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很多大佬让我聊聊寒武纪,说【有妖气】。
咋?芯片也有酱香味了?
整体看完就两个字,刺激。
我写稿子的时候,股价已经1300多块钱了,按这个势头,都快超过茅台了。
以至于寒武纪自己都出来发声明,说江湖上流传很多不实信息,投资需谨慎,大家悠着点。
别看现在花团锦簇,其实寒武纪一直到今年第一季度才开始有净利润,之前都是亏,而且去年营收是11亿,现在整个市值已经破5000亿了,大家可以算算市盈率。
不过更牛皮的是,高盛研报说这才哪儿到哪儿,给出了目标价1835块,说考虑到国内云厂商资本开支激增,供应链多元化为本土芯片厂创造机遇,寒武纪自身的研发投入决心得到确认这三重因素,哪怕1300,还是值得买入。
高盛用的估值手法,不是传统的近期市盈率估值,而是直接用了远期估值折现法,就说,寒武纪,到2030年,绝对牛,那往前折算,现在就值1835块。
甚至还说,根据测算如果是牛市场景,目标价是3934块钱,就,离谱。
当然要注意,如果是熊市场景,那目标价会回落到1211块钱,所以还是那句老话,我不是在讲投资建议,也不聊股票投资,我只想讲讲这家公司是咋支棱起来的。
![]()
1983年,江西这个卷省,有对父母生了个娃。
爸爸,是个电力系统工程师,妈妈,是个中学老师,这种家庭构成,让这个叫陈云霁的娃,压力比较大。
比如父母会告诉他,奥数有意思,你要不玩一玩。
好,陈云霁9岁学完初中数学,获得省数学竞赛第一名,跳级进入南昌市第十中学。
之后就是各种跳,14岁上中科大少年班,19岁进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硕博连读,当然,读书期间的主业是星际争霸打,不过是顺手当了国产通用处理器龙芯研发团队里最年轻的成员,24岁博士毕业,25岁成了8核龙芯3号的主架构师,又顺手拿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当然,为了平衡一下,我要说,他高考语文只考了80分,哈哈哈哈(苦笑)。
各位大佬知道,小区里如果有个这样的学神,那方圆一公里的孩子就苦了,而如果家里有这种学神,那兄弟姐妹就更惨了。
陈云霁有个小两岁的弟弟,叫陈天石,就很不幸,你哥14岁进科大少年班,你16岁才进去,一般一般,你哥24岁博士毕业,你25岁博士才毕业,一般一般。
按弟弟陈天石的说法,和真正的狠人在一起,会养成谦虚低调的品格。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又出现了,弟弟陈天石在考研的时候,政治拿到了87的高分。
聊到这里我相信各位大佬知道为什么我刚开始要说哥哥的高考语文成绩了吧,两兄弟的性格分野出现了,一个是理中带理,善于幕后,一个理中带文,善于台前,这也决定了自称谦逊低调的弟弟,成了后面寒武纪的CEO,拉投资什么的都是弟弟陈天石去谈的。
两兄弟是在中科院计算所成同事的,当时哥哥被芯片测试工作弄的很头疼,就像如果用AI来代替人工进行测试会方便很多,刚好,自家弟弟就是研究AI的,就拉过去一起了。
两个人凑一起一商量,用AI辅助设计芯片不够刺激,干脆直接做一款AI芯片吧。
不过这想法当时太新潮了,2010年,AI都没有大规模兴起,更别说给AI做一个专门的芯片,好在中科院有远见,觉得可以提前布局,组建了研发团队,哥哥当课题负责人,弟弟打辅助。
聊个两兄弟为了说服计算所领导做AI芯片时,举的例子,各位大佬品一品:
都说,机器人会取代人类开车,那机器人开车如果识别速度不够快,看到人反应不过来那就撞上去了,所以车载运算能力是自动驾驶的关键,而车载AI就要有专门的芯片,才够小够轻够快。
4年后,两兄弟的论文拿到了国际顶级学术会议ASPLOS最佳论文奖,之后又提出全球首个多核深度学习处理器,拿到了MICRO的最佳论文奖。
有理论了之后,还要制造,2015年,AI芯片成功流片,2016年,寒武纪创立。
在2016年之前,两兄弟的团队主要经费来源都是科学院先导专项的拨款,千万级别,才养得起20人的研发团队。
但,要成立公司,这些钱就不够了。
2016年是个什么场景呢?经济上行期的美。
市场上热钱太多了,我经常在星巴克听到几千万的大项目,但政治成绩好的弟弟陈天石,PPT做的很一般,经常被投资人吐槽。
这时候,中科大校友关系网发挥了作用。
首先,1991年,中科大毕业了个叫刘庆峰的人,他创办了一个企业叫科大讯飞,听说寒武纪以后直接投了1000万。
一家1997年就和中科大创办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企业也来了,叫华为。
![]()
寒武纪的第一款芯片寒武纪1A设计,就集成在了华为的麒麟970里面,这也是全球首款内置独立NPU的智能手机AI计算平台,然后放进了Mate10里面。
所以寒武纪的开局是很顺的,钱和货,都有人送上门。
华为的护航持续了两年,2017年寒武纪从华为拿了771万,占营收的98%,2018年从华为拿了1.14亿,占营收的99%。
等到2018年开始,华为海思选择自主研发人工智能芯片,也就是昇腾,那这就有竞争了。
不过好在,阿里巴巴、联想、美的、OPPO续上了投资,也都或多或少成为了寒武纪的拿货大户,一路护送着寒武纪2020年在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了中国AI芯片第一股。
上市以后,寒武纪不是一路顺畅的。
发行的时候是64块钱一股,一个月内冲到快300块,然后就一路颓到50多,很长时间都在破发状态。
因为一直亏啊,上市之前5年亏了28亿,上市之后5年累计亏了快40亿。
我看了看财报,那真的是,全都是负号。
当然,这基本上是做高科技研发的常态,芯片研发尤其烧钱,都不算其他成本,以2023年为例子,营收,7.09亿,研发费用,11.18亿。
所以你可以理解成一种豪赌战术,不要短期利润,亏就亏,玩儿个大的,就看能不能在技术上取得突破,追上国际巨头,甚至自己当国际巨头。
难度,那当然是很大的。
第一,缺乏先进制程工艺,你怎么去和比如英伟达掰手腕呢?
