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这一轮牛市,除了寒武纪等科技股的狂飙外,银行股尤其是国有银行四大行是压舱石,贡献最大。银行业在中国经济中地位特殊,一举一动对实体经济影响巨大。
过去三年,国有四大行股价涨幅惊人。其中农业银行在2023年上涨42.79%,2024年上涨60.88%,2025年以来上涨37.65%。农业银行的突出表现,源于其长期较低的估值和相对较好的业绩增速。其他三家银行的股价也都翻倍。
![]()
银行股的强劲表现,是天时(低利率环境、资产荒)、地利(政策呵护、基本面企稳)和“人和”(中长期资金青睐、估值修复共识)共同作用的结果。
吸引投资者的是:
中特估与估值重塑。中特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概念的提出,推动市场重新审视并提升国有银行的估值。
高股息。国有大行股息率普遍在5.5%以上,显著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红稳定且力度增大。在存款利率下行,理财收益波动的背景下,吸引了保险资金、社保资金等长期资金的增持。
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如10省份披露1.5万亿特殊再融资债券。地产白名单融资支持,以及市值管理考核要求,PB<1时需制定提升计划。自2024年9月起,监管部门出台系列政策鼓励总长期资金入市,也为银行股带来了增量资金。
业绩稳健与资产质量改善。2024年六大国有行净利润合计超1.4万亿元,资产质量改善,不良率下降。房地产市场硬着陆的市场风险已经逐步化解,银行股的不确定性也大幅降低。
2025年半年报,四大行中只有农业银行做到了营收利润双增长,农业银行流通股市值也得以超越工商银行到了A股第一。农业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3698亿元,同比增长0.72%;净利润1399亿元,同比增长2.53%。
![]()
工商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4091亿元,同比增长1.8%;净利润1681.0亿元,同比下降1.4%。
建设银行上半年经营收入3859.05亿元,同比增长2.95%;净利润1626.38亿元,同比下降1.45%。
中国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3,294.18亿元,同比增长3.61%。净利润1175.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9%。
工行建行中行三大行都是营收增长,利润下降,其中中国银行营收增速最高,利润下降最少。而建行营收增速高于工行,利润下降却多于工行。银行业净息差不断缩小后,各家银行需要在服务质量和金融科技上加强竞争。
未来十年,中国银行业市场份额格局预计将从“四大行主导”逐渐转向“多层次分化” 。
![]()
四大行市场份额缓慢下降:预计到2025年,大型银行的市场份额(总资产)可能降至35%左右 。这主要是由于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导致净息差收窄、直接融资发展分流传统信贷需求、以及其他类型银行凭借特色化和差异化服务争夺客户资源 。
股份制银行市场份额稳步提升:预计2025年其市场份额将升至20%以上 。那些在零售银行、财富管理、科技金融等领域形成特色和优势的股份制银行有望获得更多份额 。
区域性银行市场份额小幅提升:预计2025年城商行和农商行市场份额分别升至10%左右 。它们主要依托地缘人缘优势和灵活的经营机制,不断提升在特定区域的竞争力 。
未来银行业竞争将更激烈,所有银行都需持续创新和转型。四大行虽面临市场份额小幅下降,但其主导地位和系统重要性中长期内不会改变。
四大行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其雄厚的实力、国家的支持,广泛的分支机构、全面的业务以及强大的风险控制能力。这些共同构筑了其难以撼动的护城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