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争议化解记
钦州市钦北区人民法院始终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司法工作重要着力点,积极发挥行政审判职能,近期成功化解35件涉企系列行政纠纷,法官通过耐心细致的释法说理工作,最后促使原告全部撤回起诉,既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又推动行政机关规范执法,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释法说理
35件涉企行政争议案结事了
2025年,某两家物流公司与当地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以下简称执法支队)、市政府因超限运输被行政处罚产生行政争议,陷入了困境。起因是执法支队认定物流公司在2024年9月间存在多起交通超限运输违法事实,先后向两家物流公司作出35份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物流公司不服而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最后作出维持的行政复议决定。无奈之下,物流公司于2025年7月底将执法支队和市政府诉至法院。
“一下子收到35件系列涉企行政诉讼,我们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这些案件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还涉及众多运输从业者的利益,若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钦北区法院梁业盈法官回忆道。
2025年7月25日,钦北区法院行政争议调处团队研判案情
为妥善化解纠纷,梁业盈法官第一时间联系物流公司负责人,了解企业诉求和困难,深入宣传全区于2024年间统一部署的不停车超限运输综合治理行动和政策,宣传超限运输带来的危害,以及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的证据收集、行政程序、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以及复议机关复议决定维持原行政处罚的理由、法律依据。此外,积极与执法支队、行政复议机关沟通,组织进行庭外调解,提出解决方案。
2025年7月29日,梁业盈法官约见当事人释法明理
经法官耐心释法明理,多次沟通,原告物流公司充分认识自己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违法问题,于2025年8月5日书面提交撤诉申请书,撤回全部案件的起诉,并主动缴纳了全部行政罚款。最终,该35件系列行政案件得到妥善处理。
案后回访
协同普法传递法律刚性与司法温度
法治不是束缚发展的枷锁,而是企业行稳致远的护航舰;执法不是冰冷的处罚,而是引导合规的指南针;司法不是机械的裁判,而是化解矛盾的金钥匙。案件解决后,为了巩固案件调解成果,增强企业合规经营理念,2025年9月11日,钦北区法院与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市行政复议机关联合走进涉诉物流企业进行回访,开展案件化解后“回头看”并精准普法。
2025年9月11日,钦北区法院与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市行政复议机关联合走进涉诉物流企业进行回访
在回访中,法官和执法人员与企业负责人深入进行交流,了解企业近期的经营和运行情况,解答企业在交通运输方面的法律疑问。同时开展超限运输专项治理的法治宣传,向企业讲清《公路法》关于超限运输的禁止性规定,精准解读《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帮助企业树立合规运输观念。同时,结合企业经营实际,通过以案释法,以典型案例剖析法律风险,分析违法成本,让企业充分认识到合规营的重要性,增强普法实效。
“通过这次行政诉讼经历,让我们对交通运输法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执法部门和法院的诚意。以后我们一定会更加规范经营,避免出现问题。”物流公司负人感慨地说。
以法治之光照亮发展之路,以公正之力护航民生福祉。钦北区法院在处理涉企行政诉讼中,通过司法裁判的尺度和法治服务的温度,推动企业从“被动守法”向“主动合规”转变,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增添了一抹亮色。
图文 | 庞萍
编辑 | 苏冬梅
审核 | 梁业盈
【2025年第125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