第二,对方有成熟的全栈生态优势,寒武纪也是全栈式AI,那这追赶和反超时间怎么确定呢?
第三,美国巨头能吃全球市场,寒武纪能吃得到么?
这里有个点,就是2022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把寒武纪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虽然算是帮寒武纪做了一波大的广告,但也就意味着寒武纪要出口美国这个大市场技术或者服务,很麻烦。
国内AI芯片市场需求量虽然大,不过从纯商业角度,对少数大客户的依赖那也是个麻烦事儿,比如之前和华为的合作就在华为自主研发之后断掉了,那构建一个多元化有韧性的商业模式也是个挑战。
不过好在是,熬出来了。
2025年第一季度,寒武纪的季度营收同比是暴增了4240%,一个季度就抵2024一整年了,达到11.1亿元,产生了3.55亿的净利润。
新出的财报,上半年营收28.81亿,净利润10.38亿
暴涨的原因,按寒武纪自己的说法是,公司产品在软件平台易用性、大规模商业场景部署的稳定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普适性中,均通过了客户严苛环境的验证,获得了行业客户的广泛认可。
当然要我来说,是DeepSeek带起来的国内AI大事件推动了大客户下单,以及英伟达部分芯片进不来,再叠加上寒武纪产品的性能提升,共同造就的。
这里还要提一点,寒武纪第一季度的存货是27.55亿,正常情况下库存那么多不是好事情,但大爆发时代,有现货,而且是不受限的现货,对企业来说就是好消息。
这里加一句声明哈,我上面聊的都是企业,企业和具体股价这事儿有时候是脱钩的,有时候更多是个信仰和预期。
说到信仰,聊个八卦。
2023年寒武纪股价只有100多的时候,也是创投股东清仓套现导致质疑声很大的时候,弟弟陈天石站出来,承诺不减持自己手里的1.195亿股,并且开启最高5000万元的回购。
当时市场上一片嘲笑,因为按照新规,寒武纪上市之后一直没有现金分红,本身实控人就不具有减持资格,所以这种表态就是口头护盘,做个姿态。
这姿态,在股价低的时候做,的确就是笑话,在股价已经1300的时候还在做,那就有点东西了,陈天石当时承诺不减持是持续到2024年底,但到现在也还是没有减,大家可以算一下,1.195亿股,现在值多少钱。
最后聊点宏观感受。
这年头,很多人都对企业都有造神的冲动,当然也是有很多企业自己在给自己造神。
造神,那就是短线狂欢,看好的时候吹的有多用力,塌的时候踩的就多尽力。
寒武纪我盯了很久,最开始叫寒武纪,后面叫低配英伟达,再后面叫寒王,刚看到最离谱的是英伟达叫小寒武纪。
就股价一起来,光环就都来,那同样的,如果股价跌了,那寒武纪就是资本给我做了局,批倒批臭再踩上一万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
所以最开始我说了,这事儿,有妖气。
妖气的中心不是寒武纪这家企业,而是那种企业赢学的躁动。
寒武纪如果能做到技术突破,那1300块钱的股价就刚起步,毕竟英伟达市值都破4万亿美元了,突破不了,那股市的归股市,企业的归企业,不过这突破可能就在明天,可能在几年之后,也可能来不了要由个什么侏罗纪来做。
所以芯片国产化替代的大趋势,是能激发短期热情,但也是长线的事情,风物长宜放眼量,多热的东西都该凉,凉了,冷静了,才能更好的发力。
陈天石不是考研政治拿了87的高分么,不是在哥哥的阴影下学会了谦逊低调么,希望能稳得住,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去砸研发。
不然把寒武纪抬起来的那股热情、信仰、预期,反而会成为企业长续发展的最大阻力,捧杀这事儿,历史上不断重复,就看能不能吸取教训。
而陈家兄弟的妈妈,就是中学历史老师。
各位大佬觉得呢?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