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姜振军)花钱办张资格证书,没想到却等来了一场连环骗局。近日,现代快报记者从盐城经开区法院了解到,诈骗分子共骗取了66名被害人,被骗金额近200万元。目前,所有涉案人员均被判处了有期徒刑。
2021年,范某等三人(已另案处理)雇用王某等人任组长和业务员,负责推广销售建筑类等培训课程。该团伙在销售消防工程师、建造师等国家认证证书培训课程期间,为获取非法利益,先后以某教育咨询公司、某网络科技公司、某科技公司的名义,对外宣称公司有挂靠兼职业务,谎称可以帮助联系单位挂靠。
盐城警方调查发现,这些诈骗成员之间相互冒充挂靠单位,诱骗被害人办理心理咨询师证、碳排放管理师等非国家认证平台颁发的证书及人才测评、人才入库等手续,以收取高额办证费、人才入库费等名目,骗取66名被害人钱款190万余元。
盐城经开区法院经审理认为,王某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针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其中多人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被告人王某诈骗数额巨大,他们的行为触犯我国刑法,构成诈骗罪。依法判处被告人二年至六年七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官表示,当下不少人都希望通过考取各类资格证书,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增添筹码、提升竞争优势。这种积极向上的想法,却被一些不法分子当作“可乘之机”。他们刻意包装成正规教育培训机构的模样,打着“考证书、包挂靠”的旗号,向学员许诺能推荐合作单位,让大家不用额外付出就能“轻松盈利”,赚取可观报酬。
“证书挂靠本身就属于违法行为,既违背职业规范,也不受法律保护。”法官特别提醒,求职者和考证人群要摆正自身心态,所谓的“挂靠躺赚”,绝非毫无风险的“坦途”,不仅可能因挂靠单位出现问题导致自身权益受损,更会让自己陷入法律纠纷。大家千万不能被“不劳而获”的念头冲昏头脑,这种心态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最终落得“证没用到、钱也被骗”的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