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屡屡求职受挫的小于,在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里找到了新方向,不仅获得了心仪的工作,更重拾了对未来的信心。金山区石化街道通过打造“滨海·石化社区就业服务站”和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让求职者尤其是普通劳动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效、便捷、温暖的就业服务。
小于曾因学历不高、缺乏技能而在求职路上频频受挫,不断辗转于餐饮、零售等临时岗位,陷入“就业—失业—再就业”的循环。迷茫之中,她走进了家附近的“滨海·石化社区就业服务站”。
工作人员为她提供“一对一”精准帮扶。通过深入沟通,挖掘出她耐心、细致的优点。同时,帮她优化简历,将以往工作经验转化为求职优势,精准推荐超市理货、影院检票等岗位,鼓励她“先尝试再选择”。还为她报名技能培训,讲解社保政策,减轻就业压力。在服务站的持续支持下,小于通过几次“试岗”逐渐明确方向,最终成功入职心仪的行政文员岗位。“服务站不仅给了我岗位,更给了我方向和底气。”她感慨道。
小于的转变,是“滨海·石化社区就业服务站”实效的缩影。该站点以便民高效、功能多元、资源整合为核心优势,真正把就业服务送到居民身边,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服务站的服务理念不仅在日常工作中落地,也通过各类招聘活动不断深化。依托“一网通办”平台,服务站构建起“线上+线下”双轨服务模式。今年3月,石化街道举办“春风送岗促就业·精准服务助发展”春季大型招聘会,吸引70家企业提供348个岗位,747人参与应聘,最终录用218人。活动现场还设有政策宣讲、专家指导等服务区,实现人岗精准对接。
为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今年8月初,街道创新推出“万达夜市”招聘专场,将夜市经济与就业服务巧妙融合。20余家企业带来87个岗位,现场接收简历197份,初步达成意向36人。应届毕业生小陈在就业援助员邀请下参会,与多家企业约定进一步面试。
从个案帮扶到大型招聘,从白天专场到夜晚市集,石化街道始终聚焦青年、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需求,不断优化“政府搭台、企业参与、群众受益”的服务机制。
未来,石化街道将继续深化“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跟踪服务成效,拓展更多服务载体,为求职者和企业搭建更畅通的桥梁,助力更多劳动者走稳走远职业之路。
原标题:《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金山这个社区服务站有办法》
栏目编辑:顾莹颖 图片来源:石化街道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赵菊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