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接近尾声的时候,国内楼市突然冒出了一幕相当耐人寻味的场景:银行开始自己卖房了。
不是合作开发,也不是做中介,而是实打实地把抵债资产搬到各大平台上,像京东资产、阿里拍卖这种公开渠道,直接挂牌出售。一时间,讨论热度蹭蹭往上涨,尤其是兰州农商行的一波“大动作”曝光后,更是把这事彻底点燃了。
![]()
事情很简单:兰州农商行在10月29日和30日,两天时间内,把近两百个房产标的整整齐齐挂在京东资产平台上。几万到几亿的都有,住宅、商铺、办公一应俱全,品类齐全得比大街上那些五颜六色的中介门店还丰富。
这种“银行直供房”,不同于传统法拍房,那些房产现在的产权都已经登记在银行名下,银行是货真价实的卖家。这也让不少人觉得眼熟:怎么银行也开始抢中介的饭碗了?
![]()
不过,相比个别银行的动作,更震撼的是全国农信系统的规模。四川农信挂牌的房产标的高达24821 个,广东12386 个,辽宁11369 个,贵州9539 个,吉林也有两千多,福建六百多……数字摊开一看,确实有点吓人。
这么大一盘子货,扔出来到底图啥?银行这波,是不得不变,还是主动求变?
看上去是银行下场卖房,实际背后,是楼市大环境变化到了一定程度,传统办法不灵了,银行只能打破过去的模式。
![]()
以前的流程大家其实都知道:
要么把抵押房源走法拍,按程序一步步来,要么把债权打包卖给第三方资产公司,折扣一般给得很狠。
但现在这两条路都不好走了。
法拍市场冷了得厉害。2025年6月,法拍房供应量冲上 3.2 万套,创下年内新高,可成交量才三千多套。更要命的是起拍折价已经接近三成,却依然卖不动。
![]()
供大于求压在那里,银行每天都能感受到资金占用的压力。压一天,是一天的风险;压三个月,就是资产质量的问题;压半年,就得计提减值了。
继续走法拍,效率太慢,继续打包贱卖,损失太大。
那怎么办?干脆自己卖。
一方面能提升回收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自己控制节奏。对于银行来说,这是不得不走的路,但对于楼市来说,它透露出来的信号,可一点都不简单。
![]()
要真正看懂这件事得从更深的逻辑说起。
支撑中国楼市二十年狂飙的三大根基,进城人口、年轻人口、生育红利和货币宽松,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城市化基本接近尾声,七成的城市化率意味着大多数该进城的人都进了,新增需求不再像以前那样汹涌。
人口结构更是关键。
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娃的趋势越来越明显,2024年出生人口954万,死亡1093万,人口负增长两年连着两年出现。买房的主力人群越来越少,这才是最大的根本矛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