早期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在上海?围绕这一历史之问、时代之问,青年学者叶福林等撰写了《启航:党的诞生地为何在上海》,交出了自己的一份答卷。该书对党在上海诞生的多种历史条件和特定时代背景作了体系化学理化的阐释,在将传统叙述与最新研究相融合的同时,又将工整的文字与珍贵历史照片相印证,极大地提升了文本可读性。
要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何诞生在上海,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在上海”,需结合近代上海因“现代化矛盾”而形成的特殊社会土壤——这里既是中国近代化的“先行区”,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上海这座城市曾兼备着“殖民枷锁”与“近代化发展”的双重特质,故其现代化进程始终伴随着深刻的矛盾,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文译者陈望道所言:“上海的繁华背后是血泪,只有彻底革命才能改变这一切。”这些矛盾催生了社会革命的强烈诉求。党的诞生正是这种诉求的集中表达——通过组织工人阶级推翻压迫,实现社会公平与民族独立。
面对同一个问题,《旌旗在望》的作者李忆庐也交出了一份自己的答卷。作为一个“档案人”,作者立足档案史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党员教育、保密措施、党组织建设等角度切入,刻画真实立体的中国共产党人形象,突出中国共产党组织日臻完善过程中的细节,讲述中国共产党在峥嵘岁月里艰苦而卓越奋斗的珍闻。仔细品读,这本书的写作特色体现在以下三点:擅长使用档案史料,考证严谨;选题务实,论证较为深入;文字优美酣畅,兼顾学术性和通俗性,读来既有思想感悟,又饶有趣味。
《救亡日报》
在本书中,作者用细腻详实的笔触,结合史料与口述、回忆录,详细地介绍了《救亡日报》在上海八一三事变的炮火中创刊,郭沫若、田汉等文化人化身战地记者报道战况,以及上海曾输送2.1万名青年参加新四军。这些史实清晰勾勒出上海在抗战中的独特贡献——它不仅是中国抗日的重要主战场之一,更是文化抗战的主阵地,支援大后方的“输血站”,让读者深刻领悟中华民族全抗战的磅礴伟力。
启航于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曾是一叶扁舟,然而正是这艘小船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开辟着新航路、开启着新气象。在风雨如磐的抗战岁月里,这条小舟已逐渐成长为一艘巍巍巨轮,并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起着领航的作用。在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时期,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上海的革命志士与人民纷纷投入抗战事业,升起了一面面旌旗,铸就了一系列红色史诗。
《启航——党的诞生地为何在上海》
叶福林 马光霞 周春燕 高哲 滕晓雪 王蒙茹 著
978-7-5760-6021-8
98.00元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在上海诞生?为什么早期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在上海?带着这个历史之问和时代之问,本书结合详实的文献史料、生动的历史故事、缜密的逻辑推理,从自然禀赋、政治环境、经济形势、文化氛围、社会条件、理论传播、阶级基础和历史突变等方面,全面系统阐述了上海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及其早期活动中独特的要素和优势,科学准确回答了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的历史缘由和光荣使命。本书为人们更好地探寻红色文化基因、弘扬优良革命传统、铭记党的初心使命、实现时代赋予重任提供史实依据、智慧源泉和思维启迪。
《旌旗在望》
李忆庐 著
978-7-5760-5952-6
68.00元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一座光荣之城。《旌旗在望》这本书依据史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讲述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革命往事。
本书主要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革命活动、党员教育、党组织建设等历史细节,单独成篇,各有侧重。书中挖掘了鲜为人知的一手史料,吸收了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刻画了真实立体的中国共产党人形象,还原中国共产党在峥嵘岁月里艰苦而卓越奋斗的珍闻,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革命精神。
全书史实准确、叙述客观,兼顾学术性和可读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得到思想感悟,又能体会到阅读的趣味性,从而更好地感悟理想之光、使命之艰的信仰和力量。
《暗夜星火——党章诞生地的初心故事》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编著
978-7-5760-5836-9
68.00元
党章诞生地的初心故事。
本书以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平民女校等红色遗址遗迹,以及在革命年代与这些建筑息息相关的人物,如陈独秀、彭湃、李达、丁玲、向警予等革命先辈,以他们在这些建筑里发生的事迹等为切入点,以点带面,讲述中国共产党在创建过程中的奋斗故事,给青少年的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丰富教材,以激励年轻一代即使在恶劣艰苦的条件下依然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红色弄堂》
张晓栋 著
978-7-5675-9468-5
68.00元
《红色弄堂》是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的作品。本书以中共建党初期至1933年中共中央撤离上海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沪的35处秘密机关地址所在的建筑为研究对象,展开红色文化历史与海派建筑历史的双重讲述,是一部将红色文化与海派文化交融的图文通俗读物。
《星火沪西》
上海市普陀区文化和旅游局 编
978-7-5760-1837-0
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上海普陀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之一。本书弘扬伟大的革命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书写普陀的革命历史,集中展现建党前后的沪西人民战斗史特别创作,主要以普陀红色史实为基础,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塑造了一系列工人英雄的形象。
《火红地标》
中共上海市普陀区委党史研究室
上海市普陀区档案局 编
978-7-5760-1838-7
本书通过对1919年至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沪西地区(普陀区)45个革命旧址或遗址的梳理,深入挖掘与其相关的党领导的红色工运和革命斗争史料,图文并茂,为广泛开展革命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高质量的内容。
编辑:黄诗韵
制作:刘晓帆
关注并设为星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